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背景下,移动端的H5页面显然在导流上承担着重要做用,在H5页面上,咱们对引流的需求有两种:web
从运营角度来看,引导已下载用户打开App,能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而用户在App内的产品体验天然也比H5页面要好;引导未下载用户下载App并进入指定页面,显然能给用户更好的产品初体验。算法
这里其实就解释了咱们作H5唤醒App并直达指定页面的必要性。浏览器
唤醒App这件事,在不一样平台要采用不一样的方法,主要是这三个:微信
URL Scheme是iOS、Android都兼容的机制,只须要原生App开发时注册Scheme便可,用户点击此类连接时,会自动唤醒App,并借助URL Router机制跳转到指定页面。app
<scheme name> : <hierarchical part> [ ? <query> ] [ # <fragment> ] <scheme name>:是scheme的名称,表明着协议名称。 <hierarchical part>:它包含 authority 和 path。 <query>:可选项目,隔开或&隔开的键值对<key>=<value> <fragmentg> :可选项目包,其它额外的标识信息
尽管URL Scheme兼容性高,但却存在许多限制,好比:搜索引擎
正是因为这些限制的存在,苹果和安卓都不约而同发布了本身的第二套方案:iOS的Universal Link、Android的App Links。spa
Universal Link是iOS9后苹果推出的通用连接技术,可以方便的经过一个https连接来打开App指定页面,不须要额外的判断,若是没有安装App,能够跳转到自定义地址。code
相对Scheme的优点在于,Universal Link是一个Web Link,所以少了不少麻烦:blog
Android M以上版本能够经过App Links,让用户在点击一个连接时跳转到App的指定页面,前提是这个App已经安装并通过验证。App Links的最大的做用,就是能够避免从页面唤醒App时出现的选择浏览器选项框,前提是必须注册相应的Scheme,就能够实现直接打开关联的App。索引
实际上App Links和Universal Links差别不大,但相对来讲有不一样的限制:
这几种方式不管哪一种都没法解决这几个问题:
那么怎样实现用户安装App后进入指定页面呢?
众所周知,苹果出于用户隐私的保护,设置了名为沙盒的机制:应用只能访问它声明能够访问的资源,但沙盒也阻碍了应用间合理的信息共享。
但也不是彻底没办法,好比使用模糊匹配,尽量收集设备的特征,将Web和App上的信息点配合算法作一个匹配是能够作到的,但准确率和成功率就取决于算法自己。若是App自己业务需求不高,那么低精度的方案也能够知足,但若是业务上须要一个能作到一对一精准匹配的方案,那么精准度不够高显然会影响业务的开展。
若是嫌精准度不够高或者实现难度太大的话,能够交给专业的第三方去作,毕竟这几项技术是基于系统平台的,Android 及 iOS 每一个系统版本的迭代后,配置方式都会有新的变化,且安卓机型众多,浏览器众多等也会致使出现兼容问题,开发者自行研发的话,资源配置以及系统更新后的维护成本是比较高的,还要考虑各类各样的跳转场景问题。
直接采用第三方SDK的好处就是,资源配置、兼容方面的适配这些事情均可以交给它们去作,毕竟这些供应商自己就是专业作这项服务的,它们提供的服务在稳定性和精准度方面也是经受过市场检验的,至少在精准匹配方面,有些已经能在邀请分享方面作到一对一匹配,集成SDK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十几分钟就能够搞定。
国内外提供这项技术的第三方服务商:
国内有:openinstall
国外有: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