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密码与安全新技术专题》算法
班级: 1892
姓名: 史馨怡
学号:20189224
上课教师:孙莹
上课日期:2019年3月11日
必修/选修: 选修安全
量子保密通讯的原理便是在有人窃听时当即切断通讯。它是创建在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上的混和密码体制,运算时间与传统的随输入长度指数增加相比是按多项式增加,并且搜索能力由经典的正确的几率为 1/2增为接近 1。量子密钥分配能够检测到潜在的窃听行为,经过量子密钥的不可窃听性和一次一密的不可破译性能够达到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讯。
从量子的物理概念到典型协议和基本模型的介绍,了解到BB84量子密钥分配协议所使用的四种量子态;发送方和接收方经过量子信道进行通讯;在通讯过程当中的密钥分配;Eve发起的“截获-重发”攻击、引入错误、窃听检测等过程。明确量子密码基本模型的四个基本步骤,即信息传输、窃听检测、纠错和保密加强(解决噪声问题),信息传输一般使用量子信道和经典信道,前者容许窃听者对传输的量子消息进行任意窃听和篡改,后者基本假设窃听者只能窃听经典消息而不能篡改它们。
量子密码协议的设计与分析的研究现状不少,好比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安全直接通讯、量子身份认证、量子真随机数、连续变量量子密码协议等,相关性能技术的提升主要在提升效率、提升抗干扰能力以及实际系统的攻击能力等。国外实验进展主要热点在于实用化,国内研究热点不少好比发射世界首颗莲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讯专网经过技术验收等。我国科学家关于量子密码保密通讯网络的预测是2020年将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2030年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讯。网络
(1) 研究背景
对称密码体制
①优势:加密速度快,适合批量加密数据
②缺点:密钥分配、密钥管理、没有签名功能
公钥密码体制:
基于大数分解等数学难题①优势:可解决密钥分配、管理问题,可用于签名
②缺点:加密速度慢
实际使用:混合密码体制①用公钥密码体制分发会话密钥②用对称密码体制加密数据
安全性挑战:量子计算①Shor算法:大数分解算法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大数分解难题受影响密码体制:RSA等大多数公钥密码②Grover算法:快速搜索算法能够加速搜索密钥受影响密码体制:DES,AES等对称密码
(2)基本物理概念
量子的概念
①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相邻分立值的差称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
②直观理解:具备特殊性质的微观粒子或光子l 量子态①经典信息:比特0或1,可用高低电压等表示
量子信息:量子比特(Qubit)|0>,|1>量子比特还能够处在不一样状态的叠加态上!bal y量子态的向量描述|0>,|1>相互正交,|+>,|->相互正交+l 量子态的可叠加性带来一系列特殊性质
①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强大的计算能力
②不可克隆定理:未知量子态不可克隆
③测不许原理:未知量子态不可准确测量
④对未知量子态的测量可能会改变量子态 l 量子比特的测量——力学量、测量基
(3)典型协议和基本模型介绍四个基本步骤
①信息传输:一般同时用到量子信道和经典信道。量子信道传输量子载体(量子信道容许窃听者对传输的量子消息进行任意窃听和篡改),经典信道传输经典消息。
②纠错:通常随机选择部份量子载体,比较初末状态;对比较的协议来讲,窃听必然干扰量子态,进而引入错误,一旦发现存在窃听(错误率太高),则终止通讯,丢弃相关数据。由于传输的是密钥(即随机数),而不是秘密消息,所以能够丢弃它们而不会所以泄露秘密。
③窃听检测:纠正密钥中的错误,因为接收方随机选择测量基,会出现双方不匹配的状况。
④保密加强:经过压缩密钥长度,将Eve(窃听者)可能得到的部分密钥信息压缩至任意小,获得安全的密钥函数
随着人们对于量子计算的深刻探索,做为一种新型计算方式,对信息通讯的保密体系带来巨大冲击的量子计算机即将变为现实。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可有效提升量子通讯网络和量子签名技术的安全性。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对信息时代的商业、军事、网络、银行等领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次初次学习到量子密码,从趣味实验—薛定谔的猫吸引咱们入手。从思想方面看,量子密码和数学密码一致,都是经过求解问题的困难性来实现对信息的保护的,只是量子密码中对问题的求解是经过物理方式实现的。量子密码对外界任何扰动的可检测性和容易实现的无条件安全性,这些特征依赖于量子系统的内禀属性:测不许性和不可克隆性。对扰动可检测性的物理基础是海森堡测不许原理;而无条件安全性的物理基础是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前者保证了任何攻击行为均可能被检测出来,后者保证了量子密码系统的安全特性。而保密通讯,实质上是“一次一密”的经典通讯,只是密钥是由QKD生成的,一般也称为量子保密通讯。量子密钥分发只是量子力学应用于经典通讯的一个小应用(量子锁),那量子隐形传态就是“真正”的量子通讯了。
量子信息学是研究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科学。量子信息处理技术包括量子计算技术、量子 密码和量子通讯技术等,量子计算机做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其对于科技、产业乃至是政治格局所带来 的影响都是至关巨大的。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可有效提升量子通讯网络和量子签名技术的安全性。 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对信息时代的商业、军事、网络、银行等领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着量子计算的推出,不少专家都认为到2026年时, 普遍的驱动型行业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金融行业, 所以须要对其进行特别关注。量子计算带来的影响不只仅是局限在科技领域之中,其 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也有着至关 重要的影响,所以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是难以准确预测 的。在此后的发展中,军事应用价值始终是其重要推进 力之一,甚至互联网技术的诞生最初都是为了在计算弹道的 大型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毫无疑问,将来量子计算机的最大用户依然会是具备军事背景的组织或企业。所以,虽然可 能还须要数年量子计算机才会出现,但这种能力自己已经具 有了现实性威胁。虽然目前,量子计算机距离军事实用化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人类无疑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性能
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量子安全直接通讯、量子身份认证、量子抛币、量子不经意传输
提升性能的相关技术
提升效率:可重用基、纠缠加强、双光子、双探测器
提升抗干扰能力:无消相干子空间、量子纠错码
提升实际系统抗攻击能力:诱骗态、设备无关
实验技术
速率更高、距离更远、安全性更强学习
1989年,IBM、Montreal大学,第一个QKD实验,光纤,30公分Ø1995年,瑞士日内瓦大学,光纤,23千米
2002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和英国军方,自由空间,23.4千米Ø200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第一个量子密码通讯网络
2006年,德奥荷新英联合小组,自由空间,144千米q全球QKD成为可能(卫星-地面)PRL 98, 010504 (2007)
最新进展q光纤:250千米(15b/s, 1.9%);1Mb/s(10-20千米)q美、欧、日已建成本身的量子密码通讯网络
热点:实用化q长时间稳定运行、现有光纤网络通讯、不一样QKD系统组网量子密钥分发系统,2001年第一个商用量子密码系统最大传输距离: 60 km ui
1995年,中科院物理所, 首次演示性实验(实验室内的QKD)
2000年,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生院,光纤,1.1千米
2004年,郭光灿小组, 光纤, 125千米
2004年,潘建伟小组, 量子隐形传态
2008年,潘建伟小组, 量子中继器
2009年,潘建伟小组, 量子电话(20千米,10.5kb/s)
2009年,郭光灿小组, 量子政务网(芜湖)实验进展(国内)
2011年,郭、潘分别实现了八光子纠缠态
2012年,潘建伟小组,城域量子通讯试验示范网(合肥)
2012年,潘建伟小组,金融信息量子通讯验证网(北京)
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7年9月,我国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讯专网经过技术验收。(通过中科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专家组成的评审组现场随机抽测,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讯专网经过技术验收。)编码
(1)
论文题目:仲裁量子签名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及设计
做者信息:孙洪伟,黑龙江大学
研究进展:本文以仲裁量子签名协议的安全性分析及设计为主线,借助已有的攻击手段 来对现有的仲裁量子签名协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其中的一些安全性问 题,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方案。同时为提升量子签名的实用性,结合具体 应用背景设计了一种新型离线仲裁量子签名协议。在协议改进方面,首先基于链式CNOT操做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加密算法,进 而提出了一个基于密钥控制的链式CNOT操做的仲裁量子签名协议。与现有协议 对比,做者的协议能够更好的抵御参与者的伪造攻击和否定攻击。同时,做者的 协议仅仅须要单粒子,具备很好的实用性。在进一步的安全性分析以及讨论中, 经过在资源消耗、加密算法、成功伪造的几率等方面与现有协议对比,充分体现 了做者协议的优点,同时也代表了以保密信息安全为目的设计的量子一次一密加 密算法并不适用于量子签名。
(2)
论文题目:量子代理签名方案的设计与研究
做者信息:张海燕,黑龙江大学
研究进展:一个可行的数字签名方案应知足可验证性, 不可伪造性, 不能否 认性等基本安全性条件. 然而, 经过做者的研究发现上述一类量子代理签名模型不 仅没法完成消息的验证, 并且消息接收者能够伪造任意消息的签名. 除此以外, 其中的量子多方代理签名方案在合谋攻击下也是很是脆弱的. 在目前已有文献的安全性分析中这些漏洞尚未被提出, 这致使了他们的方案存在着重大缺陷. 对此,做者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攻击策略. 此外, 为了进一步完善量子代理签名方案的研究工做, 在本文中, 做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并对这些改进的思想进行了安 全性证实. 在此基础上, 做者设计了一个新型基于Nj-量子比特(3 ≤ Nj ≤ 6,Nj ∈ N∗,j = 1,2,3,4.) 纠缠态的量子代理签名模型. 根据做者的分析能够看出, 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签名, 代理签名者也不可否认签名. 即该模型彻底知足量子代理签名方案的安 全性需求.
(3)
论文题目:基于量子特性的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
做者信息:梁建武,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晓书,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进展::文章利用量子特性提出了一种量子多重代理盲签名方案。方案中消息的 拥有者参照消息与单量子态的对应关系将签名消息转化为量子序列,同时根据密钥对 其作酉变换将消息盲化,而后将消息序列发送给原始签名者。原始签名者利用密钥完 成签名受权,将签名权给代理签名者 ;代理签名者利用对单量子的酉变换完成本身的 签名。验证者经过对最终签名的测量对比完成签名验证。方案不须要使用多粒子纠缠 量子态,签名时只须要对单量子态作酉变换,验证签名时只须要对单量子态进行测量, 过程简单高效,签名的信息也不会随着签名者的增长而变长,代理签名者的删除和加 入容易操做。分析代表所提出的方案是一个可实现的、高安全的量子多重代理盲签名 方案。
(4)
论文题目:基于Pauli算符和比特旋转的单量子门签名方案
做者信息:张杰,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朱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覃遵跃,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和沟通效率,提出一种基于Pauli算符和比特旋转的单量子门签名方案。首先,针对量子单向函数逆操做的复杂性,以及无映射信息状况下量子单向函数逆操做没法进行的问题,利用单量子比特旋转算子经过坐标轴旋转实现单向量子门函数逆操做问题求解;其次,针对不一样轴两单量子比特旋转算子存在的非交换特性,利用Pauli算子正交特性在二维希尔伯特空间中造成正交基,以此进行方案改进设计,而后给出算法的总体设计过程,以及安全性分析理论分析。最后,经过实验分析验证所提算法在安全性和沟通效率上的性能优点。
(5)
论文题目:基于不经意量子密钥分配的高效量子双重有序盲签名协议
做者信息:
罗振宇,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石润华,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仲红,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进展:基于不经意量子密钥分配(OQKD),提出了一种高效量子双重有序盲签名协议.消息拥有者计算经典待签名消息的Hash值,并将其编码为量子消息.把编码后的量子消息均分红两部分,分别发送给两个签名方.签名方和消息拥有者利用OQKD创建不经意的共享信息来实现签名.提出协议不须要制备任何纠缠资源,只需进行单粒子投影测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易于实现.与现有双重盲签名协议相比,提出协议复杂度明显下降,且协议效率显著提升.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