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户看来,传统的x86计算模式须要与硬件、操做系统、应用程序捆绑在一块儿,随着用户系统不断庞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好比:伴随而来的不太灵活的基础架构,致使部署应用程序的时间一延再延,其相应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也大大折扣,资源利用率也出现了严重不足的情况。
另外,SOA、Web2.0、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也给现有的运行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尤为是时下被炒得火热的云计算,它所面对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各类相关硬件的组成结构其实就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所以,虚拟化技术的应用重心转向云计算势在必行。由虚拟化基础架构套件扩展而来的VDC-OS(Virtual Datacenter OS),正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的虚拟数据中心操做系统。
拓展虚拟架构
VDC-OS用于控制整个数据中心和云系统,包括全部的硬件、软件和虚拟机。经过VDC-OS,用户能够实现按需增长计算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在须要增长计算资源时,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不会由于操做系统的限制而成为瓶颈。例如,传统的操做系统对于系统内的CPU数目是有必定的限制的,而基于虚拟化技术,这种限制会被排除,数据中心在扩展计算能力的同时,可用性和安全性也能获得显著提升。
从架构上来讲,VDC-OS是处于CPU之上,操做系统和应用软件之下的层面。它对虚拟架构进行了拓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它提供了一组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vServices),能够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无缝聚合为“按需使用”云资源池,并将其分配给最须要它们的应用程序;
其次,它提供了一组应用程序服务(Application vServices),能够充分确保全部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保持在合适的级别,不管这些应用程序是针对哪些操做系统、开发框架或架构所设计运行;
最后,VDC-OS 还提供了一组云服务(Cloud vServices),能够集中“按需使用”云及“备用”云之间的计算容量。传统操做系统仅能针对单个服务器进行优化,而且只支持写入其接口的应用程序,与之不一样的是,VDC-OS可做为整个数据中心的操做系统,支持写入任何操做系统的任何种类的应用程序—不管是之前的 Windows 应用程序,仍是现今运行于混合操做系统环境中的分布式应用程序。
换句话说,在数据中心彻底虚拟化的前提下,VDC-OS会将全部硬件(包括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整合成单一的逻辑资源,造成一台单一计算机,从而提升系统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以及应用软件的可用性和可测量性。
“并不是操做系统”
形式上,目前VDC-OS被称为操做系统,由于它提供了操做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管理底层硬件;为应用程序提供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服务。传统的操做系统,通常针对单一服务器作优化,并且只支持针对其接口编写的那些应用程序。而VDC-OS充当的角色是整个数据中心的“操做系统”,而且支持针对任何操做系统编写的各类任何应用程序—从传统的Windows应用程序,到如今混合操做系统环境下运行的现代化分布式应用程序。
也就是说,虽然名义上是操做系统,但VDC-OS并非一套操做系统,而是一套跨平台管理工具。比方来讲,过去如ERP与数据库等应用,因为须要庞大的I/O与运算能力,并不适合虚拟化的环境,但VDC-OS则是打破了跨实体服务器的限制,若是遇到须要庞大运算量的应用程序,透过VDC-OS平台就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全部的运算、储存与网络资源,让1个大型的应用程序能够拆解出数个任务,透过VDC-OS将运算工做分配至不一样的服务器,并将产生的数据自动储存在不一样的储存设备中,达到企业内部云计算的目的。
注:本文已经发表在《中国计算机用户》上,地址为http://www.ccu.com.cn/html/2009/0113/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