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 核心开发者眼中的 Go

做者介绍程序员

Nick Cameron,PingCAP 研发工程师,Rust 语言核心成员。golang


感谢 Rust 语言中文社区伙伴们的翻译和审校:编程

  • 翻译:尚卓燃数组

  • 审校:吴聪、张汉东安全


过去几周,我一直在用 Go 语言编写程序。这是我首次在大型且重要的项目中使用 Go。在研究 Rust 的特性时,我也看了不少关于 Go 的内容,包括体验示例和编写玩具程序。但真正用它编程又是一种彻底不一样的体验。
我以为把此次体验写下来应该会颇有趣。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尽可能避免将 Go 与 Rust 进行过多的比较,不过,因为我是从 Rust 转向 Go,不免也会包含一些比较。应该事先声明的是,我更偏袒 Rust ,但会尽力作到客观。

整体印象微信


用 Go 编程的感受很棒。库程序里有我想要的一切,整体实现较为完善。学习体验也十分顺畅,不得不说,Go 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的实用性语言。 举个例子:一旦你知悉了 Go 的语法,就能将其余语言中惯用法延续到 Go 中。只要你学会一些 Go,就能够相对轻易地推测 Go 语言的其余特性。凭借一些来自其余语言的知识,我可以阅读并理解 Go 代码,而不须要过多的搜索(Google)。
与 C/C++、Java、Python 等相比,Go 并无那么多痛点,并且更具生产力。然而,它仍是与这些语言处在同一个时代。尽管它从其余语言身上吸收了一些教训,甚至我我的认为它多是那一代语言中最好的那个,但绝对还属于那一代语言。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进,而不是推陈出新(须要明确的是,这不是意味着对其价值的批判,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渐进式改进一般会带来好的影响)。一个很好的例证是   nil :像 Rust 和 Swift 这样的语言已经去除了  null  的概念,而且消除了相关的一整类错误。Go 下降了一部分风险:没有空值(no null values),在  nil    0  之间进行区分。但其核心思想仍未改变,一样还会出现解空指针引用这种常见的运行时错误。

易学性并发


Go 很是易学。我知道人们常常吹捧这一点,可是我真的为本身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而感到震惊。多亏了 Go 语言以及它的文档和工具,我仅仅花了两天时间就能够写出「有价值」、能够提交的代码。
有助于易学性的几个因素是:
  • Go 很精简。不少语言都试图让本身看起来小巧,但 Go 真正作到了这一点(这基本上是一件好事,我对这种自律精神印象深入)。app

  • 标准库很出色(一样,也很小)。从生态系统中寻找并使用库程序很是容易。函数

  • 几乎没有其余语言中所不具有的东西。Go 从其余既存语言中提取了不少内容,并进行完善,最后将它们很好地组合在一块儿。它在避免标新立异这一方面作了极大努力。工具


乏味的样板式代码


Go 代码很快就会变得很是重复。 这是因为它缺少宏或者泛型这种用于减小重复的机制(接口虽然有利于抽象,但在减小代码重复方面做用没有那么大)。最终我会写不少函数,而他们除了类型不一样以外其余甚至彻底同样。
错误处理也会致使重复。 许多函数中像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这样的样板式代码甚至比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代码还要多。
使用泛型或宏来减小样板式代码有时会受到批评,理由是不该为使代码易于编写而使其丧失可读性。我发现 Go 偏偏提供了一个反例,复制和粘贴代码每每既快速又简单,阅读代码却会使人灰心丧气,由于你不得不忽略大量的无关代码或者在大量的相同代码中找到细微的不一样。

我喜欢的东西


  • 编译时间:绝对快,能够肯定要比 Rust 快得多。但实际上,它并无我预期的那么快(对于中型到大型项目,我感受它的速度只是与 C/C++ 相接近,或者稍微快一点。而我更加期待可以即时编译)。

  • 协程(goroutine)和信道(channel):值得称赞的是,Go 为生成协程和使用信道提供了轻量级的语法。尽管只是一个小细节,却使 Go 的并发编程体验比其余语言更优越,它真正揭示了语法的力量。

  • 接口:它们并不复杂,可是很容易理解和使用,而且在不少地方都很实用。

  • if ...; ... { } 语法:能够将变量的做用域限制在 if 语句真的很好。这与 Swift 及 Rust 中的 if let 起着类似的效果,但用途更为普遍(Go 没有像 Swift 和 Rust 那样的模式匹配,因此它没法使用 if let )。

  • 测试和文档注释都很容易使用

  • Go 工具链很是友好:将全部东西都放在一个地方,而不须要在命令行上使用多个工具。

  • 拥有垃圾收集器(GC):不用考虑内存管理真的会使编程更加轻松。

  • 可变参数


我不喜欢的东西


如下内容没有特定的顺序。
  • nil 切片:要知道 nilnil 切片和空切片三者都不相同,我敢保证咱们只须要其中的两个,而不须要第三个。

  • 枚举类型并非第一公民:使用常量模拟枚举让人感受是一种倒退。

  • 不容许循环引用:这实际上限制了包在划分项目模块中的可用性,由于它变相鼓励了在一个包中堆积大量文件(或拥有大量零碎的小包,若是本该放在一块儿的文件四处分散,这也一样糟糕)。

  • switch 容许出现遗漏匹配的状况

  • for ... range 语句会返回一对「索引/值」。要想只获取索引很容易(忽略值就好);但若要只获取值,则须要显式声明。在我看来,这种作法更应该颠倒过来,由于在大多数状况下,我更须要值而不是索引。

  • 语法:

    • 定义与用途存在不一致。

    • 编译器有时会很挑剔(例如,要求或禁止尾随逗号);经过良好的工具能够缓解这种困扰,可是有时仍然会产生一些恼人的额外步骤。

    • 使用多值返回类型时,类型上须要括号,但 return 语句中却不须要。

    • 声明一个结构体须要两个关键字(type 和 struct)。

    • 采用大写命名法来标记公共或私有变量,看起来就像匈牙利命名法那样,但更糟糕。

  • 隐式接口。我知道它也出如今我喜欢的东西中,但有时候它确实很惹人烦——特别是当你试图找出全部实现该接口的类型,或者哪些接口是为给定类型而实现的时候。

  • 你没法在不一样的包中编写带有接收器的函数,因此即便接口是「鸭子类型」的,你也不能为其余包中的类型实现这个接口,这使得它们的用处大大下降。

还有我以前已经提过的, Go 缺乏泛型和宏

一致性


做为一名语言设计者和程序员,Go 最让我惊讶的地方也许是它的内置功能和用户可用功能之间频频出现不一致。许多语言的目标之一就是尽量消除编译器魔法,让用户也能使用内置功能。运算符重载是一个简单但有争议的例子。但 Go 有不少魔法!你很容易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法作那些内置功能能够作的事情。
一些让我印象深入的地方:
  • 返回多个值和信道的语法很棒,可是这两个没法一块儿使用,由于没有元组类型。

  • 可以用 for ... range 语句对数组和切片进行迭代,但对其余集合就无能为力了,由于它缺少迭代器的概念。

  • 像 len 或者 append 这样的函数是全局函数,但你本身的函数却没法转变成全局函数。这些全局函数只能使用内置类型。即使 Go「没有泛型」,它们也能够变得通用。

  • 没有运算符重载,那么 == 就会令人感到恼火。由于这意味着你不能在词典中使用自定义类型做为键,除非它们是可比较的。这一属性派生自类型结构,程序员没法重写该属性。


总结


Go 是一种简单、小巧、使人愉悦的语言。它也有一些犄角旮旯,但绝大部分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它的学习速度使人难以置信,而且规避了其余语言中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特性。
Go 也是一种与 Rust 大相径庭的语言。虽然二者均可以笼统地描述为「系统语言」或「C 语言的替代品」,但它们的设计目标、应用领域、语言风格和优先级不尽相同。垃圾收集确实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差别:使用 GC 使得 Go 变得更简单、更小,也更容易理解。而不使用 GC 使 Rust 奇快无比(特别是在您须要保证延迟,而不只仅是高吞吐量的时候),而且得以支持 Go 中不可能实现的特性或编程模式(或者至少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是没法实现的)。
Go 是一种编译型语言,其运行时获得了良好的实现,其速度毋庸置疑。Rust 也是编译型语言,可是运行时要小得多,它真的迅捷无比。在没有其余限制的状况下,我认为选择使用 Go 仍是 Rust 其实意味着一种权衡: 一方面,Go 的学习曲线更短、程序更简单 (这意味着更快的开发速度); 另外一方面,Rust 真的性能卓越,而且类型系统更富有表现力 (这使程序更安全,也意味着更快的调试和错误查找)。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GoCN(golangchina)。
若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块儿分享。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