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node |
应放置文件的内容linux |
/boot网络 |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ide |
/dev函数 |
以文件形式存听任何设备与接口性能 |
/etc学习 |
配置文件优化 |
/homespa |
用户主目录3d |
/bin |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能够操做的命令 |
/lib |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与/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 |
/sbin |
开机过程当中须要的命令 |
/media |
用于挂载设备文件的目录 |
/opt |
放置第三方的软件 |
/root |
系统管理员的家目录 |
/srv |
一些网络服务的数据文件目录 |
/tmp |
任何人都可使用的“共享”临时目录 |
/proc |
虚拟文件系统,例如系统内核、进程、外部设备及网络状态等 |
/usr/local |
用户自行安装的软件 |
/usr/sbin |
Linux系统开机时不会使用到的软件/命令/脚本 |
/usr/share |
帮助与说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
/var |
主要存放常常变化的文件,如日志 |
/lost+found |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将一些丢失的文件片断存放在这里 |
设备文件名字猜想出设备大体属性
IDE设备 /dev/hd[a-d]
SCSI/STAT/U盘 /dev/sd[a-p]
软驱 /dev/fd[0-1]
打印机 /dev/lp[0-15]
光驱 /dev/cdrom
鼠标 /dev/mouse
磁带机 /dev/st0或/dev/ht0
虚拟硬盘 /dev/vd[a-z]
sd表示SCSI或STAT设备
a表示硬盘的识别顺序,特指内核识别到的硬盘顺序,不必定是插槽顺序
5表示这是一个编号为5的逻辑分区
但不能肯定前面是否还存在4个分区
并不是只有4个分区,将其中一个16字节的空间拿出来指向另一个分区,这16字节称为扩展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针
Ext2:不包含读写日志功能,数据丢失可能性较大,最多用于SD存储卡或者U盘
Ext3:一款日志文件系统ext2的升级版本,将整个硬盘的写个写入动做的细节都预先记录下来再进行实际操做,以便在发生异常宕机后能追溯偶到中断的部分
Ext4:ext3的升级,做为RHEL6系统中的默认文件管理系统,最大支持1EB的存储容量,能够拥有无限多个子目录,可以批量分配block块
XFS:高性能的日志文件系统,RHEL7/8中默认的文件管理系统,意外宕机可以快速恢复可能破坏的文件,最大可支持18EB存储
在拿到了一块新的硬盘存储设备后,先须要分区,而后再格式化文件系统,最后才能挂载并正常使用。硬盘的分区操做取决于您的需求和硬盘大小;也能够选择不进行分区,可是必须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处理。
n 添加新的分区
p 查看分区信息
d 删除某个分区信息
w 保存并退出
只有先建立扩展分区设置给后面逻辑分区大小后 再进行逻辑分区的划分
mount 文件系统 挂载目录 永久挂载须要写入到/etc/fstab文件
配置/boot目录支持quota磁盘配额技术 ,在defaults加上uquota,rhel5/6中使用usrquota重启后生效
配置限制:
软限制:当达到软限制会将日志记录到日志文件中,仍然容许用户在限额内使用
硬限制:当达到限额时会提示用户,并强制终止用户的操做
Xfs_quota是专门针对xfs文件系统来管理quota磁盘配额服务来设置的命令
参数: -x 专家模式,让配置更多的复杂的操做
-c 以参数的形式设置要执行的命令
其中里面的参数 soft表示软限制,hard表示硬限制; i表示inode经过限制inode来限制文件建立的个数,b表示block经过限制block来限制文件的大小
此文章仅记录本身的一个学习过程;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