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外模式(子模式)、内模式数据库
外模式/模式映像 → 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结构
内模式/模式影响 → 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优化
系统而严格地提出关系模型的是没过IBM公司的E.F.Codd3d
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模型,以后提出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概念,1972年提出了关系的第1、第2、第三范式,1974年提出了关系的BC范式。blog
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io
数据的逻辑结构------二维表基础
关系操做date
查询循环
数据更新数据类型
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关系数据语言的特色
关系数据语言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的语言
可以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三种语言在表达能力上彻底等价。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
D1×D2×.....×D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
R(D1,D2,......,Dn)
R:关系名
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
元组
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关系的表示
属性
域(Domain)
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D1×D2...........×Dn = {(d1,d2......dn)|di∈Di,i = 1,2........n}
全部域的全部值的一个组合
不能重复
元组(Tuple)
份量(Component)
基数(Cardinal number)
若Di(i = 1,2,......,n)为有限集,其基数为mi(i= 1,2,.....,n),则D1×D2×......×Dn基数M为: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
候选码(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若是候选码只有一个,则称为主码
全码(All - Key)
主码(Primary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