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在国家大事上,用来作税收工具。可是人们其实也能够用来作复杂的记帐工具的。app
由于太复杂了,因此要辛苦学习一下。如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也许是错的,本人不是专业会计,不负责任。工具
借和贷,量相等学习
资产=负债+权益blog
利润=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数学
2式和3式用于不一样的状况,2式用于静态分析,3式用于动态分析。啥子意思哦?产品
好比初始条件是静态平衡的,经过2式描述。期间有各类经济业务,那就会产生新的收入,新的费用,这部份内容就经过3式描述。当咱们想要获取某一刻的资产情况,就把3式转换成2式的,周而复始。原理
而后科目细分了公式的项。并且科目的名称是法定的(大类)。百度
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投资类,应收类,预付类,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类,固定资产,累计摊销类。方法
名义上是你的,包括借出去,委托别人的,预付给他人的东西均可以计算为资产,可不单是固定资产哦。im
负债:短时间借款,应付应交类,预收类。
名义上是别人的,可是在你手上。
权益:本年利润,资本公积,实收资本。
这个类别包含初始资金(实收资本)、结转资金(资本公积)、和未结转资金(本年利润)。
会计周期结转时,就是把式3的内容转到权益下的科目。每月(一般),每一个季度,每一年搞一次,随你喜欢。
其实咱们更加关心某个周期赚了多少钱,这就要用到式3。
支出:产品成本类,主营业务成本,其余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余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这两项最终会结转到权益。
第一 知足公式,也就是等式,怎么增长怎么减小数学上要正确
第二 符合业务内容。数学意义是很普遍的,你能够知足等式随便乱写;由于要符合业务,实际会进一步限制了记帐的书写逻辑。
好比 库存现金帐户,就只应该用来记库存现金这个业务内容,可增可减,等式2 的三个项都是可增可减的,这符合经济逻辑。
可是等式3 的 收入类,它除了要求你用来记收入,别用来记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个特色,就是应该只是增长的(若是减小为什么不计在支出上?)只是增长说明了什么?它应该只记在贷方。
支出类 一般只记在借方。
第三 描述一次经济活动,必有2个科目或以上关联出现。贷和借,其实就是记录来龙和去脉,一个帐户怎么记录前因后果?科目对应的组合,准确来讲叫“分录”,就是人们总结出来的组合规律,单单知足公式还不可以解决实际记帐问题,关键是要积累分录知识。
资产A 流转到 资产B :借 即 入,贷 即 出, 资产B 借入增长了,资产A贷出减小了。
记
借 资产B 500 +
贷 资产A 500 -
资产A 流转到 负债B: 贷 资产A 即流出减小,借 负债B 流入填平负债,即帐目减小。
借 负债B 500 -
贷 资产A 500 -
这里面要注意负债帐目定义和资产符号是相反的,实际等式2 左边和右边符号相反。
收入A 流转到 收入B:
由于利润最终进入到权益,也就是式2 变形为 资产= 负债 + 权益 + 利润 =》资产 = 负债 + 权益 + 收入 - 支出,即收入和权益是同符号,支付和资产同符号。即:
借 收入B 500 -
贷 收入A 500 +
这很反直觉,因此不能顾名思义,要牢记公式,理解数学上的意义,而非文字上的意义。记住,借贷符号方向是根据资产来定义的,既然资产定义了借增贷减,其余项目只能根据它们在公式的位置来肯定符号增减。
以上只是跳脱实际经济活动的通常论。实际上会发生的业务是如何的呢?(资产 = 负债 + 权益)
资产转移类: 借资产A+ 贷资产B- (+500 -500)1000 = 0 + 1000
借钱:借资产A+ 贷负债B+ (+500)1000 = 0(+500) + 1000
还钱:借负债A- 贷资产B- (-500) 1000 = 0(-500) + 1000
静态来讲就这三种状况,实际应用难点在理解:产生债务必然会对应资产增长的,不然钱到哪里了呢?因此找到对应关系便可。
还有就是理解债务和资产的不一样就是名义上这款项属于谁的,本身的就是资产,别人的就是债务,它并非狭义上看获得的固定资产。应付即欠,预付即别人欠了你的(即资产)。若是别人把预付款给你,即你欠他东西没给,这就是债务,能够记在预收货款科目下。
是否是光式2 的分录就能解决会计问题了呢?否认。好比采购货物
借 原材料 500 +
贷 库存现金 500 -
这里面只是资产帐户内部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出什么收支方面的内容。咱们其实最想关心的是收支的状况。这里须要引入一个概念: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关注损益发生的时间点,它不等同于金钱交付的时间点。
如购买原材料,当然是发生了金钱交付,可是收入支出并无发生。收入的发生时机是销售商品。支出的发生时机,也是销售商品。由于你不能说我采购了商品我就亏本了,商品还在我这儿好好放着呢。只有在发生销售行为那一刻,你才能看到我赚了仍是亏了(和薛定谔的猫原理差不了多少,能够百度一下)。这时才须要用式3去描述。所以式3收入和支出正确的理解应该专指收益和损失,而非通常而言的交付行为。
现金交付行为只是现金帐户的变化,等式2 内部的帐户相互调转,不产生实际损益。
从记帐表现来讲,就有一种滞后的感受:
未来销售:
借 库存现金 6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600+
借 主营业务成本 500+
贷 原材料 500-
成本增长500,收入增长600,利润成本-收入=100;现金增长100,原材料用去了为0。式3代入式2右边,也是平衡的。
咱们记流水帐采用的就不是这种权责发生制,实际只会得出两个东西:
现金水平,即还有多少钱
当期收支不反映当期损益,而是记录了资金波动。
这两个只须要一个库存现金帐户就能记录的信息。固然,若是波动较少,每月收支差很少,还能必定程度反映实际损益,若是波动较大,周期损益状况就彻底失真了。
好比一月份采购1000,剩余十一个月采购0,每月收入100,恰好用完库存,即收支状况是:-900,100,100……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就会按照每月的成本和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成本83,即收支状况:17,17……。两种记帐方法一对比,优劣一目了然。
资产转移类: 资产A+ 资产B-
欠款:资产A+ 负债B+
还款:负债A- 资产B-
收入:资产A+ 收入B+
支出:支出A+ 资产B- 或 负债B+
利润:收入A- 利润B+;利润B- 支出C-
有朋友问我,别人预支货款,而后每期抵消货款,该怎么录。
关系2
借 库存现金
贷 预收货款
关系4和5 等同销售
借 应收货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
关系3 当期抵消货款
借 预收货款
贷 应收货款
关系6 当期结帐 损益结转利润
借 主营业务收入
贷 本年利润
借 本年利润
贷 主营业务成本
1、写分录的时候要先分析涉及哪些经济业务,逐个书写;
2、善用应收,应付帐户作中介,由于中间每每没有实际金钱交易;
3、注意等同销售的行为,收入和成本每每同时出现;
4、月底记得结帐。
5、分录是一种业务经验,多百度学习别人的套路,多积累,多使用,比光看理论知识要见效。
柠檬云记帐 app ,有网页版,电脑能够用,手机也能用,还免费,并且挺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