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是单线程,JS任务要一个一个顺序执行。若是一个任务耗时过长,那么后一个任务必须等待。会形成阻塞, 所以聪明的程序员将任务分为两类:javascript
当咱们打开网站时,网页的渲染过程就是一大堆同步任务,好比页面骨架和页面元素的渲染。而像加载图片音乐之类占用资源大耗时久的任务,就是异步任务。关于这部分有严格的文字定义,但本文的目的是用最小的学习成本完全弄懂执行机制,因此咱们用导图来讲明:前端
导图要表达的内容用文字来表述的话:java
同步就进入主线程
,异步的进入Event Table并注册函数
。那怎么知道主线程执行栈为空呢?js引擎存在监控进程monitoring process,会持续不断的检查主线程执行栈是否为空,一旦为空,就会去Event Queue 检查是否有等待被调用的函数。node
let data = []; $.ajax({ url:www.javascript.com, data:data, success:() => { console.log('发送成功!'); } }) console.log('代码执行结束');
大名鼎鼎的setTimeout
无需再多言,你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异步能够延时执行,咱们常常这么实现延时3秒执行:程序员
setTimeout(() => { console.log('延时3秒'); },3000) console.log('执行console'); //执行console //延时3秒
渐渐的setTimeout
用的地方多了,问题也出现了,有时候明明写的延时3秒,实际却5,6秒才执行函数,这又咋回事啊?es6
咱们修改一下前面的代码:ajax
setTimeout(() => { task() },3000) sleep(10000000)
乍一看其实差很少嘛,但咱们把这段代码在chrome执行一下,却发现控制台执行task()
须要的时间远远超过3秒,这时候咱们须要从新理解setTimeout
的定义。咱们先说上述代码是怎么执行的:chrome
task()
进入Event Table并注册,计时开始。sleep
函数,很慢,很是慢,计时仍在继续。timeout
完成,task()
进入Event Queue,可是sleep
也太慢了吧,还没执行完,只好等着。sleep
终于执行完了,task()
终于从Event Queue进入了主线程执行。上述的流程走完,咱们知道setTimeout
这个函数,是通过指定时间后,把要执行的任务(本例中为task()
)加入到Event Queue中,又由于是单线程任务要一个一个执行,若是前面的任务须要的时间过久,那么只能等着,致使真正的延迟时间远远大于3秒。promise
咱们还常常遇到setTimeout(fn,0)这样的代码,0秒后执行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否是能够当即执行呢?异步
答案是不会的
,setTimeout(fn,0)的含义是,指定某个任务在主线程最先可得的空闲时间执行,意思就是不用再等多少秒了,(而HTML5标准规定了setTimeout的最短间隔,不得低于4毫秒,若是低于这个值,就会自动增长,所以即使主线程为空,0毫秒实际上也是达不到的),只要主线程执行栈内的同步任务所有执行完成,栈为空就开始执行。
console.log('先执行这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啦') },0); //先执行这里 //执行啦 //----------------------------------- console.log('先执行这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执行啦') },3000); //先执行这里 // ... 3s later // 执行啦
Promise
的定义和功能本文再也不赘述,不了解的读者能够学习一下阮一峰老师的Promise。而process.nextTick(callback)
(Nodejs独有),在事件循环的下一次循环中调用 callback 回调函数。
咱们进入正题,除了广义的同步任务和异步任务,咱们对任务有更精细的定义:
macro-task(宏任务)
:包括总体代码script,setTimeout,setInterval,事件绑定,ajax,回调函数等micro-task(微任务)
:Promise,process.nextTick不一样类型的任务会进入对应的Event Queue,事件循环的顺序,决定JS代码的执行顺序。进入总体代码(宏任务)后,开始第一次循环。接着执行全部的微任务。而后再次从宏任务开始,找到其中一个任务队列执行完毕,再执行全部的微任务。听起来有点绕,用一段代码说明: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promis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then'); }) console.log('console');
setTimeout
,那么将其回调函数注册后分发到宏任务Event Queue。(注册过程与上同,下文再也不描述)new Promise
当即执行,then
函数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then
在微任务Event Queue里面,执行。setTimeout
对应的回调函数,当即执行。事件循环,宏任务,微任务的关系如图所示:
咱们来分析一段较复杂的代码,看看你是否真的掌握了JS的执行机制:
console.log('1');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2');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3');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4');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5') }) })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6');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7');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8') })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9'); process.nextTick(function() { console.log('10');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 console.log('11');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12') }) })
1. 第一轮事件循环流程分析以下:
总体script做为第一个宏任务进入主线程,遇到console.log
,输出 1。
遇到setTimeout
,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Event Queue中。咱们暂且记为 setTimeout1。
遇到process.nextTick()
,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咱们记为 process1。
遇到new Promise
直接执行,输出 7。then
被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咱们记为 then1。
又遇到了setTimeout
,其回调函数被分发到宏任务Event Queue中,咱们记为 setTimeout2。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setTimeout1 | process1 |
setTimeout2 | then1 |
上表是第一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时各Event Queue的状况,此时已经输出了1和7。
发现存在 process1 和 then1 两个微任务。
执行process1
,输出 6。
执行then1
,输出 8。
第一轮事件循环正式结束,这一轮的结果是输出 1,7,6,8。
2. 第二轮事件循环从setTimeout1
宏任务开始:
首先输出 2。遇到process.nextTick()
,将其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标记为 process2。
new Promise
当即执行输出 4,then
也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 then2。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setTimeout2 | process2 |
then2 |
第二轮事件循环宏任务结束后,发现有 process2 和 then2 两个微任务能够执行。
输出 3。
输出 5。
第二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二轮输出 2,4,3,5。
3. 第三轮事件循环开始,此时只剩setTimeout2
,执行。
直接输出 9。
将process.nextTick()
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 process3。
new Promise
当即执行,输出 11。
将then
分发到微任务Event Queue中,记为 then3。
宏任务Event Queue | 微任务Event Queue |
---|---|
process3 | |
then3 |
第三轮事件循环宏任务执行结束后,执行两个微任务 process3 和 then3。
输出 10。
输出 12。
第三轮事件循环结束,第三轮输出 9,11,10,12。
整段代码,共进行了三次事件循环,完整的输出为 1,7,6,8,2,4,3,5,9,11,10,12
。
注意,node环境与前端环境不彻底相同,输出顺序可能会有偏差
node版本 < 11,输出 1,7,6,8 ,2,4,9,11,3,10,5,12)。
若是仍是不懂得同窗能够去看一下这个小哥哥/小姐姐的文章,总结的挺到位的。向他/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