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语言的发展

本文转自自阮一峰的我的博客

 

 

什么是前端?

维基百科是这样说的:前端(front-end)和后端(back-end)是描述进程开始和结束的通用词汇。前端做用于采集输入信息,后端进行处理。计算机程序的界面样式,视觉呈现属于前端。php

这种说法给人一种很模糊的感受,可是他说得又很对,它负责视觉展现。在MVC结构或者MVP中,负责视觉显示的部分只有view层,而今天大多数所谓的View层已经超越了View层。前端是一个很神奇的概念,可是而今的前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html

你引入了Backbone、Angluar,你的架构变成了MVP、MVVM。尽管发生了一些架构上的变化,可是项目的开发并无所以而发生变化。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职责的问题,若是某一个层级中有太多的职责,那么它是否是加剧了一些人的负担?前端

说到Web前端开发,咱们必须先从其的过去了解: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第一个网站便诞生,当时的网页完彻底全是由文本所构成,除了一些小图片就是毫无布局可言的标题与段落。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接下来就出现了表格布局,随后是 Flash,最后是基于 CSS 的网页设计。简单来讲,前端页面重构技术经历着这样的一个过程:table布局页面 → DIV+CSS→ HTML5+CSS3,而且面对众多的浏览器与平台,Web前端已再也不是之前那样简单的重复性工做。vue

  • 前端:针对浏览器的开发,代码在浏览器运行
  • 后端:针对服务器的开发,代码在服务器运行


先后端不分的时代

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先后端开发是一体的,前端代码是后端代码的一部分。node

  1. 后端收到浏览器的请求
  2. 生成静态页面
  3. 发送到浏览器

后端 MVC 的开发模式

那时的网站开发,采用的是后端 MVC 模式。laravel

  • Model(模型层):提供/保存数据
  • Controller(控制层):数据处理,实现业务逻辑
  • View(视图层):展现数据,提供用户界面

前端只是后端 MVC 的 V。git


以 PHP 框架 Laravel 为例。程序员


前端工程师的角色

那时的前端工程师,其实是模板工程师,负责编写页面模板。github

后端代码读取模板,替换变量,渲染出页面。web


典型的 PHP 模板

<html>  <head><title>Car {{ $car->id }}</title></head>  <body>  <h1>Car {{ $car->id }}</h1>  <ul>  <li>Make: {{ $car->make }}</li>  <li>Model: {{ $car->model }}</li>  <li>Produced on: {{ $car->produced_on }}</li>  </ul>  </body> </html>

Ajax

Ajax 技术诞生,改变了一切。

  • 2004年:Gmail
  • 2005年:Google 地图

前端再也不是后端的模板,能够独立获得各类数据。


Web 2.0

Ajax 技术促成了 Web 2.0 的诞生。

  • Web 1.0:静态网页,纯内容展现
  • Web 2.0:动态网页,富交互,前端数据处理

从那时起,前端变得复杂了,对前端工程师的要求愈来愈高。


前端 MVC 框架

前端经过 Ajax 获得数据,所以也有了处理数据的需求。

前端代码变得也须要保存数据、处理数据、生成视图,这致使了前端 MVC 框架的诞生。

  • 2010年,Backbone.js


Backbone.js

Backbone 将前端代码分红两个基本部分。

  • Model:管理数据
  • View:数据的展示


前端 Controller

Backbone 只有 M 和 V,没有 C。由于,前端 Controller 与后端不一样。

  • 不须要,也不该该处理业务逻辑
  • 只须要处理 UI 逻辑,响应用户的一举一动

因此,前端 Controller 相对比较简单。Backbone 没有 C,只用事件来处理 UI 逻辑。

  var AppView = Backbone.View.extend({ // ... events: { "keypress #new-todo": "createOnEnter", "click #clear-completed": "clearCompleted", "click #toggle-all": "toggleAllComplete" }, });

Router

前端还有一种自然的方法,能够切换视图,那就是 URL。

经过 URL 切换视图,这就是 Router(路由)的做用。以 Backbone 为例。


App.Router = Backbone.Router.extend({ routes: { '': 'index', 'show': 'show' }, index: function () { $(document.body).append("调用了 Index 路由"); }, show: function () { $(document.body).append("调用了 Show 路由"); }, });

示例:Backbone Router

打开demos/backbone-demo/index.html,按照《操做说明》,查看示例。


MVVM 模式

另外一些框架提出 MVVM 模式,用 View Model 代替 Controller。

  • Model
  • View
  • View-Model:简化的 Controller,惟一做用就是为 View 提供处理好的数据,不含其余逻辑。

本质:view 绑定 view-model,视图与数据模型强耦合。数据的变化实时反映在 view 上,不须要手动处理。


SPA

前端能够作到:

  • 读写数据
  • 切换视图
  • 用户交互

这意味着,网页实际上是一个应用程序。

SPA = Single-page application

2010年后,前端工程师从开发页面,变成了开发”前端应用“(跑在浏览器里面的应用程序)。


传统的架构

单页应用的架构

多了一个前端 MVC 层


Angular

Google 公司推出的 Angular 是最流行的 MVVM 前端框架。

它的风格属于 HTML 语言的加强,核心概念是双向绑定。


示例:Angular 的双向绑定

浏览器打开demos/angular-demo/index.html,能够看到一个输入框。


<div ng-app=""> <p> 姓名 : <input type="text" ng-model="name" placeholder="在这里输入您的大名" > </p> <h1>你好,{{name}}</h1> </div>

Vue

Vue.js 是如今很热门的一种前端 MVVM 框架。

它的基本思想与 Angular 相似,可是用法更简单,并且引入了响应式编程的概念。


示例:Vue 的双向绑定

Vue 的模板与数据,是双向绑定的。

打开demos/vue-demo/index1.html,按照《操做说明》,查看示例。


HTML 代码

<div id="journal">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div>{{message}}</div> </div>

JS 代码

var journal = new Vue({ el: '#journal', data: { message: 'Your first entry' } });

先后端分离

  • Ajax -> 前端应用兴起
  • 智能手机 -> 多终端支持

这两个缘由,致使前端开发方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前端再也不是后端 MVC 中的 V,而是单独的一层。


REST 接口

先后端分离之后,它们之间经过接口通讯。

后端暴露出接口,前端消费后端提供的数据。

后端接口通常是 REST 形式,先后端的通讯协议通常是 HTTP。


Node

2009年,Node 项目诞生,它是服务器上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

Node = JavaScript + 操做系统 API


Node 的意义

  • JavaScript 成为服务器脚本语言,与 Python 和 Ruby 同样
  • JavaScript 成为惟一的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支持的语言
  • 前端工程师能够编写后端程序了

前端开发模式的根本改变

  • Node 环境下开发
  • 大量使用服务器端工具
  • 引入持续集成等软件工程的标准流程
  • 开发完成后,编译成浏览器能够运行的脚本,放上 CDN

全栈工程师

前端工程师正在转变为全栈工程师

  • 一我的负责开发前端和后端
  • 从数据库到 UI 的全部开发

全栈技能

怎样才能称为全栈工程师?

  • 传统前端技能:HTML、JavaScript、CSS
  • 一门后端语言
  • 移动端开发:iOS / Android / HTML5
  • 其余技能:数据库、HTTP 等等

软件行业的发展动力

历史演变:先后端不分 -> 先后端分离 -> 全栈工程师

动力:更加产业化、大规模地生产软件

  • 效率更高
  • 成本更低

通用性好、可以快速产出的技术最终会赢,单个程序员的生产力要求愈来愈高。


H5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为何 H5 技术会赢得移动端?

  • 开发速度快:Native 须要从新编译才能看到结果,H5 是即时输出
  • 开发成本低:Native 须要两个开发团队,H5 只要一个
  • 快速发布:安卓 Native 新版本须要24小时,iOS 须要 3 ~ 4 天,H5 能够随时更新

将来软件的特色

  • 联网
  • 高并发
  • 分布式
  • 跨终端

如今基于 Web 的前端技术,将演变为将来全部软件的通用的 GUI 解决方案。


将来只有两种软件工程师

  • 端工程师
    • 手机端
    • PC 端
    • TV 端
    • VR 端
    • ……
  • 云工程师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