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名看上去,这好像是一本随手攒出来的应景书籍,彷佛每一个常常留意媒体科技版面的家伙都能对书中所涉名词如数家珍,特别是在这个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各类大战(3Q大战、3B大战、电商大战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刻,国内的IT行业正变得史无前例地吸引眼球,也变得史无前例地娱乐化。然而,在这些热闹的表象之下,实际上是存在清晰或模糊的脉络的,是有其各自轨道上的发展沿革的。而国内业界的纷纷扰扰也只是全球数字文化发展的一些投射,或者说余波荡漾。ios
所以,正相反,本书绝非什么随便的应景书籍,而是对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数字文化发展成果的一次总体阅兵,是对相关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脉络的全面理清。固然,这仍然是一本科普书籍,而非艰深的专业文献。做者在深刻浅出地讲述每个主题的过程当中,会不时穿插各类趣闻掌故、名人名言,来增长阅读的趣味性。同时,在每一个章节中,做者也罗列了相应的大事年表,使读者可以对各项技术和思潮过去的发展轨迹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向一目了然。微信
“社交媒体属于社会学和心理学范畴,而非科技范畴。” ——布莱恩•索利斯(Brian Solis),Altimeter集团首席分析师网络
社交网络是互联网当前发展阶段的标志趋势,互联网正稳步从一个发现和分享信息的工具,转变为一个发现和联结他人的工具。数字文化中一贯存在社交元素,但直到专门致力于社会关系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尤为是Facebook的崛起,这一观念才进入愈来愈多当代人生活的核心。工具
早期社交网络服务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上就是增强版聊天室,之前万维网时代的公告板和论坛中发展出来的社区形式为样板。举例来讲,1994年,康奈尔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了theGlobe.com,他们受到聊天室社交性的启发,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增强版的数字空间,用户可在其中公开发布与本人及其兴趣相关的各种讯息。测试
该站点后来成为了90年代晚期互联网热潮中的样板,1998年,该网站上市当天大涨606%,创下了首日涨幅的记录。然而,仅仅一年内,其股价就被打回原形。其余站点的表现更好一些:1995年,网站Baverly Hills Internet(贝弗利山互联网)——后更名为GeoCities(地理城市),开始邀请用户在不一样的主题“城邦”中,免费建立我的主页。网站
截至90年代末,各类类型的社交网络纷纷创立。其中包括theGlobe.com之类宽泛的兴趣社区,此类社区提供了愈来愈高级的用户页面,以及更多建立和分享内容的机会;此外还包括门类社交网络,美国的Classmates.com即是个中典型,该网站发布于1995年,致力于帮助老同窗重建联络。2000年,受Classmates.com的启发,英国网站Friends Reunited发布。与此同时,美国在线即时通信工具(发布于1997年)等服务,也稳步转向即时通信和使用网友列表的主流观念。搜索引擎
从目的站点到中枢 到2000年年底,已有数百万网民在各社交网站上建立了我的页面,他们每周或每个月登陆几回,查看其关系网络的更新。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目的站点,但还没有发展为网络体验的主导力量。插件
社交网络尤为是Facebook中,近来最重要的一项发展即愈来愈多的第三方应用被开发出来,供社交平台的用户使用。在全部这些应用里面,最受欢迎和最赚钱的类别是游戏。随着在社交网站上和朋友玩简单游戏成为风潮,社交游戏一词应运而生。相对传统电子游戏的同步性、耗时性和拟真性,社交游戏则更注重让玩家在不一样时间进行有限而重复的操做。其中可能包括益智问答,或者在填字游戏或象棋之类的游戏中进行下一步;抑或最受欢迎的农场、城市、餐馆类游戏,让玩家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数个动做。农场类游戏无所谓输赢,而是让玩家打造出愈来愈多的资源,并同朋友分享、比较本身的宝贝项目。FarmVille是此类游戏中名气最响和最流行的一个,其鼎盛时期在全球共拥有8000多万玩家。翻译
大事年表: | |
公元1994年 | theGlobe.com创立 |
1995年 | Classmates.com创立 |
2000年 | Friends Reunited创立 |
2002年 | Friendster创立 |
2003年 | MySpace创立 |
2004年 | Facebook创立 |
2006年 | Twitter创立 |
中国 | |
2009年 | 新浪微博创立 |
2011年 | 微信创立 |
人们花在社交网络中的多数时间都是闲暇时间,但这一社交大潮一样也对商务世界产生了深入影响。2003年,世界最知名的商务社交站点LinkedIn创立,截至2011年1月,该站点已链接了全球各地超过9000万用户。LinkedIn能够帮助用户呈现出完整的职业经历,提供线上简历和我的信息模块;同时,最重要的一点,该站点具有链接、寻找、联络及推荐相关领域人才的功能。此类站点的日益普及正迅速改变许多企业的招聘流程,以及人们找工做的手段。现在,网上的自我展现已成为许多领域中的核心技能;不过,求职者一样得确保不要让潜在雇主快速浏览其余社交网站时,发现他的不良信息。视频
2002年,新型社交网站Friendster诞生,状况开始发生改变。Friendster不仅是用于联系老同窗或同好,而是更为广阔的网络目的站点。在其中,用户可随意浏览他人页面,轻松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创建联络,并分享媒体资讯和信息。
Friendster一年以内便累积了超过一百万的用户量,但很快被2003年发布的相似站点MySpace赶超。
MySpace仿效了Friendster的功能,但在吸引新用户方面花了更大力气。截至2006年,其用户数已超一亿。MySpace不只成为和朋友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们探索流行文化、寻找新乐队以及分享音乐和视频的主要平台,而且经过最敏锐的搜索引擎——其余志同道合的人,让用户与网络进行通常性的互动。
Facebook 2005年,MySpace沉浸在胜利和被高额收购的喜悦之中,新闻集团当年以5.8亿美圆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而其竞争对手Facebook——专门用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在2004年悄然成立,并正迎头遇上。
2004年1月,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立了thefacebook.com,该站点最初仅对哈佛校友开放,上线后一年间,其注册开放扩展至美国其余高校,而后是高中。2006年,Facebook最终开始向全部13岁及以上的人士开放。其用户数在2008年达到1亿,2009年前后超过2亿和3亿,2010年年中超过5亿。截至2011年1月,Facebook用户数已达到6亿,并仍在增加。
“争先是旧媒体的传统,切中要害才是新媒体的利器。Twitter从未忘记这一点。” ——梅赛德斯•布恩兹(Mercedes Bunz),《卫报》媒体和技术记者
2010年末,Facebook跨越了又一个里程碑,首次超越谷歌成为全美访问量最大的网站。Facebook得到如此巨大成功的缘由何在呢?毋庸置疑,其一即是Facebook的自我扩张能力:对新用户来讲,加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显然比加入其余网站更有价值。此外,Facebook也展示出强势意愿,力求在单一的社交网络平台中,整合构成线上关系网的一切内容:站内邮件和信息系统;图片分享;邀请、活动、群组、社区和请愿;粉丝站点及详实的我的页面;以及可能最为重要的元素,游戏和应用程序,及将它们与其余站点及线上活动贯通起来的能力。
Twitter与互联站点 近年来,惟一与Facebook影响力至关的社交站点即是微博网站Twitter。Twitter于2006年上线,用户可彼此关注,每条微博被限制在140字符之内。截至2011年初,Twitter用户数已接近2亿。这种朝着实时更新和连接流转变的网络体验,大概是社交网络锻造出的最大变革了。由于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默认数字状态的出现。对许多人来讲,网络世界再也不是等待被人搜索的无限信息源,而成为一张由朋友和联系人组成的实时网络,人们在其中发送和接收各类消息和更新。因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现在许多人都可以长时间保持社交网络在线状态。社交网络是数字科技史上最深入的变革之一。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2009年11月3日,Sina App Engine Alpha版上线,可经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目前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公众名人用户众可能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点,目前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2013年1月11日,新浪微博与网易有道达成战略合做,网易有道将成为新浪微博首家翻译合做伙伴,为超过4亿用户提供免费外语微博翻译服务。2013年2月20日,,新浪公布财报,新浪微博的总收入约为6600万美圆。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超过5亿,同比增加74%;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领跑中国最大的社交圈。2013年8月1日,新浪微博与淘宝在京召开产品合做发布会,推出新浪微博淘宝版,实现帐号互通,淘宝卖家可在新浪微博淘宝版直接发布商品,并经过后台进行商品管理及商情监控。
微信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肯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作“微信”。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经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但仅有即时通信、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简单功能。2011年1月17日北京某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微信商标,腾讯的微信商标于2011年1月24日申请注册,仅仅迟了一星期。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2013年1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全球下载量和用户量最多的通讯软件。2013年4月11日,腾讯微信团队经过微信正式向部分用户发布声明,称网上流传的“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系恶意造谣,同时强调微信毫不会对用户收费。2013年8月5日,微信5.0 for ios上线了,添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功能全新升级,能够扫街景、扫条码、扫二维码、扫单词翻译、扫封面,同年8月9日,微信5.0 Android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