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HTTP 协议,为何还要 RPC 协议,二者有什么区别?

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搞懂 RPC(即 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和 HTTP 调用的区别,不都是写一个服务而后在客户端调用么?这里请容许我迷之一笑~Naive!程序员

本文简单地介绍一下两种形式的 C/S 架构,先说一下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就是 RPC 主要是基于 TCP/IP 协议的,而 HTTP 服务主要是基于 HTTP 协议的。面试

咱们都知道 HTTP 协议是在传输层协议 TCP 之上的,因此效率来看的话,RPC 固然是要更胜一筹啦!下面来具体说一说 RPC 服务和 HTTP 服务。算法

OSI 网络七层模型

在说 RPC 和 HTTP 的区别以前,我觉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OSI 的七层网络结构模型(虽然实际应用中基本上都是五层)。编程

它能够分为如下几层:(从上到下)后端

  • 第一层:应用层。定义了用于在网络中进行通讯和传输数据的接口。浏览器

  • 第二层:表示层。定义不一样的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格式,编码和解码规范等。网络

  • 第三层:会话层。管理用户的会话,控制用户间逻辑链接的创建和中断。数据结构

  • 第四层:传输层。管理着网络中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架构

  • 第五层:网络层。定义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并发

  • 第六层:链路层。将上面的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便于物理层传输。

  • 第七层:物理层。这一层主要就是传输这些二进制数据。

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五层协议结构里面是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的。应该说它们和应用层合并了。

咱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应用层和传输层这两个层面。由于 HTTP 是应用层协议,而 TCP 是传输层协议。

好,知道了网络的分层模型之后咱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何 RPC 服务相比 HTTP 服务要 Nice 一些!

RPC 服务

从三个角度来介绍 RPC 服务,分别是:

  • RPC 架构

  • 同步异步调用

  • 流行的 RPC 框架

一、RPC 架构

先说说 RPC 服务的基本架构吧。咱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完整的 RPC 架构里面包含了四个核心的组件。

分别是:

  • Client

  • Server

  • Client Stub

  • Server Stub(这个Stub你们能够理解为存根)

分别说说这几个组件:

  • 客户端(Client),服务的调用方。

  • 服务端(Server),真正的服务提供者。

  • 客户端存根,存放服务端的地址消息,再将客户端的请求参数打包成网络消息,而后经过网络远程发送给服务方。

  • 服务端存根,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将消息解包,并调用本地的方法。

RPC 主要是用在大型企业里面,由于大型企业里面系统繁多,业务线复杂,并且效率优点很是重要的一块,这个时候 RPC 的优点就比较明显了。实际的开发当中是这么作的,项目通常使用 Maven 来管理。

好比咱们有一个处理订单的系统服务,先声明它的全部的接口(这里就是具体指 Java 中的 Interface),而后将整个项目打包为一个 jar 包,服务端这边引入这个二方库,而后实现相应的功能,客户端这边也只须要引入这个二方库便可调用了。

为何这么作?主要是为了减小客户端这边的 jar 包大小,由于每一次打包发布的时候,jar 包太多老是会影响效率。另外也是将客户端和服务端解耦,提升代码的可移植性。

二、同步调用与异步调用

什么是同步调用?什么是异步调用?同步调用就是客户端等待调用执行完成并返回结果。

异步调用就是客户端不等待调用执行完成返回结果,不过依然能够经过回调函数等接收到返回结果的通知。若是客户端并不关心结果,则能够变成一个单向的调用。

这个过程有点相似于 Java 中的 Callable 和 Runnable 接口,咱们进行异步执行的时候,若是须要知道执行的结果,就可使用 Callable 接口,而且能够经过 Future 类获取到异步执行的结果信息。

若是不关心执行的结果,直接使用 Runnable 接口就能够了,由于它不返回结果,固然啦,Callable 也是能够的,咱们不去获取 Future 就能够了。

三、流行的 RPC 框架

目前流行的开源 RPC 框架仍是比较多的。下面重点介绍三种:

①gRPC 是 Google 最近公布的开源软件,基于最新的 HTTP2.0 协议,并支持常见的众多编程语言。

咱们知道 HTTP2.0 是基于二进制的 HTTP 协议升级版本,目前各大浏览器都在马不停蹄的加以支持。

这个 RPC 框架是基于 HTTP 协议实现的,底层使用到了 Netty 框架的支持。

②Thrift 是 Facebook 的一个开源项目,主要是一个跨语言的服务开发框架。它有一个代码生成器来对它所定义的 IDL 定义文件自动生成服务代码框架。

用户只要在其以前进行二次开发就行,对于底层的 RPC 通信等都是透明的。不过这个对于用户来讲的话须要学习特定领域语言这个特性,仍是有必定成本的。

③Dubbo 是阿里集团开源的一个极为出名的 RPC 框架,在不少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应用中普遍使用。协议和序列化框架均可以插拔是及其鲜明的特点。

一样的远程接口是基于 Java Interface,而且依托于 Spring 框架方便开发。能够方便的打包成单一文件,独立进程运行,和如今的微服务概念一致。

HTTP 服务

其实在好久之前,我对于企业开发的模式一直定性为 HTTP 接口开发,也就是咱们常说的 RESTful 风格的服务接口。

的确,对于在接口很少、系统与系统交互较少的状况下,解决信息孤岛初期常使用的一种通讯手段;优势就是简单、直接、开发方便。

利用现成的 HTTP 协议进行传输。咱们记得以前本科实习在公司作后台开发的时候,主要就是进行接口的开发,还要写一大份接口文档,严格地标明输入输出是什么?说清楚每个接口的请求方法,以及请求参数须要注意的事项等。

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POST http://www.baidu.com

接口可能返回一个 JSON 字符串或者是 XML 文档。而后客户端再去处理这个返回的信息,从而能够比较快速地进行开发。

可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讲,内部子系统较多、接口很是多的状况下,RPC 框架的好处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就是长连接,没必要每次通讯都要像 HTTP 同样去 3 次握手什么的,减小了网络开销。

其次就是 RPC 框架通常都有注册中心,有丰富的监控管理;发布、下线接口、动态扩展等,对调用方来讲是无感知、统一化的操做。

总结

RPC 服务和 HTTP 服务仍是存在不少的不一样点的,通常来讲,RPC 服务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而 HTTP 服务主要是针对小企业的,由于 RPC 效率更高,而 HTTP 服务开发迭代会更快。

总之,选用什么样的框架不是按照市场上流行什么而决定的,而是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完整地评估,从而在仔细比较两种开发框架对于整个项目的影响,最后再决定什么才是最适合这个项目的。

必定不要为了使用 RPC 而每一个项目都用 RPC,而是要因地制宜,具体状况具体分析。

Java 的知识面很是广,面试问的涉及也很是普遍,重点包括:Java 基础、Java 并发,JVM、MySQL、数据结构、算法、Spring、微服务、MQ 等等,涉及的知识点何其庞大,因此咱们在复习的时候也每每无从下手,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一套 Java 面试题,题库很是全面,包括 Java 基础、Java 集合、JVM、Java 并发、Spring全家桶、Redis、MySQL、Dubbo、Netty、MQ 等等,包含 Java 后端知识点 2000 +

资料获取方式:关注公众号:“程序员白楠楠”获取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