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系统在启动过程当中,首先是固件(PC 上大可能是 CMOS/BIOS)的物理检测,诸如检测系统的显卡、CPU 和硬盘等,可从系统按下电源后看到此检测信息;检测无问题,将读取硬盘的 MBR(主引导记录)中的自举程序,Linux 中经常使用的自举程序如 LILO 和GRUB。自举程序 GRUB 在系统启动期间只有一个做用,就是载入内核,内核在引导期间有两个主要的做用,一个是驱动系统硬件,另外一个将启动系统进程 init;init 进程将读取其配置文件/etc/inittab 完成后续全部的引导。
因此其实 GRUB 在引导期间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做用,就是载入系统内核。那么 GRUB在引导期间究竟是如何执行引导的呢 ? 让咱们来看下的 GRUB 配 置 文件/boot/grub/grub.conf(必定要注意/etc/grub.conf 只是此文件的一个软连接)Grub是大多数Linux系统默认使用的引导程序,能够经过启动菜单的方式选择进入不一样的操做系统(若是有的话)。/boot/grub/grub.conf配置文件丢失,或者关键配置出现错误,或者MBR记录中的引导程序遭到破坏时,Linux主机启动后可能只会出现grub>的提示符时,没法完成进一步的系统启动过程,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咱们就来学习它。
1.若是grub配置文件没有备份
模拟grub损坏,人为的将/boot/grub/grub.conf配置文件删掉,在删掉以前,先看一下Grub.conf启动菜单的配置文件内容
重启以后,没法完成进一步的系统启动过程,就会进入grub>提示符下
经过在grub>环境中手动输入引导命令启动Linux系统,也就是刚上面配置文件中的所要执行的那一部份内容
进入系统以后,因为grub的配置文件已被删除,所以只能手动去重建,重建一个和其余正常主机中的同名文件同样。
重启以后就行了。
2.
存在grub配置文件已经备份
若是存在
GRUB
配置文件备份
,
那么比较省事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备份恢复。在这里,一样使用
RHEL5
的安装光盘引导进入急救模式
进入sh-3.1#的Shell环境之后,执行chroot/mnt/sysp_w_picpath命令能够将目录结构切换到待修复的Linux系统中(因绝大多数 Linux 光盘修复模式中会将硬盘系统的“/”分区 chroot 到“/mnt/sysp_w_picpath”处)
若未执行chroot/mnt/sysp_w_picpath命令,则从新创建的grub.conf配置文件应该位于/mnt/sysp_w_picpath/boot/grub/grub.conf中
内核文件、镜像文件、/boot 目录等文件损害或丢失,也可使用此种方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