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与中国大学mooc对比

基本任务:功能测试而测试管理

1.计划说明

本组选择的测试产品A为毕博平台,产品B为中国大学慕课。 项目进度表以下: html

2.功能模块

咱们小组划分的功能模块以下:前端

  • 视频、课件的查看
  • 讨论版的使用
  • 提交做业与查看做业
  • 通知与搜索

我负责的模块为讨论版的使用编程

3.测试说明

a.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浏览器

测试用例选择的设计思路以下表的关键字列所示 请点<a href="http://hiyuan.ml/table.html">这里</a>打开导出的测试用例表格服务器

b.运行界面截图 毕博对字体的测试: 前端性能

中国大学mooc对字体的测试 编辑器

对多回复的测试 工具

c.测试管理工具性能

本次做业使用的测试管理工具为禅道9.8.3,下载地址为<a href="http://www.zentao.net/download/80072.html">禅道9.8.3</a>学习

其中禅道运行在小组的服务器上,能够经过<a href="http://direct.hiyuan.ml:8888/">http://direct.hiyuan.ml:8888/</a>访问,而且可使用个人帐号:用户名yuan,密码yuanyinshen.(注意最后还有个点) 来查看咱们小组的项目的全部内容

d.测试管理工具关键截图

关于导出的测试用例,参见a.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关于导出的缺陷,参见4.结论说明,如下为测试用例界面截图

4.结论说明

请点<a href="http://hiyuan.ml/bug.html">这里</a>打开导出的缺陷

先来讲说在测试中发现的bug。在测试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bug,如

  • 毕博在快速打字时会多出来字符,好比打"de+空格",会出来"de的",也就是说字符多出来了,其实这是我在平常使用毕博的编辑器时发现的,算是一个使人恼火的bug

  • 毕博的编辑器默认按"Enter"会自动多加一个空行(致使了曾经wc记行数的灾难),必需要按"Shift+Enter"才只换一行,算是一个鬼畜的设计

  • 从别的编辑器中拷贝文本到毕博的编辑器中,会自动去除换行,另外一个使人恼火的bug

  • 我还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关于编辑器的bug:在默认状况下插入超连接是灰色的不可用状态,只用选中一些文本后才能使用插入超连接,又一个鬼畜的bug

  • 对于编辑器的非功能性需求,我尝试了在毕博与mooc的编辑器中输入大量的字符,到10万个字符的时候,毕博的编辑器卡住了,而mooc的编辑器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毕博继续-1

  • 可是mooc的编辑器也不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好比我也发现了一个鬼畜的bug:那就是一旦将部分文本转换为代码块了,那么就没法将这部份内容转为通常的文本了,由于代码块的选项中没有转为通常的文本的选项

  • 还有一个界面上的很恶心的设计:那就是在毕博的回帖中,回复的帖子会逐渐缩进,致使在手机这样的小屏幕上后回的帖子的宽度会很是小,影响了使用体验

结合上述bug,能够看到毕博的编辑器简直是一个灾难,中国大学mooc的编辑器相对而言要稳定的多。但也不是说毕博的编辑器各方面都不好,如毕博的编辑器的功能要远远多于中国大学mooc。

此外,再说说功能性上的差异:

  • 中国大学mooc容许匿名发帖,这是一个不错的功能,由于不少时候匿名更能激起同窗的热情
  • 中国大学mooc能够编辑本身已经发出去的帖子,而毕博不能。让我疑惑的是,二者都不能删除本身发的帖子,这么基本的功能居然二者都没作到,让我很吃惊。
  • 中国大学mooc虽然不能删去本身发的帖子,可是对于本身开的帖子,能够删去其中回帖。

综合整体的使用体验来看,中国大学mooc以稳定性压毕博一筹,毕竟中国大学mooc是久经使用的平台,而毕博总给我一种还在beta测试的感受。

拓展任务:用户调研和可用性测试

1.邀请用户清单

在线学习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是大学生,因此我邀请了分别在华科、浙大、上交就读的高中同窗来进行可用性测试与用户调研。

2.场景和问题设计

咱们小组使用的场景以下:

1.致谢 尊敬的测试者,您好。今天很是荣幸邀请到您参加针对在线学习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毕博平台的用户调研与可用性测试,除去本文档的阅读时间,您大概须要10-30分钟完成本次测试,先衷心感谢您的合做。

</br> 2.要求 在本次调研中,咱们会给出一系列的场景(即毕博的用户在使用毕博时最为常见的操做的集合,具体请参见下述的 "4.场景"),请您完成场景中的指令,同时对每一个场景:</br>   1)利用手机或电脑上的计时器工具,记录完成各个场景分别所用的时间(精确到秒)</br>   2)评价完成该场景的难度,其中1为很是困难,2为较困难,3为通常,4为较容易,5为很是容易</br>   3)提出对该场景而言,毕博有什么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若是有的话)</br> 并将对每一个场景的以上3点反馈记录在一同发送给您的"反馈文档.txt"中(建议您在完成每一个场景后当即填写对该场景的反馈),很是感谢您的支持。若是您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某一个场景上而且不认为您能完成该场景,请您终止该场景,并如实记录反馈。若是您对要求有任何疑点,请立刻联系工做人员,并令其为您解答。 </br> 3.进入场景的前置条件</br> 在浏览器中打开 https://elearning.hust.edu.cn/ ,点击页面右上方的登陆按钮。在跳转到的登陆界面中,在帐号一栏输入XXXX,在密码一栏输入XXXX,进入毕博平台的首页,正式开始每一个场景。 </br> 4.场景</br>   1)进入"软件质量与测试"课程的课程首页(该场景为以后的场景的基础,也就是说以后的场景都以"软件质量与测试"课程首页为起点)</br>   2)找到 "第6周小组做业:软件测试和评估(讨论稿)已经发布的通知" 这一课程通知并查看</br>   3)找到"4.2.1 从输入看边界值测试(上)"这一学习材料并观看该视频(只要该视频开始播放便可结束本次场景)</br>   4)请您完成2.1/2.2/2.3节课前小测并提交(答案一概选第一个选项)</br>   5)请您在"第6周开放话题讨论"这一讨论版发布一篇标题为"test",内容为"test"的帖子。</br> 5.再次致谢</br> 请您在完成了全部的场景并填写完了"反馈文档.txt"后,将"反馈文档.txt"提交给咱们的工做人员,并向测试人员说明使用毕博平台的感想(若是有的话),再次为您献上诚挚的感谢。

其中反馈文档以下:

1.场景1</br> 所用时间(精确到秒):</br> 难度(1-5):</br> 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br> 2.</br> 所用时间(精确到秒):</br> 难度(1很是困难-5很是简单):</br> 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br> 3.</br> 所用时间(精确到秒):</br> 难度(1-5):</br> 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br> 4.</br> 所用时间(精确到秒):</br> 难度(1-5):</br> 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br> 5.</br> 所用时间(精确到秒):</br> 难度(1-5):</br> 能够改进的地方(可选):</br>

3.测试对话截图

从图中能够看到,我负责的调研对象中,通常认为毕博功能还不错,就是界面有时候有点让人无从下手

4.可用性测试报告

具体的可用性测试报告见附件,从用户的整体反馈来看,要找的内容基本能找到,可是经常须要不断寻找。整体而言可用性通常。

高级任务:专题测试

1.测试专题和测试工具

咱们小组选择的测试专题是前端性能分析,测试工具为Google Chrome

2.测试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本身负责的模块中(对我而言是讨论版模块),使用Chrome的开发者工具,查看页面加载的详细信息,对毕博的前端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只有毕博的测试结果就显得有点单薄,因此也测试了中国大学mooc的做为对比。(舒适提示,由于使用了Chrome的开发者工具来测试,因此咱们小组没有相关的测试脚本)

3.高级任务感觉

以上两张图分别为毕博加载帖子和中国大学mooc加载帖子所用的时间。为了保证结果减小偶然性我还多测了几个页面,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大学mooc的帖子在加载时有大量的时间空闲,整体的性能仍是毕博更胜一筹。确实中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大学mooc时常出现卡顿,多是中国大学mooc规模比较大而优化作的很差。 毕博讨论区加载情况: 中国大学mooc讨论区加载情况:

毕博帖子加载情况: 中国大学mooc帖子加载情况:

4.对3次做业的见解

在3次做业的做业量方面,我感到有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如第一次我的做业的编程内容较多而第二次小组做业的编程内容较少,或许二者交换一下更为合适。 此外,其实我以为测试的针对性还挺强的,就是经常有超前或者自学的内容,必定意义上加剧了同窗们的负担。

5.小组贡献分

由于我是组长,承担了较多的工做,因此我得到了较高的小组贡献分: 0.31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