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怎么为高信任成本的保险业解决痛点?

在区块链技术寻觅适合的应用场景之时,保险业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垂直行业。
早在去年3月,中国保险学会、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去年曾联合发布《保险区块链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区块链被认为是将重构保险创新的技术之一,而且表示保险与区块链的“共同基因”决定了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
保险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安排,其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实现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互助。
区块链则经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全网共识”,其目的也是创建基于算法的相对刚性和高效的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为相关管理提供技术实现与保障。”算法

区块链怎么为高信任成本的保险业解决痛点?区块链怎么为高信任成本的保险业解决痛点?
在近一年时间内,大量保险公司开始涉水区块链业务。
从具体应用看,目前保险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主要能够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区块链的“公开帐本”能力,将业务数据上链,以此实现信息公开。好比众安科技与人保财险推出的区块链养鸡、养牛项目,利用区块链、将养殖保险、食品溯源贯穿起来。
另外一类则是在尝试保险行业联盟链的构建。好比爱心人寿就与腾讯云展开合做,探索将医疗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卫生信息平台造成区块链联盟,将行业信息上链。
由此能够发现,目前区块链在保险业的经常使用应用在信息记录层面。那么在提升信息透明度以外,区块链给保险业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做用是什么,将来是否还有更多应用模式上的创新?做为曾经的行业热词,“互联网保险”为什么又始终没法“染指”传统保险中的诸如寿险、健康险等主力产品?
钛媒体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乔克。乔克曾在传统保险领域有十余年的工做经历,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网络互助平台众托帮创始人及麦田区块链创始人。数据库

区块链在保险业如何应用?安全

对于一款保险产品而言,产品开发、渠道销售、产品订价、核保与理赔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在乔克看来,核保与理赔是区块链技术目前影响最直接的一环。在传统保险领域,太高的信任成本致使企业必须为此付出高额的运营推广成本——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点、多达百万的营销人员、数不胜数的户外广告、各地CBD最富丽堂皇的总部,而区块链正是下降了“信任的成本”。网络

首先是智能合约技术带来的理赔效率的提高,实现智能合约下的“自我保险”。运维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和应用之一,它经过将条款和条件编成代码,而后当得到特定指令时,它们将会自动触发并强制执行。而在保险领域,智能保险合约就能够在必定状况下自动进行理赔。性能

法国保险巨头安盛保险在这方面已有所尝试,即为航空旅客提供自动航班延迟赔偿——若是航班延迟超过2小时,“智能合约”保险产品将会向乘客进行直接的自动费用偿还。区块链

具体而言,安盛将以太坊用于记录保险产品购买并经过智能合约来触发自动支付,同时还与全球空中交通数据库相链接来不断监视航班数据。当航班延误超过2小时时,赔偿机制将会自动执行,直接发送投保人的“信用卡”帐户中,并不受安盛的影响。人工智能

按照相同的逻辑,这一模式还一样适用于汽车保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智能合约的使用,就节省了保险公司的人力成本,还能更加迅速地给车主进行赔偿。加密

效率提高的同时是成本的降低,研究机构 IT Service Group 就曾发布报告称,在汽车保险行业,保险公司经过使用智能合约,能够减小约13%的运营和理赔处理费用。设计

其次,乔克认为在核保核赔的业务流程中,区块链也能够帮助解决保险的“惟一性”难题,证实“我就是我,我仍是我”。

所谓“惟一性”,简单的理解即验明正身。

乔克介绍称,在保险经营过程当中,“惟一性”主要是要解决保险标的和保险期间认定的问题,即验标承保,是保险业的典型痛点之一。

而区块链则经过时间戳保证每一个区块依次顺序相连,使区块链上每一笔数据都具备时间标记。简单来讲,时间戳证实了区块链上何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且任何人没法篡改。这也就从技术的层面解决了时间的惟一性管理问题,确保了保单信息不可篡改,不可伪造。

不过,区块链只能保证上链信息的没法篡改,并没有法保证上链信息的真实性。所以乔克认为,“物联网+区块链”是将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他看来,物联网将带来大量的数据上链,能够有效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以医疗领域为例,目前已有医院经过物联网结合区块链的方式,收集医疗数据,并加密上链。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的流行,用户的运动、健身、保健、医疗及保险数据均可结合。在传统健康险的商业生命周期里,中间有不少环节须要第三方参与者协助和验证,而在区块链与物联网二者加持之下,既提高了效率,同时减小的骗保的风险。乔克判断,医疗领域联盟链的构建,将在5年内初步成形。

事实上,针对这一市场机遇,乔克创立了「麦田区块链」,为保险公司、健康医疗提供区块链技术(搭建私有链、联盟链)服务。相关产品现已逐步开发实现,4月初上线的「麦子钱包」就是基于区块链的首个落地应用。

在乔克看来,区块链技术为保险加持,能够造成更普遍的普惠性,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不过,乔克也认为,当下区块链技术并未彻底成熟,好比处理高频交易的性能问题,隐私和安全方面的不足,软件可开发、可运维能力的缺失等,这也限制了区块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互联网保险为何只是“狼来了”

“一开始觉得是狼来了,后来发现并非真的狼。”乔克如此形容传统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态度转变。做为曾经的行业热词,“互联网保险”始终没法撼动财险、寿险等主力保险产品。

以互联网保险行业巨头众安保险为例,据 Oliver Wyman 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约为3600亿,而在去年年初公布的数据代表,2016年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万亿元,互联网保险的保费收入仅占其12%,占据保险市场大部分江山的还是传统保险公司的线上销售,目前互联网保险还不足以撼动现有的保险市场,更谈不上颠覆了。

从保险产品的设计策略来看,众安长期以来的特色是“小额、高频、大量、碎片化”。依托于电商(淘宝)、OTA(携程)、消费电子(小米)等场景,退运险、航延险、碎屏险长期贡献了众安大部分的保费收入。

乔克认为,这背后的根本逻辑在于: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在于信息的传递,和由此带来大规模协同;而保险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的信用合同,特色是长期和低频,对于信息的传递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互联网难以对传统保险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这也就致使了互联网更适合那些须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场景化的保险(如退运险、航延险),而对于长期险种(好比寿险、财产险、车险、健康险等)的影响很是小。

乔克认为,现代保险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制度,基于契约实现“个体服务群体,群体服务个体”在这种关系下,信用是最基础的,而区块链的底层机制就是信用的创建与重塑,因而可知区块链和保险是自然的关联性,而保险能够成为区块链上的一种“应用”,在将来,基于这种重构性的区块链保险,将极大的创新现有保险的形态和形式。

其次正是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能够改变传统保险的一些痛点。好比“惟一性”,不管是投保人的“惟一性”或是时间的“惟一性”都有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但引入区块链后,身份、时间的不可更改性,将极大的改善目前传统保险的痛点,塑造更透明、更公开的新型保险形象。

在乔克看来,将来区块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结合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在5年内,区块链+保险或许能实现跨越式的飞跃。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