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8:05 当前系统时间 up 7 min 启动7 分钟 1 user 目前登陆了几个用户,登陆的用户能够从下面USER看到 USER 显示登陆的用户 TTY 显示的是从网络登陆仍是本地登陆 From 登陆的一源 LOGIN@ 登陆的时间 load average: 0.00, 0.01, 0.00 这三个数值分别表示:1分钟以内系统的平均负载,1分钟使用cpu活动进程的是多少,不必定是整数 5分钟以内系统的平均负载, 15分钟以内系统的平均负载 uptime (结果和w的第一行是一至的)
top -c 显示详细的进程信息
top -bn1 静态显示全部进程
q退出,数字1显示全部核cpu,大写字母M按内存使用排序
大写字母P按cpu使用排序ios
yum install -y sysstat
sar -n DEV 查看网卡历史流量,10分钟一次
sar -n DEV 1 10 查看时时流量,一秒钟显示一次,一共显示十次
sar -q 查看历史负载
sar -b 历史磁盘读写
sar -n DEV -f /var/log/sa/sa22 查看22号当天的网卡流量
/var/log/sa有两种文件,一种sa一种sar,其中sa文件只能用sar -f查看,sar能够用cat查看
初次使用sar -n DEV会报错提示没有文件,是由于数据库文件尚未生成数据库
# vmstat 1 一秒钟显示一次,不停的显示,按ctrl+c结束 # vmstat 1 5 一秒钟显示一次,只显示5次,显示5次后自动结束 # vmstat 后面什么都不跟的话,只显示一次 一次不太准确,尽可能显示屡次
vmstat命令打印的结果共分为6部分: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请重点关注一下r b si so bi bo几列 1)procs 显示进程相关信息 r :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若是长期大于服务器cpu的个数,则说明cpu不够用了; b :表示等待资源的进程数,好比等待I/O, 内存等,这列的值若是长时间大于1,则须要关注一下了; 2)memory 内存相关信息 swpd :表示切换到交换分区中的内存数量 ; free :当前空闲的内存数量; buff :缓冲大小,(即将写入磁盘的); cache :缓存大小,(从磁盘中读取的); 3)swap 内存交换状况 si :由交换区写入到内存的数据量; so :由内存写入到交换区的数据量; 4)io 磁盘使用状况 bi :从块设备读取数据的量(读磁盘); bo: 从块设备写入数据的量(写磁盘); 5)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次数 in :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 :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 6)CPU 显示cpu的使用状态 us :显示了用户下所花费 cpu 时间的百分比; sy :显示系统花费cpu时间百分比; id :表示cpu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wa :表示I/O等待所占用cpu时间百分比; st :表示被偷走的cpu所占百分比(通常都为0,不用关注); 总结:r b 查看cpu是否到达瓶颈 si so查看内存是否到达瓶颈 bi bo查看磁盘是否到达瓶颈 us内存使用的百分比
iostat -x 磁盘使用 关注%util
yum install -y sysstat (iostat和sar是同一个包)
iotop 磁盘使用
yum install -y iotop
查看那一个进程使用io比较大,和top有点像centos
free 默认是kb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99696 567416 151004 1596 281276 255276 Swap: 2097148 40004 2057144
free -m 以m显示,但不显示单位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76 553 147 1 275 249 Swap: 2047 39 2008
free -h 以m显示,显示单位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976M 553M 147M 1.6M 275M 249M Swap: 2.0G 39M 2.0G
buffer/cache区别
buffer缓冲,cache缓存
公式:total=used+free+buff/cache
avaliable包含free和buffer/cache剩余部分
cenos7和centos6显示的结果是不同的,7显示的更加的直观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