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第二周(第2~3节)

一、描述linux目录结构以及目录结构命名规定

/boot目录:存放linux系统引导数据 php

/dev:存放linux设备的目录,硬盘、光盘等 css

/etc:存放很是重要的设置,都是配置文件,如windows的注册表。 linux

/home:家目录,存放用户的我的数据 算法

/bin:用户可执行的二进制程序 shell

/sbin: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具,和bin相似,只是权限更大。 windows

/tmp:临时数据 bash

/usr:操做系统大部分的数据都在里面 app

/var:变量数据和日志,/var/log存放日志。 工具

/proc:特殊目录,不在硬盘上,存放正在运行的进程,放在内存中。 ui

/sys:存放硬件信息。 

 

目录结构命名规定:

(1) 除了/以外,全部字符都合法;

(2) 特殊字符如@、#、¥、&、()、-、空格等最好不要使用,当使用空格做为文件名时,执行命令会出错;

(3) 避免使用”.”做为文件名的第一个字符,由于在Linux系统中以”.”为开头的文件表明隐藏,系统将自动隐藏以”.”为开头的文件;

(4) Linux系统区分大小写,所以文件命名也区分大小写;

(5) Linux文件后缀名无心义,可是为方便识别应定义后缀(.txt、.php等),定义后缀在大多数状况亦能将文件与目录区分;

(6) 文件位置最好设置在Linux专用目录下,如配置文件大多时候放置于/etc目录下;

(7) 文件夹及文件的命名尽可能聚有其特定的含义。

(8) 三个特殊目录,”.”:表明当前目录,”..”:表明上一级目录,”/”:表明根目录。

二、显示/etc目录下,全部以.d结尾的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ls /etc/*.d -d
/etc/bash_completion.d  /etc/ipsec.d         /etc/prelink.conf.d  /etc/rsyslog.d
/etc/binfmt.d           /etc/krb5.conf.d     /etc/profile.d       /etc/rwtab.d
/etc/chkconfig.d        /etc/ld.so.conf.d    /etc/rc0.d           /etc/sane.d
/etc/cron.d             /etc/libibverbs.d    /etc/rc1.d           /etc/setuptool.d
/etc/depmod.d           /etc/logrotate.d     /etc/rc2.d           /etc/statetab.d
/etc/dnsmasq.d          /etc/modprobe.d      /etc/rc3.d           /etc/sudoers.d
/etc/dracut.conf.d      /etc/modules-load.d  /etc/rc4.d           /etc/sysctl.d
/etc/exports.d          /etc/my.cnf.d        /etc/rc5.d           /etc/tmpfiles.d
/etc/gdbinit.d          /etc/oddjobd.conf.d  /etc/rc6.d           /etc/xinetd.d
/etc/grub.d             /etc/pam.d           /etc/rc.d            /etc/yum.repos.d
/etc/init.d             /etc/popt.d          /etc/request-key.d

三、显示/etc目录下,全部.conf结尾,且以m,n,r,p开头的文件或目录

[root@localhost ~]#ls /etc/[m,n,r,p]*.conf -d
/etc/man_db.conf  /etc/nfsmount.conf  /etc/pnm2ppa.conf      /etc/rsyncd.conf
/etc/mke2fs.conf  /etc/nsswitch.conf  /etc/radvd.conf        /etc/rsyslog.conf
/etc/mtools.conf  /etc/numad.conf     /etc/request-key.conf
/etc/nfs.conf     /etc/pbm2ppa.conf   /etc/resolv.conf

四、建立/app/rootdir目录,并复制/root下全部文件到该目录内, 要求保留原有权限

[root@localhost ~]#cp -rp /root/ /app/rootdir

 

五、使用命令行展开功能,建立/tmp/a1, /tmp/a2, /tmp/a1/a, /tmp/a1/b,在/tmp目录下建立目录:x_y, x_z, q_y, q_z 

[root@localhost /]#mkdir -p /tmp/a{1,2} /tmp/a1/{a,b} /tmp/{x_y,x_z,q_z}
[root@localhost tmp]#tree /tmp/
/tmp/
|-- a1
|   |-- a
|   `-- b
|-- a2
|-- q_z
|-- tracker-extract-files.0
|-- x_y
`-- x_z

六、总结用户、用户组管理命令并演示命令以及常见用法

1. useradd命令

useradd命令用于建立新的用户,格式为“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参数做用 -d 指定用户的家目录(默认为/home/username) -e 帐户的到期时间,格式为YYYY-MM-DD. -u 指定该用户的默认UID -g 指定一个初始的用户基本组(必须已存在) -G 指定一个或多个扩展用户组 -N 不建立与用户同名的基本用户组 -s 指定该用户的默认Shell解释器2. groupadd命令

groupadd命令用于建立用户组,格式为“groupadd [选项] 群组名”。 

3. usermod命令

usermo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属性,格式为“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参数做用

    -c  填写用户帐户的备注信息
    -d -m   参数-m与参数-d连用,可从新指定用户的家目录并自动把旧的数据转移过去
    -e  帐户的到期时间,格式为YYYY-MM-DD
    -g  变动所属用户组
    -G  变动扩展用户组
    -L  锁定用户禁止其登陆系统
    -U  解锁用户,容许其登陆系统
    -s  变动默认终端
    -u  修改用户的UID 

4. passwd命令

passw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密码、过时时间、认证信息等,格式为“passwd [选项] [用户名]”。 普通用户只能使用passwd命令修改自身的系统密码,而root管理员则有权限修改其余全部人的密码。 参数做用 -l 锁定用户,禁止其登陆 -u 解除锁定,容许用户登陆 --stdin 容许经过标准输入修改用户密码 -d 使该用户可用空密码登陆系统 -e 强制用户在下次登陆时修改密码 -S 显示用户的密码是否被锁定,以及密码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名称 

5. userdel命令

userdel命令用于删除用户,格式为“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参数做用 -f 强制删除用户 -r 同时删除用户及用户家目录 

七、文件权限,属主属组管理命令有哪些,并演示命令以及用法

chmod用来变动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格式为chmod [选项] 文件名...

文件的三类用户:

          u :属主

          g :属组

          o :其余

          a :全部

受权表示法:直接操做一类用户的一个权限位r,w,x;

          u+, u-    chmod u+x,g+w f01

          g+, g-

          o+, o-

          a+, a-

注意:用户仅能修改属主为本身的那些文件的权限;

从属关系管理命令:chown,chgrp

chown 命令: 改变某个文件或目录的全部者和所属的组

格式为:chown  [选项] 用户 文件名...

选项:-R:递归修改   

chgrp 命令:用来改变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该命令用来改变指定文件所属的用户组。

格式为:chgrp   [选项] 组 文件名...

注意:仅管理员可修改文件的属主和属组

八、建立用户gentoo,附加组为bin和root,默认shell为/bin/csh,注释信息为 "Gentoo Distribution"

[root@localhost ~]#useradd gentoo -G bin,root -s /bin/csh -c "Gentoo Distribution"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