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内容由Mockplus团队翻译整理,仅供学习交流,Mockplus是更快更简单的原型设计工具。 markdown
「好的设计是不言而喻的」(good design is obvious)这句话已经提出来好久了。而我相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事食品、音乐、建筑、服装、哲学和其它等领域的相关人士,对这句话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app
咱们忘记了很是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类思想的改变是很是缓慢的,咱们对人类行为的认知至少在 50 年内都不会过期,因此只要遵循这些认知原则,它就会帮助咱们如何设计出更为优秀的产品。咱们应该持续去学习并吸取这样的设计小原则,直到咱们能够像呼吸那样天然地作出好的设计,将其融会贯通。工具
人类大脑的容量不会一年年改变,所以研究人类行为的洞察力具备很长的保质期。就好像 20 年前对人们来讲很困难的事情,今天仍然很困难。—— J.尼尔森
克鲁格(Steve Krug)早在 2006 年的《别让我思考》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些可用性原则,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这些原则仍然是有价值的。即便他更替了一些书籍版本,可是本质并无太大的变化。或许你会说,书里的例子已经变得更现代,网站也变得更规范和更先进。但其实,人类的行为原则没有任何的变化。而「不要让我思考」的原则依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产品(不管是微波炉、电视、智能手机仍是汽车)。oop
你的目标应该是每一个页面都不言而喻,只要看到,普通用户就能说「我明白了」。—— 克鲁格
1. 咱们不阅读,只浏览学习
那是由于咱们潜意识只会寻找咱们本身感兴趣的东西。测试
例如,咱们不多记得浏览过的产品网站主页上的全部文字。为何?由于大多数用户都在尝试快速地完成一些事情。以致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但设计师们仍然放了不少文字,由于他们认为用户须要知道这些。或者如一些人所说的:「它提高了体验」。但真的是这样么?优化
使用大量的标题网站
标题会告诉你每一个部分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它能帮助用户决定是继续浏览仍是离开网站。spa
坚持使用简单的段落翻译
阅读长段落让读者很难定位重要信息,比短段落更加难快速浏览。因此在一个长段落中,咱们老是须要将其分段展现。
突出关键字
许多页面浏览的过程当中包括了许多关键字和重要短语。因此用粗黑体显示重要的内容,能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另外,不要有太多的东西要突出,由于这样会失去重点,反而没法达到突出的效果。(能够参考上面左右两个图的效果)
2. 建立有效的视觉层级
经过如下两个原则,梳理清楚页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视觉关系,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浏览页面:
3. 不要试图创造你觉得的新事物
咱们都知道人类喜欢新颖、有趣东西,但这并不表明须要让他们去学习新产品的使用习惯,咱们要作的,应该是下降用户的学习成本,让他们用旧习惯使用新产品。
在这以前,须要明确一个关键点:做为设计师,当被要求设计新产品时,咱们会忍不住去尝试从新作一些新的交互形式。就好像与其余人作的同样彷佛是错的,咱们被雇来就应该作一些不同凡响的事情。可是,人们不会由于你改变了用户的使用行为而赞赏你。除非你改变的是用户认知,这点太难了。
因此在创新以前,你必须了解你想要颠覆的东西的价值(这包括了用户的时间、精力、知识,以及文化水平)。
4. 消除所谓的「产品说明书」
咱们的工做是让事情变得清晰明了,而你认为必要的指示说明其实根本没有人会去阅读。咱们的目标是经过让每项任务都不言而喻的来彻底消除指示说明。但当这些说明很是有必要的时候,也得尽量去简化它。(但实际上,其实仍是没有人会去读它们的)
以宜家为例。若是你让一个普通人组装一个宜家(IKEA)的衣柜,我敢确定,他在大多数状况下都会把它组装好。由于在大多数状况下,若是咱们面前有一幅清晰的图画,咱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装配。而这份图画,并不须要文字的说明。
5. 用户不在意大家的产品如何运做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了解或理解你的产品是如何工做的并不重要。不是由于他们不够聪明,是由于他们不在意,他们只在意这款产品可否帮助他完成任务。所以,一旦他们认定了你的产品功能,他们就再也不会转去使用其余产品了。
让咱们以苹果 AirPods 为例。咱们知道,就你所付出的价格而言,它是最糟糕的耳机。但当我观察人们如何与它互动时,我明白了他们购买它的真正缘由。设计师不会让用户去想它是怎么运做的,甚至都没让用户注意到这款耳机的新技术,就轻易且无心识地使用上了。
我看着我妈妈是如何使用 AirPods 的,她历来没有问过我背后的技术是什么,或者它们是如何工做的。她知道,只要打开附近的设备,它就会链接起来。就是这么简单。(译者:没用过 Airport,但应该没这么简单吧,哈哈)
6. 人们不会去寻找「细微提示」—— 由于他们很忙
设计师喜欢给用户作一些细微效果让其愉悦。但若是我告诉你,你的用户不关心这些呢?
为何会这样?生活的压力和苛刻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感,比 App 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要大得多。例如,你是一个父亲,你的孩子由于想要冰淇淋而尖叫,狗由于门前的人尖叫而叫,而你正试图订一张 40 分钟后就会开走的火车票。在那些特定的场景下,人们不会在乎你细微内容的设计。
只有那些试图体验产品的「非用户」或同行,才在乎这些东西。
7. 焦点小组不等于可用性测试
*焦点小组*(focus group)是指一群人围坐在一块儿讨论与你的产品相关的事情。他们会说对产品的见解,过去的经验,以及他们的感觉和交互的体验。焦点小组对于了解你的受众想要什么是有利的。
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s)是观察一我的如何使用某样东西。在过程当中,你要求他们完成特定的操做,来做为你优化产品的参考。
因此焦点小组的侧重点是倾听,而可用性测试的侧重点是观察。
8. 不要让我的感觉左右你的产品设计
咱们全部设计数字产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也是一个用户,因此我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所以,咱们会根据本身的感受去设计东西。
咱们喜欢用______的产品,或者咱们认为______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当咱们在一个团队工做时,就很难从局外人的视角去体验这些感受。结果就是,满屋子的人都带着强烈的我的感受去设计一个所谓的产品。以致于觉得大多数用户都和咱们同样有这些痛点。而后就是以失败了结。
9. 提出合理的问题
若是你问:「用户喜欢下拉菜单吗?」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做用和价值的。正确的问题是:「在这个情境中,这个下拉菜单是否能为使用这个网站的人创建良好的体验?」
咱们应该撇弃「人们喜欢它吗?」这样的问题,更深刻地研究设计的深层逻辑的内容。
若是咱们只指关注人们喜欢什么,咱们将会会失去焦点。可用性测试的目的就是消除任何「喜欢」,真正告诉你用户须要的是什么。
10. 不要让用户思考你的产品如何使用…
我在哪里?
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他们把_____放在哪里了?
这一页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他们为何这么称呼它?
那是广告仍是网站的一部分?
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脑海中浮现的每个问题,都只会增长用户的*认知负荷*。而认知符合分散了用户对「我为何在这里」和「我须要作什么」的注意力。一般,人们并不喜欢解谜,只是想知道这个按钮是否能够点击。
每次你让用户点击一些看起来像按钮或连接按钮的东西,但实际上并非,这就给用户增长了不少困扰。之因此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设计产品的人没有真正理解「设计」。
学习工具,但不受限于某种工具。摹客iDoc,高效协做,从产品到开发,只要一个文档,让你的团队高效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