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Connection: close 表明一个Request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链接会关闭。
当客户端再次发送Request,须要从新创建TCP链接。
六、Host,发送请求的页面的域名。(发送请求时,该报头域是必需的),请求报头域主要用于指定被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它一般从HTTP URL中提取出来的。
例如: 咱们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www.hzau.edu.cn,浏览器发送的请求消息中,就会包含Host请求报头域,以下:
Host:www.hzau.edu.cn,此处使用缺省端口号80,若指定了端口号,则变成:Host:指定端口号。
七、Referer,发送请求的页面的URI。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通常会带上Referer,告诉服务器我是从哪一个页面连接过来的,服务器借此能够得到一些信息用于处理。
好比从我主页上连接到一个朋友那里,他的服务器就可以从HTTP Referer中统计出天天有多少用户点击我主页上的连接访问他的网站。
八、User-Agent,浏览器的用户代理字符串。告诉HTTP服务器, 客户端使用的操做系统和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
咱们上网登录论坛的时候,每每会看到一些欢迎信息,其中列出了你的操做系统的名称和版本,你所使用的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这每每让不少人感到很神奇,实际上,服务器应用程序就是从User-Agent这个请求报头域中获取到这些信息User-Agent请求报头域容许客户端将它的操做系统、浏览器和其它属性告诉服务器。
例如: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5.1; Trident/4.0; CIBA;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0.4506.2152; .NET CLR 3.5.30729; .NET4.0C; InfoPath.2; .NET4.0E)
九、Cookie,用来存储一些用户信息以便让服务器辨别用户身份的(大多数须要登陆的网站上面会比较常见)。
好比cookie会存储一些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当用户登陆后就会在客户端产生一个cookie来存储相关信息,这样浏览器经过读取cookie的信息去服务器上验证并经过后会断定你是合法用户,从而容许查看相应网页。固然cookie里面的数据不只仅是上述范围,还有不少信息能够存储是cookie里面,好比sessionid等。
八、Cache-Control,指明当前资源的有效期,控制浏览器是否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仍是从新发请求到服务器获取数据。
咱们网页的缓存控制是由HTTP头中的“Cache-control”来实现的,常见值有private、no-cache、max-age、must-revalidate等,默认为private。这几种值的做用是根据从新查看某一页面时不一样的方式来区分的:
(1)、打开新窗口
值为private、no-cache、must-revalidate,那么打开新窗口访问时都会从新访问服务器。而若是指定了max-age值(单位为秒),那么在此值内的时间里就不会从新访问服务器,例如:
Cache-control: max-age=5(表示当访问此网页后的5秒内再次访问不会去服务器)
(2)、在地址栏回车
值为private或must-revalidate则只有第一次访问时会访问服务器,之后就再也不访问。
值为no-cache,那么每次都会访问。
值为max-age,则在过时以前不会重复访问。
(3)、按后退按扭
值为private、must-revalidate、max-age,则不会重访问,
值为no-cache,则每次都重复访问
(4)、按刷新按扭
不管为什么值,都会重复访问
十、If-Modified-Since, 把浏览器端缓存页面的最后修改时间发送到服务器去,服务器会把这个时间与服务器上实际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对比。
若是时间一致,那么返回304,客户端就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文件。若是时间不一致,就会返回200和新的文件内容。客户端接到以后,会丢弃旧文件,把新文件缓存起来,并显示在浏览器中。
例如:Mon, 17 Aug 2015 12:03:33 GMT
十一、If-None-Match, If-None-Match和ETag一块儿工做,工做原理是在HTTP Response中添加ETag信息。 当用户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将在HTTP Request 中加入If-None-Match信息(ETag的值)。若是服务器验证资源的ETag没有改变(该资源没有更新),将返回一个304状态告诉客户端使用本地缓存文件。不然将返回200状态和新的资源和Etag. 使用这样的机制将提升网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