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安全距离--若是大亚湾核电站泄漏,惠州深圳也会遭受污染?

核电站安全距离 

  自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前苏联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人类开始了利用核电的新纪元。世界各国核电站从50年代后期起步,60年代是成长和成熟的时期,70年代是大的发展时期。
  
  核电站因为其拥有三道屏障及三个纵深防护措施,使得其安全性能不容怀疑。但与此同时,核电站自己也是一个潜在的灾害危险源,若是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必须采起迅速有效的防御措施,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小核事故形成的危害及其影响,保证区内外人员的安全转移,并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其安全防御对策要点以下:
  
  以核反应堆为中心,在核电站外围依次设立禁区、限制发展区、应急计划区及评价区。
  
  (1)禁区(以核反应堆为中心半径不得小于0.5千米)
  
  禁区是核电站有效控制的厂区,它有铁丝网等障碍物与外环境隔开。未经许可,人们不得进入。区内严禁有常住居民。
  
  (2)限制发展区(限制区半径不得小于5千米)
  
  区内必须保持较低的人口密度,除现有常住人口的天然增加外,严格限制人口的机械增加。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须要,经主管部门批准,限制区内能够迁入少许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但不得超过规划所肯定的总控制人口规模。
  
  核电站职工生活区不许建在此区。
  
  限制发展区内不宜建造对核电站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的企业。禁止设立机场、炼油厂、化工厂、油库、爆炸方式做业的采石场、易燃易爆品及有毒的工厂、仓库等对核电站安全存在威胁的项目。不得有监狱、大中型医院、疗养院和奶牛、奶羊养殖场及放牧场等项目。但可适当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和适合当地发展的第三产业。
  
  (3)应急计划区
  
  应急计划区的半径为10千米。
  
  既然核电站存在发生严重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就要做好预防准备,包括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应急实施准备。应急实施包括向公众发放碘,通知公众在户内隐蔽,以及必要时组织撤离,区内的粮食、蔬菜、水等不得食用。
  
  区内不得有10万人以上的城镇,且不宜有人口密度超过10000人/平方千米的人口汇集区。应急道路的设置应符合核事故应急计划的要求,道路两侧建筑及出入口要适当加以控制。
  
  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日本特大地震引起的海啸致使福岛核电站局部发生爆炸,距其20千米范围内的大约60万人被要求紧急疏散;日本政府已指示居住在方圆20千米到30千米范围内的市民躲避在室内,福岛县警方也呼吁居民不要出门。 
  
  (4)评价区
  
  在40千米(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评价范围为80千米)半径范围内做为辐射剂量的评价区,要相应限制人口、企业的发展;不宜有10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
  
  据此距离测算,连云港(大城市)位于江苏田湾核电站80千米范围以内;浙江秦山核电站距离杭州中心区约75千米、距离宁波中心区约85千米;深圳福田区距离大亚湾核电站约50千米,在此范围内还有惠州市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因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80千米范围内确定超过100万人。安全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
本站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