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笔记内容:开发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笔记日期:2018-01-04javascript


自动生成的小程序文件结构简介

新建一个项目: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css

建立完项目后,能够看到左边有个手机窗口般的界面,这是效果的展现页面: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html

还能够查看启动日志: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前端

右边则是工程代码编写的地方,pages目录下存放着全部页面相关的文件或目录,index目录和logs目录就表明着以上的两个页面: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java

程序的入口文件,这三个文件在全局中是惟一的,并且文件名称是固定的: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web

接着咱们先来看看web开发常见的文件结构: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json

而后再来看看小程序的文件结构: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小程序

能够看到,与web开发的文件结构很类似,因此不难看出实际上小程序开发用的就是web的技术。微信小程序

在上图的文件结构中,.js文件和.json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JavaScript文件和json文件,除此以外能够看到有.wxml和.wxss文件,这个两个文件分别对应着html和css文件。并且也有就近原则:当有两个样式文件对某个组件设置了样式的话,会以最近的那个样式文件为准。例如,我要改变index页面的文本颜色,我在app.wxss文件中设置了文本颜色为红色,而后再到index.wxss文件里设置了文本颜色为蓝色,最终会以index.wxss文件里设置的为准,由于它离index.wxml近。其余文件也是同样的。微信

关于页面的层级:
上图中的index.wxml是一级页面,而logs.wxml是二级页面,虽然看似两个页面的目录是平级的,可是由于须要经过index.wxml才能到logs.wxml,因此logs.wxml是二级页面,而官方规定小程序的层级页面最多只有五级。

新建一个本身的项目

上面演示建立的是官方提供的模板项目,此次咱们来建立一个本身的项目: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建立完成,是一个空白的项目: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因为尚未建立入口文件,因此控制台会报错。

项目建立好后,开始建立相应的目录、文件: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基本的目录、文件建立完成: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开始制做项目启动页

而后咱们来编写第一个程序:Hello World!,首先编辑welcome.wxml文件为如下内容:

<view>
  <text>hello world!</text>
</view>

这段代码意思是在窗口中显示这个文本内容。

编辑welcome.js为如下内容:

Page({

})

这是为了调用页面对象,即使什么都没有写,由于新版本不这么作会报错。

编辑app.json为如下内容:

{
  "pages": [
    "pages/welcome/welcome"
  ]
}

app.json文件用来对微信小程序进行全局配置,决定页面文件的路径、窗口表现、设置网络超时时间、设置多 tab 等。上面这段是用于指明页面文件所在的路径。

运行结果: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ps:除了微信官方提供的开发工具,咱们也可使用其余的开发工具进行代码的编辑,例如:Sublime、WebStorm等,而后代码调试在微信开发工具里进行调试就能够了。

关于移动设备的分辨率和自适应单位rpx

首先来看一个问题,经过这个问题来描述移动设备的分辨率:
问题:为何模拟器下ip6的宽度分辨率是375,而设计图通常给750?
咱们先来看看下图中,Iphone系列机型的物理分辨率: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咱们先来看看图中的pt和px,pt是逻辑分辨率,简单来理解就是一个长度单位、视觉单位,与屏幕的尺寸相关。而px则是物理分辨率,与屏幕的尺寸无关,px是像素点,点是不能描述大小的,1px表明1个像素点。一个逻辑分辨率(pt)下能够包含多个物理像素点(px),因此在一样的pt分辨率下,px分辨率越高的屏幕就会越清晰。上图中的Reader就描述了每一个机型的pt分辨率和px分辨率的关系,@1表示1:1的关系,@2则是2:1,@3则是3:1,以此类推。

PPI那一列表示的是每一寸包含多少个物理像素点,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求出来的?使用勾股定理,例如求iPhone3GS的PPI,就是以320x480平方开根号而后除以3.5英寸就能获得PPI的数字。

知道逻辑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的关系后,如今就能回答刚刚那个问题了:在小程序模拟器中给出的ip6的宽度分辨率是375,这是逻辑分辨率(pt),而不是一个物理分辨率(px)。设计图通常都给的是物理分辨率,在上图中能够看到ip6的逻辑分辨率和物理分辨率的关系是@2x,也就是2倍关系,或者说2:1的关系,因此就能够得知:375 * 2 = 750。这就是为何模拟器中给的是375,而设计图通常给的是750的缘由了。

自适应单位rpx:

首先要知道在小程序中最好是使用rpx来表示分辨率,rpx表示的是逻辑分辨率,而一般咱们web前端开发中使用的px是物理分辨率。使用px来表示分辨率不能起到自适应的效果,而rpx则有自适应的效果,由于使用rpx的话小程序会自动在不一样的分辨率下进行转换。而px则不能够,因为小程序会运行在不一样分辨率的手机上,因此使用px是不行的,由于分辨率一变样式就会乱掉。

px、rpx以及pt单位在iphone6下的换算关系(注意是iphone6,在其余不一样分辨率的机型下就不同了):

1px = 1rpx = 0.5pt

为何要用iphone6的物理分辨率来作设计图?理由只有三个字:好换算,例如ip6下是1px=1rpx,而在ip6 plus下是1px=0.6px,这样比较起来就能够看出ip6 plus换算起来就比较麻烦,而ip6则很方便直接就是1:1的关系,这是由于小程序当时就是基于iphone6来设计的rpx。

要注意的是:不是全部的单位都适合用rpx,由于有些样式的分辨率就不须要有自适应的效果,这种状况下使用rpx只会拔苗助长,因此要根据状况来使用相应的单位。

编写一个带有图片的简单页面,图片的分辨率是 200x200px :

<!-- wxml是编写小程序骨架的文件 -->
<!-- view和html中的div是同样的 -->
<view>
  <!-- rpx是逻辑分辨率,在iphone6下与px的转换关系是1:1的比例 -->
  <image style='width:200rpx;height:200rpx' src='/images/image.png'></image>
  <text>Hello Wolrd!</text>
  <view>
    <text>开启小程序之旅</text>
  </view>
</view>

以上这个页面的图片能够适应不一样机型的屏幕分辨率。

注意:在小程序中,只有被text标签包围的文字,才能在手机上长按选中。

样式与弹性盒子模型

在咱们编写web页面的时候须要引用某个css文件中的样式都须要使用link标签来将css文件导入后,才能进行引用,可是在小程序中却不须要,直接引用就能够了。例如,我在wxss文件里有这样一个样式:

.user-avatar{
  width: 200rpx;
  height:200rpx
}

wxml里我不须要导入这个样式文件也可以引用该文件中的样式:

<!-- wxml是编写小程序骨架的文件 -->
<!-- view和html中的div是同样的 -->
<view>
  <!-- 无需导入wxss文件 -->
  <image class='user-avatar' src='/images/image.png'></image>
  <text>Hello Wolrd!</text>
  <view>
    <text>开启小程序之旅</text>
  </view>
</view>

这是由于咱们在app.json文件中已经配置好了:

{
  "pages": [
    "pages/welcome/welcome"
  ]
}

这段配置会把welcome目录下以welcome为前缀的文件都关联到一块儿,因此在wxml中就无需去导入样式文件就能引用样式了。

关于style中写样式仍是在样式文件中写样式:

  • 若是是静态样式的话,写在样式文件里会提升性能和复用性
  • 动态样式则能够写在style属性里,方便于动态改变

关于弹性盒子模型:
可能不少人在web开发时使用的是块(block)来做为显示,使用block的话,须要本身手动去调整样式的排列,而使用弹性盒子模型(flex),就能够很方便的横向或纵向排列样式,例如我要一个view标签内的元素都纵向排列而且居中就能够这么写:

.container{
  // 使用弹性盒子模型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center;
}
.user-avatar{
  width: 200rpx;
  height:200rpx;
  margin-top:160rpx;
}
.user-name{
  font-size: 32r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weight: bold;
}
.moto{
  font-size: 22r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weight: bold;
}

若是有通用性较强的样式能够写在app.wxss里,这样就能够做用于全局。

而后在wxml里引用这个样式便可:

<!-- wxml是编写小程序骨架的文件 -->
<!-- view和html中的div是同样的 -->
<view class="container">
  <!-- 无需导入wxss文件 -->
  <image class="user-avatar" src="/images/image.png"></image>
  <text class="user-name">Hello Wolrd!</text>
  <view>
    <text class="moto">开启小程序之旅</text>
  </view>
</view>

运行结果: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上方这个黑色的导航栏能够经过配置app.json来改变颜色,配置内容以下:

{
  "pages": [
    "pages/welcome/welcome"
  ],
  "window":{
    "navigationBarBackgroundColor":"#b3d4db"
  }
}

其余相关配置的官方参考文档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debug/wxadoc/dev/framework/config.html

完善以前编写的页面,如下是完整的代码:
welcome.wxml代码:

<!-- wxml是编写小程序骨架的文件 -->
<!-- view和html中的div是同样的 -->
<view class="container">
  <!-- 无需导入wxss文件 -->
  <image class="user-avatar" src="/images/image.png"></image>
  <text class="user-name">Hello Wolrd!</text>
  <view class="moto-container">
    <text class="moto">开启小程序之旅</text>
  </view>
</view>

welcome.wxss代码:

.container{
  // 使用弹性盒子模型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align-items: center;
}
.user-avatar{
  width: 200rpx;
  height:200rpx;
  margin-top:160rpx;
}
.user-name{
  margin-top: 100rpx;
  font-size: 32rpx;
  font-weight: bold;
}
.moto{
  font-size: 22rpx;
  font-weight: bold;
  line-height: 80rpx;
  color:#405f80; 
}
.moto-container{
  margin-top:200rpx;
  border: 1px solid #405f80;
  width: 200rpx;
  height: 80rpx;
  border-radius: 5px;
  text-align: center;
}
image{
  border-radius: 50%;
}
page{
  // 小程序页面中会默认有一个page标签,相似于html中的根标签
  height: 100%;
  background-color: #b3d4db;
}

app.wxss代码:

text{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

app.json配置内容:

{
  "pages": [
    "pages/welcome/welcome"
  ],
  "window":{
    "navigationBarBackgroundColor":"#b3d4db"
  }
}

完成效果:
编写第一个小程序页面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