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春
华为总裁:任正非
在樱花怒放春光明媚的时节,咱们踏上了日本的国土。这次东瀛之行,咱们不是来感觉异国春天的气息,欣赏漫山遍野的樱花,而是为了来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
北国之春总会来临
一踏上日本国土,给个人第一印象仍是与十年前同样宁静、祥和、清洁、富裕与温馨。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大城市,街道仍是那样整洁,所到之处仍是那样井井有理;人仍是那样慈祥、和蔼、彬彬有礼,脚步仍是那样匆匆;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小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上班族,到全部人都这么平和、乐观和敬业,他们是如此地珍惜本身的工做,如此地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做彷佛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在我看来,日本仍然是十年前的日本,日本人仍是十年前的日本人。
但谁能想到,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正由于如今的所见所闻,是创建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加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觉尤深。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增长过工资,但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真是让人赞叹。日本一旦从新起飞,这样的基础必定让它一飞冲天。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就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
日本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起,连续十年低增加、零增加、负增加这个冬天太长了。日本企业是如何度过来的,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些什么经验,能给咱们什么启示?这是咱们赴日访问的目的所在。
华为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加,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加;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
;
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
可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
;
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如在江河凝固时,有涓涓细流,不导致企业处于彻底停滞
……
这些都是企业领导人应预先研究的。
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许备好。咱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这是咱们在日本时时思索和讨论的话题。
奋斗是一个民族崛起的动力源泉
在一个偏僻乡村的小居酒屋,巧遇一群旅游的日本退休老人,他们为咱们热情地演唱了《拉网小调》,咱们也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同唱北海道民歌《北国之春》。
他们那样乐观、热情、无忧无虑,感染了我。相比之下,我感到中国老人有操不完的心,心事重重,活得很累。咱们父辈们沉重的心情,他们至死也没有轻松过。
我曾数百次听过《北国之春》,每一次都热泪盈眶,都为其朴实无华的歌词所震撼。《北国之春》原做者的创做之意是歌颂创业者和奋斗者的,而不是当今青年人误认为的一首情歌。当一个青年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为事业奋斗,唯有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关怀他,以致城里不知季节已变换,在春天已经来临时,还给他邮来棉衣御严冬。而我再没有妈妈会给我寄来折耳根(鱼腥草)、山野菜、辣肠了,这一切只能
长存于永恒的记忆。儿行千里母担扰,天下父母都同样,担心着儿女。我写的
《个人父亲母亲》一文,日本朋友也译成了日文、英文让员工传阅,他们误认为我是孝子。我是由于没有尽到照顾父母的责任,精神才如此内疚与痛苦。我把所有精力献给了工做,忘了父母的安危,其实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一我的离开家奋斗是为了得到美好的生活,爱情又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爱情就像独木桥同样,人家过了,你就不能过。离家已经五年,在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的时候,面对自横的独木桥,真不知别人是否已通过去,心爱的姑娘可安在。那种惆怅,那种失落,那种迷茫,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棣棠丛丛,朝雾蒙蒙,静静的水车,小屋,与阵阵无忧无虑的儿歌声相伴的是父兄的沉默寡言。咱们多数人能去读大学,都是父兄默默献出本身的结果。他们含辛茹苦的,一点一点的劳动积攒,来供应远在他乡孤立无助的游子,他们自身反而没有文化。他们用本身坚硬的脊梁,为咱们搭起了人生和事业的第一个台阶。希望他们别太苦了本身了,愁时相对无言也沽两杯薄酒。咱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千万不要嫌弃他们,千万不要忘记报答他们。
由此我想到,咱们每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亲人的无私奉献,咱们生活、工做和事业的原动力,首先来自妈妈御冬的寒衣,来自沉默寡言的父兄,故乡的水车、小屋、独木桥,还有曾经爱过你但已分别的姑娘
……
《北国之春》是日本人民奋斗的一个缩写。
我亲自领悟过日本人民的勤奋,没有他们这种精神,就很难用二三十年时间,就从二战的废墟中崛起。日本民族善于精工,在产品经济时代大放过光芒,让全世界人民对日本人民另眼相看。我也领教了他们在困难时期打败萧条的忍耐与乐观精神。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并且大多数是高山,日本民族于是养成了善于
把“长大厚重”的东西,做成“短小薄轻”,长期养成了精工的习惯。小小的花
园,是那样的美轮美奂
;
小小的街道是那样的整齐、精美,以致任何一个角落都让人温馨惬意。小小的功能强大的相机
;
曾经风驰电掣般席卷世界市场的家用电器;一个无煤炭、铁矿、石油的国家,生产的优质汽车遍及全球。日本人民的勤劳,与德国民族的执着,在机电产品产业时代,震撼了世界。他们无怨无悔,勤奋努力,不断奉献的精神,建立了日本的繁荣。
日本目前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其国民的忍耐、乐观、勤奋和奋斗的精神未变,信念未变,对生活和工做的热爱未变。天道酬勤,相信日本可以度过这寒冷的冬天。
日本企业遇到了什么困难?咱们访问的是实业型公司,这样的公司相比其余类型的公司好一些。产品还在市场上有销售,现金流还能转得动。只是八年的经营成长曲线是一条平线,几乎没有增加,工资总额也几乎没有增加,甚至还略有降低。
日本企业面临的三种过剩,沉重地压在企业的头上,使之调整困难。这三种困难是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这三种过剩的调整,涉及机构改革、结构及产业重组,向发展知识创新产业过渡,以及培养核心经营能力和向速度经营的转
变。过去的日本企业体制,束缚了这种转变,使之困难重重。日本企业真正感到了,不是作什么事好,作什么事很差,关键在于有无核心竞争力。
若是,华为的增加速度大幅减慢,日本企业的三种过剩都会在华为出现。没有及早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陷于被动。
随着日本企业长时间不吸取新员工,员工平均年龄逐步增大,人才结构由宝塔形转向纺锤形,优秀的人才少,新生力量少,年龄大的通常员工多,使企业缺乏活力,并且工资成本较高。因为人才的流动减弱,职位相对凝固,使创新明显不足。
日本企业的内部改革滞后,国内企业竞争不激烈,企业内部员工也缺乏必要的竞争。促使企业改革的内因、外因,并无由于经济不景气凸显。日本企业彻底靠自身力量实行较大的改革,十分困难。如前所讲,日本是一个治安很好、生活很温馨、稳定的国家,尽管八年未涨工资,并未足以威胁消费,人们比较安于现状的生活,日本人连留学都不多出去。这种安定,也不利于迫使企业痛下决心进行改革。
尽管他们已废除了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增强了绩效考核,日本企业如今内部也开始进行改组,从新划分结构,从一个大公司什么都干,逐步收缩到几大领域,而后这几大领域财务独立,共同品牌,使核算目标清晰化等等,但观念和文化的惯性使这种变革的努力见效不大。
日本企业也开始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激活和推进员工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日本的法律原先是不容许员工持股的。但日本企业在根本的竞争力提高上并无有力度的行动。治标不治本,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苦熬是熬不出头的。
由于日本一向比较求稳,导致企业经营者年龄偏大,决策过程过于谨慎。许多重要决策必须一致经过,少数人通不过,要作工做,甚至有时作不通就拖着,这种决策的安全性拖累决策的及时性。过于民主的决策体系并不必定是好的。
日本的企业相比亚洲其余国家已经比较国际化,但他们总结他们的失败之因时,仍是说他们不国际化。想一想华为比松下、NEC的国际化还差多少,有什么能够值得盲目自豪的。亚洲企业的国际化原本就难,我国在封闭几十年后,短短廿年的发展,还不足以支撑国际化。华为的国际化步伐更难,仅仅由于大量的外籍员工,读不懂中文的文档,大量的国内员工英文也没过关,就足以看到华为的国际化是多么的困难。若是不克服这些困难,华为也多是昙花一现。
日本政府也决定在
2003
年以前,处理完不良债务,把
33
兆亿日元的债务从银行买过来。实行小政府,确立地方分权。进行税制改革,下降所得税,提升消费税。实行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的平均教育法,采起因材施教的分类教育政策,开发人的潜能,提升年轻人的创造力。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引进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
IT
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华为怎么办?
有人将企业比作一条船,松下电工就把本身的企业比作是冰海里的一条船。在松下电工,咱们看到不管是办公室,仍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咱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
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华为还未处在冬天的位置,在秋末冬初,能认真向别人学习,加快工做效率的整
体提升,改良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裁并没必要要的机构,精简富余的员工,增强员工的自我培训和素质提升。居安思危,也许冬天来临以前,咱们已作好了棉袄。
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网改形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自己并无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所以,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辈子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通过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构成咱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咱们有许多员工盲目地在自豪,他们就像井底之蛙同样,看到咱们在局部产品上偶然领先西方公司,就认为咱们公司已经是世界水平了。他们并不知道世界著名公司的内涵,也不知道世界的发展走势,以及别人不肯公布的潜在成就。华为在这方面很年轻,幼稚,很不成熟。
华为组织结构的不均衡,是低效率的运做结构。就像一个桶装水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同样,不均衡的地方就是流程的瓶颈。例如
:
我公司初创时期处于饥寒交迫,等米下锅。初期十分重视研发、营销以快速适应市场的作法是正确的。活不下去,哪来的科学管理。可是,随着创业初期的过去,这种偏向并无向科学合理转变,由于晋升到高层的干部多来自研发、营销的干部,他们在处理问题、价值评价时,有不自觉的习惯倾向,以使强的部门更强,弱的部门更弱,造成瓶颈。有时一些高层干部指责计划与预算不许确,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进入项目,会计帐目的分产品、分层、分区域、分项目的核算作得很差,现金流还达不到先进水平
……
但若是咱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能使公司的组织均衡的话,这些部门缺少优秀干部,就更不能实现同步的进步。它不进步,你本身进步,整个报表会好?天知道。这种偏废不改变,华为的进步就是空话。
华为因为短暂的成功,员工暂时的待遇比较高,就滋生了许多明哲保身的干部。他们事事请示,僵化教条地执行领导的讲话,生怕丢了本身的乌纱帽,成为对事负责制的障碍。对人负责制与对事负责制是两种根本
(
不一样
)
的制度,对人负责制是一种收敛的系统。对事负责制是依据流程及受权,以及有效的监控,使最明白人具备处理问题的权力,是一种扩张的管理体系。
而如今华为的高中级干部都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对人负责制,使流程化
IT
管理推行困难。
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
还十分欠缺。华为是一群从青纱账里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做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的管理还十分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我看过香港秘书的工做,有条有序地一下子就把事作完了,而咱们还要摸摸索索,作完了还不知合格否,又开一个小会审查,你看看这就是高成本。要迅速实现
IT
管理,咱们的干部素质,还必须极大地提升。推行
IT
的障碍,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来自高中级干部因电子流管理致使权力丧失的失落。咱们是否正确认识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必须来自管理体系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快速、正确,端对端,点对点,去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面临大批的高中级干部随
IT(
管理
)
的推行而下岗,咱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为了保住帽子与权杖,是否能够不推行电子商务?这关键是,咱们得说服咱们的竞争对手也不要上,你们都手工劳动?我看是作不到的。沉舟侧畔千帆过,咱们不前进一定死路一条。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
……
但只要咱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总会有出路的。
[mabo1]
就如松下电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唯有本企业员工同样,能救华为的,也只有华为本身的员工。历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美好的明天,全靠咱们本身。
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必定来到。咱们乘着冬天,养精蓄锐,增强内部的改造,咱们和日本企业一道,度过这严冬。咱们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华为的春天也必定会来临。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
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每每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感想——
从小听到的都是日本国内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是如何抗日的,可是从本身懂事开始对日本的这个国家就有钟藐视的感受,可是日本这个国家从二战后开始,几十年变成整个亚洲的强国,经济能力的腾飞,就像这篇文章中说的“一个无煤炭、铁矿、石油的国家,生产的优质汽车遍及全球。”这个多么强大的生产力,虽然邓老爷子早就提出来了,中国也用了30年来证实了他的话,但中国企业所需面对的挑战,将是比日本从二战中走出来的时候更增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化的趋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阻止,人们须要交流,人们须要了解,用一句话来讲吧:人们有同一个世界,一样也有同一个梦想。
中国的企业若是真的想任正非所预言的那样要集体过冬的话,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这个冬天不是一个短暂的期限,更是对中国这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一个验证,若是中国的企业们成功过冬了,那么他们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世界,但若是在春天未到来以前就死掉,或在冬天中就死掉,那么30的改革开放就会一点不剩的还给世界。
并且像文中所说的,日本的企业面临着的过剩情况,即将或者已经出如今了中国的经济当中,沿海城市如今的情况不就是最好的体现吗?三种过剩须要调整,须要一个强大的力量介入,改革还要继续,中国的经济也仍然在继续,如何在改革中寻找生存的机会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临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