从 Facebook ATO 漏洞到众多区块链安全事件,这些均代表,创建起防范于未然的安全检测体系,关乎一切科技公司的存亡。html
几天前开始,整个硅谷的计算机安全圈子的同行们都在讨论一件爆炸性新闻:Facebook 的 5000~8000 万帐户存在「View As」 access token 漏洞。web
该漏洞对于 Facebook 这个世界最大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数据的影响是毁灭性的。这个漏洞会致使帐户接管(account takeover,ATO)攻击,也就是用户私人秘钥泄漏,让黑客可以在未受权状况下访问用户的隐私数据。算法
虽然 Facebook 官方公布的信息对细节讳莫如深,我我的以为这种漏洞极有多是内部 Web 开发流程管理不慎致使,区别于 2014 年雅虎的 heartbleed 开源 OpenSSL 漏洞。api
帐户接管攻击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 通常银行这种金融机构是重灾区。五年前我曾负责一个美国金融客户的反欺诈侦察(Fraud Detection)算法研发, 利用机器学习自动检测交易中的 ATO 漏洞, 为客户挽回了数百万美圆的 ATO 攻击。安全
关于 ATO 安全问题,推荐你们看一篇 2017 年 12 月份的福布斯文章: 网络
我刚从传统的网络安全行业跨界到新兴的区块链安全行业,创立了全新的经过人工智能技术护卫区块链安全的初创公司「AnChain.ai」。我想趁这个机会,和你们分享一下一些 AnChain.ai 对于安全问题的哲学思辨:机器学习
过去八年,我做为硅谷白帽,有幸亲身经历了不少个黑客组织的对抗, 和相互之间共同演化升级。 黑客组织一旦盯上了资产,他们将竭尽一切所能来攻陷这个目标, 不管是数据(好比 Facebook 这次 ATO 漏洞事件),或是金钱(例如针对银行帐号的 ATO 攻击),或是虚拟货币( AnChain.ai 上个月发布的 BAPT 黑客军团)。学习
在这个游戏中,攻击方只须要找到一个漏洞便可攻陷防护方, 而防护方则须要全局防范。 这并非一个公平的对抗游戏。区块链
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称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前空军首席科学家 Mica Endsley 博士, 在 1995 年提出了「态势感知 Situational Awareness」的理论。这两套理论,殊途同归,都突出了安全的最佳实践准则。人工智能
这里所指的「软件」是广义的, 包括 2017 年的英特尔芯片的「meltdown」设计漏洞,或者两周前去中心化的比特币 Bitcoin Core 代码的「CVE-2018-17144」漏洞,也包括 Facebook 这次漏洞。
计算机领域和学术界如今看好的圣杯是「形式化验证研究」, 已经由顶级计算机科研工做者进行了数十年。该技术成熟化以后,将能够如同证实数学定理同样来「证实」人写的代码是否有漏洞,从而极大减小软件漏洞。 可是在此以前, 漏洞将继续存在。
另外,去年八月,Facebook 工程团队发布了一篇技术干货文章:「Rapid release at massive scale」: code.fb.com/web/rapid-r…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软件系统,你们不妨自行脑补一些「attack surface」攻击面。
Facebook 拥有 22亿用户,是世界最大的月活用户基数,拥有黑客垂涎的用户隐私数据。有没有可能, 这个「View As」的漏洞, 只是冰山一角?
综上两点,不论是传统的网络安全, 或者区块链安全, 最可靠的防御方式, 是基于交易数据的安全检测和态势感知。这里的「交易」指的是广义的 Transaction 数据 , 好比网络数据包、用户登录日志等。
Facebook 对于如何发现该漏洞没有具体报道,我猜想极有多是从交易数据发现了漏洞端倪。 内部 Red Team或者外部白帽检测到网络包数据异常;或者内部审计登录日志数据发现异常。
咱们分析一下 2018 年安全圈子的两个热点,来突出了解一下为何「交易安全」如此重要:
事件一: FireEye 公司报告的 2018 年 2 月份朝鲜黑客组织 APT37 的活动
经过对海量的网络的分析, FireEye 公司重现了来自朝鲜的黑客利用 Flash 和韩文文字处理器零日漏洞,如何窃取了东亚国家的化学品、电子、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保健行业企业数据资产。
具体信息能够查阅官方版公告:
中文版翻译: 揭秘朝鲜黑客组织APT37 近期活动
事件二: 史上第一个 Blockchain APT 区块链高级持续威胁——黑客军团
2018 年 8 月, AnChain.ai团队和合做伙伴安比实验室,从若干个智能合约游戏的海量区块链交易数据, 检测到史上第一个 Blockchain APT 区块链高级持续威胁——黑客军团。该团伙短短几天盗取了千万元的以太坊虚拟货币, 成功变现离场。
具体信息能够参阅该报道:
www.chainnews.com/articles/52…
Facebook 的企业文化 DNA 是「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的黑客精神。
这种黑客文化对于早期初创公司来讲多是好事, 而对于掌握了 22 亿用户隐私数据的大公司, 和广大用户, 是巨大的灾难。
一个数据驱动的技术公司,如何树立起全体员工重视安全的文化? 如何对用户隐私数据负责?如何创建起防范于未然的安全检测体系?
对于全部科技公司,必须认真思索思考这些问题。由于,不管是传统互联网公司,或者新兴的区块链加密货币公司, 这些都是关乎存亡,须要严肃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