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安装CentOS

VMware——安装CentOS

摘要:本文主要记录了在VMware虚拟机里安装CentOS的步骤。linux

下载操做系统

能够从下面的镜像地址去下载各类版本的CentOS,这次安装使用的版本是7.2:ios

http://archive.kernel.org/centos-vault/centos

http://mirror.nsc.liu.se/centos-store/服务器

http://linuxsoft.cern.ch/centos-vault/网络

建立虚拟机

打开虚拟机

打开VMware虚拟机,选择“建立新的虚拟机”选项卡:性能

选择配置类型

在弹出的新建虚拟机向导里,选择自定义,而后点击下一步:测试

选择硬件兼容性

选择虚拟机硬件兼容性,不须要改动,点击下一步便可:this

设置操做系统

进入到安装操做系统界面,这里选择稍后安装操做系统,而后点击下一步:操作系统

进入到选择操做系统界面,提示选择一种操做系统,由于此次安装使用的是CentOS的版本号是7.2,因此操做系统是“Linux”,版本是“CentOS 7 64 位”,而后点击下一步:线程

设置文件路径

设置虚拟机名称和虚拟机文件存放位置,默认是C盘,能够按照本身的使用习惯修改:

配置处理器

接下来是设置处理器配置,这个地方须要根据我的的电脑配置来设置。

不清楚的话能够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

红框中的部分说明这台电脑有一个CPU,这个CPU上有四个内核,一共有八个逻辑处理器,也就是有八个线程能够同时运行。

通常状况下虚拟机里的处理器内核总数最好不要超过电脑里的逻辑处理器个数。

因此对虚拟机作了以下配置,点击下一步:

配置内存

而后是设置虚拟机的内存,使用推荐的就行了,点击下一步:

配置网络类型

接下来是设置网络类型,每种网络类型针对不一样的使用方式:

1)使用桥接模式:在桥接模式下,VMware虚拟出来的操做系统就像是局域网中的一独立的主机,它能够访问网内任何一台机器。不过你须要多于一个的IP地址,而且须要手工为虚拟系统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并且还要和宿主机器处于同一网段,这样虚拟系统才能和宿主机器进行通讯。若是你想利用VMware在局域网内新建一个虚拟服务器,为局域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就应该选择桥接模式。

2)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就是让虚拟系统借助NAT(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经过宿主机器所在的网络来访问公网。也就是说,使用NAT模式能够实如今虚拟系统里访问互联网。采用NAT模式最大的优点是虚拟系统接入互联网很是简单,你不须要进行任何其余的配置,只须要宿主机器能访问互联网便可。若是你想利用VMware安装一个新的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不用进行任何手工配置就能直接访问互联网,建议你采用网络地址转换。

3)使用仅主机模式:在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环境中,要求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隔离开,这时你就可采用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全部的虚拟系统是能够相互通讯的,但虚拟系统和真实的网络是被隔离开的。若是你想利用VMware建立一个与网内其余机器相隔离的虚拟系统,进行某些特殊的网络调试工做,能够选择仅主机模式。

这里选择最简单的NAT模式便可,点击下一步:

选择I/O控制器类型

使用推荐的配置,点击下一步:

配置磁盘

而后是选择磁盘类型,使用推荐的配置,点击下一步:

而后是选择使用哪一个磁盘,若是之前没有安装过虚拟机的话,选择建立新虚拟磁盘,点击下一步:

而后指定磁盘容量,可使用默认的配置,这里修改为了存储为单个文件,点击下一步:

指定磁盘文件的存放位置,能够修改,这里使用的是默认位置,点击下一步:

最后确认

确认下有误遗漏的配置,点击完成将建立虚拟机:

完成建立

建立完成后,能够在虚拟机里看到刚刚建立的虚拟机:

安装CentOS系统

装载镜像文件

在刚刚建立的虚拟机界面里,点击编辑虚拟机设置:

在设置界面里选择CD/DVD设备,在设备状态区域勾选“启动时链接”,链接区域选择“使用ISO 镜像文件”,点击浏览找到下载好的CentOS安装文件,点击肯定:

启动虚拟机

回到主页面,点击开启此虚拟机:

进入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

1)Install CentOS 7:安装CentOS 7

2)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测试安装文件并安装CentOS 7

3)Troubleshooting:修复故障

使用上下键选择第一个并回车,虚拟机将会执行安装,等待一段时间便可:

安装完成

设置语言

设置语言,选择中文,再选择简体中文,点击继续:

选择安装位置

在安装信息摘要中查看配置,能够根据须要进行更改,也可使用默认配置,但安装位置是必需要设置的,点击安装位置:

配置分区

在安装目标位置界面,选择我要配置分区,而后点击完成:

进入界面,点击“+”号添加分区,点击“-”号删除区分,设置挂载点和指望容量。

挂载点能够看作是分区的位置,指望容量就是设置分区的大小。

设备类型:

1)标准分区:标准分区能够包含文件系统或交换空间,也能提供一个容器,用于软件RAID和LVM物理卷。

2)LVM:逻辑卷,建立一个LVM分区自动生成一个LVM逻辑卷。LVM能够在使用物理磁盘时,提升性能。

3)LVM简单配置:使用自动简单配置,你能够管理的自由空间,被称为精简池,它能够根据须要由应用程序时,能够分配给设备任意数量的存储池。所需的存储空间具备成本效益的分配时,精简能够动态地扩展。

4)BTRFS:Btrfs是一个具备几个设备相同的特征的文件系统。它可以处理和管理多个文件,大文件和大致积比的ext2,ext3和ext4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

1)xfs:xfs是一个支持的文件系统多达16艾字节(约16万TB)一个高度可扩展、高性能的文件系统中,文件多达8个艾字节(约800万太字节),和目录结构包含数千万条目。xfs支持元数据日志,这有利于更快的崩溃恢复。xfs文件系统也能够进行碎片整理和调整,同时安装并激活。这个文件系统是默认选择,并强烈推荐。一个xfs分区支持的大小最大为500TB。

2)ext4:ext4文件系统是基于ext3文件系统,并采用了多项改进。这些措施包括对更大文件系统和更大的文件,磁盘空间,对子目录的目录中的数量没有限制,更快的文件系统检查速度更快,更有效地分配支持,更强大的日志记录。

3)ext:ext3文件系统是基于ext2文件系统上,它有一个主要优势。使用文件系统减小花费的时间恢复崩溃后的文件系统,由于没有必要经过每次碰撞发生时运行fsck实用程序来检查元数据的一致性的文件系统。

4)ext2:ext2文件系统支持标准Unix文件类型,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或符号连接。它还提供了分派长文件名,最多255个字符的能力。

5)vfat:VFAT文件系统是Linux文件系统与FAT文件系统上的Windows长文件名兼容。

6)swap:交换分区被用于支持虚拟内存。换句话说,数据被写入到交换分区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储您的系统正在处理的数据。

7)BIOS Boot:须要有一个GUID分区表(GPT)在BIOS中的系统引导设备一个很是小的分区。

分区方案:

1)/:必选。系统的根目录,全部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5GB以上。

2)swap:必选。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物理内存就是在以前建立虚拟机的时候设置的内存。

3)biosboot:可选。此空间若是不建立在一些环境中系统将会出错,最大为2M。

4)/boot:可选。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好比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100MB~500MB。

5)/home:可选。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5GB以上。

6)/var:可选。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常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小为1GB以上。

说明:

默认全部的分区都是挂载到/根目录下(至关于Windows系统的C盘),若是为某个目录设置了单独的分区,那么就会为这个目录建立独立的分区(至关于Windows系统的D盘、E盘、F盘)。

根据我的须要,作了以下配置:

1)挂载点为/,指望容量为17G,设备类型为LVM,文件系统为xfs。

2)挂载点为swap,指望容量为2G,设备类型为LVM,文件系统为swap。

3)挂载点为biosboot,指望容量为2M,设备类型为标准分区,文件系统为BIOS Boot。

3)挂载点为/boot,指望容量为1013M,设备类型为标准分区,文件系统为xfs。

设置完毕后点击完成:

确认后点击接受更改:

配置KDUMP

在安装信息摘要界面点击KDUMP:

在配置KDUMP界面将启用前面的勾去掉,而后点击完成:

配置网络和主机名

回到安装信息摘要界面,点击网络和主机名:

打开以太网,而后点击完成:

开始安装

回到摘要界面,点击开始安装:

用户设置

点击ROOT密码,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

完成

点击完成配置:

完成后点击重启便可:

使用

重启后出现两个选项:

1)正常启动,默认启动。

2)修复模式,能够手动进行系统修复。

选择第一项,或者等一会系统自动进入:

进入系统输入用户名密码就可使用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