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不断涌现,下一代云计算的突破口在哪里?

这是一个IT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硬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以及虚拟化网络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下,云厂商也正面临着各类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从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到云平台的系统构建再到产品底层的技术改革,该如何结合最新的技术趋势和用户突飞猛进的需求从而取得进一步发展呢?12月21日UCloud用户大会暨 Think in Cloud 2018上海站的’产品与技术专场’将会分享UCloud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算法

极简产品,极深技术编程

咱们知道乔布斯一辈子都在奉行极简主义,极简主义强调在简单的产品设计上作到极致,但背后每每须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全面理解和深度挖掘。在这一方面,UCloud一直奉行“用户的需求就是下一个产品”的信念,在知足用户业务需求的同时,不断打磨产品的形态直至给用户呈现简单、直接、易用的稳定高可用云服务。例如ULB通过不断升级优化以后,性能大幅提高,同时功能上也实现了多种均衡算法、自动化容灾等,而用户界面则愈来愈简单,方便用户作智能选择,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除了ULB以外,UCloud还有不少这样的产品设计案例。服务器

111.png

一个企业要想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必需要掌握本身的核心技术,提升技术壁垒。近6年的发展,UCloud紧跟新技术的步伐来加快新产品和功能的迭代:云主机5分钟可实现并发建立1000台、云主机内核热补丁在线热迁移、SSD云硬盘超高性能的13倍提高等等。当云计算产品的功能特性愈来愈趋同的时候,做为有竞争力的云厂商要如何打造本身的差别化技术优点?这些新产品特性的的极简设计理念又是经过什么技术实现的?网络

下一代网络并发

对于UCloud产品线而言,虚拟网络始终是IaaS产品的一个核心组件,也通过了屡次的演进,演进中咱们始终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增长用户成本的状况下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快速的网络。答案则是要求技术团队不断采用新技术来同时知足新功能、转发能力、稳定性等多种需求。less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第四代互联网(IPv4)凭借互联网的几波浪潮经历了快速发展,到现在IPv4的资源几近枯竭、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制约性问题凸显,第六代互联网(IPv6)逐渐走近大众的视野。UCloud也已开始在云平台进行部分产品的IPv6切换。在这一过程当中,因为IPv6和IPv4并不直接兼容,如何保证运行在IPv4上的旧业务和切换成IPv6网络的新业务打通?又是如何在云平台实现网络环境IPv4向IPv6的进化?性能

222.pn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测试

随着用户对网络性能提高的需求日益提高,25G网卡逐渐成为一种标配。为了知足节日促销等流量高峰场景下的网络性能,UCloud调研对比了业界主流的智能网卡方案,最终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新智能网卡方案应用于云主机以后可将其网络能力提高4倍,时延下降3倍。新的智能网卡方案是如何落地的?UCloud踩了哪些坑又是如何经过技术手段一一攻破的呢?优化

除了新的智能网卡方案,25G网络对UCloud的虚拟交换机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从最初的SDN交换机演进到采用DPDK技术的网关集群,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UCloud网络团队经过不断的预研测试,利用Barefoot的支持P4可编程交换机研发了新一代交换网关UXR,相比其余交换机方案,P4的优点在哪里?实现原理是什么?云计算

下一代计算

近年来容器技术和Serverless计算的出现,正在重塑下一代计算的格局。有人说Serverless将变成云计算行业的主流,甚至超过容器技术。但随着以Kubernetes为表明的容器编排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人认为容器才是云计算的将来。

Kubernetes旨在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种干净的、面向应用程序的API,好让他们忘记底层服务器管理的细节。Serverless的出现则让开发者们能够彻底忽略这些底层的服务器。因为针对大规模应用程序的成功使用Serverless须要开发编排系统,所以Kubernetes编排层和Serverless的整合或许才是下一代计算不可缺乏的核心技术。

333.png

UCloud自2015年开始就着手推动在容器技术应用层面的研发。从可用性和资源利用方面来说,容器技术相比传统的虚拟化技术更加轻量、更容易实现动态迁移和设置,特别是在混合云部署中具备自然的优点。除此以外,容器技术在UAI-Train(UCloud AI训练平台)上也获得了运用,它本质是一种PaaS服务,能够自动为训练任务建立运行环境(Docker容器)。UCloud内部还开发了一个基于Kubernetes的计算资源交付平台。那么这些产品究竟是如何利用新技术进行改造的呢?关于Kubernetes容器技术还有哪些应用?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哪些问题?

随着国内互联网应用市场被巨头垄断下的用户红利逐渐消失,外加相关监管制度趋严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愈来愈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海外用户市场。为了帮助更多的企业下降业务“出海”的门槛,截至目前,UCloud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包括尼日利亚、泰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多个本地化地域的成功落地。

444.png

在帮助更多企业“出海”的数据中心建设之路上,UCloud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数据中心的基本信息到可靠性设计、承载能力、带宽质量、配套监控设施等方面来考量已经不能成为用户选择的绝对因素。那么,面对愈来愈多元化、全球化的业务,数据中心的建设还须要充分考虑哪些方面呢?

事实证实,用户每每会优先考虑低延时的本地覆盖,除了本地访问还要考虑全球访问的延时问题,大规模抗DDoS攻击的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最后若是业务遇到变动如何保证明时扩容以达到无缝升级?新一代数据中心可以解决这些来自用户自己的种种问题吗?

关于以上诸多谜团,将会在12月21日UCloud用户大会暨 Think in Cloud 2018上海站的技术专场进行揭秘。届时,UCloud 副总裁杨镭将带来有关极简产品的设计理念、下一代网络、下一代计算以及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沿技术话题的深度剖析。除此以外,还会分享UCloud新一代后台系统以及Service Mesh网络灰度等内容。

下图海报里的数字有何玄机?其中传递的是对用户价值的何种认知?想知道数字背后的奥秘请点击图中二维码便可开启探索之门。

555.jpg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