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比特币黄金BTG遭遇51%算力攻击事件,所谓51%攻击,就是用算力优点撤销本身已经发生的付款交易。若是有人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它可以修改本身的交易记录,这可使它进行双重支付;阻止区块确认部分或者所有交易;阻止部分或所有矿工开采到任何有效的区块。被51%算力攻击成功将会致使该加密货币的信用受损。算法
以前一直说比特币的安全不是代码自己实现的,代码只是实现了一个安全的必要条件,而不构成安全的充分条件,比特币的代码能够用来随便复制,新建一个币种,也能够起一个相似的名字,但没法复制比特币的安全壁垒(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其余不可复制技术和非技术因素)。BTG这次攻击只是即将发起的各类连环攻击的第一块儿,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安全
比特币的第一层安全壁垒由算力构成,目前全网有33E的算力在运算比特币,大概由300万台矿机组成,实时能够消耗三峡大坝产生的一半多的电力,对它发起51%双花攻击的成本在30亿美圆起跳,而可控收益有限,同时须要解决超大规模的硬件部署难度,不显山露水地完成数百万台矿机的采购和部署即便有了足额预算也极难实现。加密
因此黑客团体不会针对比特币下手,换一种选择,低算力的分叉币就容易得多了,不少小币种算力不外乎区区数个P(1000P=1E),固然,各个币种算法不一样,但大致上就两种挖矿设备(ASIC矿机和显卡矿机),设备通用性很是普遍,折算出来不少币种达到攻击门槛的总算力成本为比特币的万分之1、千分之一,也就说攻击成本骤降到30-300万美圆这个区间。此次BTG双花攻击直接获利1800万美圆,另外还有作空期货的间接收益,风险与收益比较对称。显然,黑客团体作了很是充分的准备,路线规划和方案实施分工通过此次试水式的论证,接下来,基于相同的团队和设备,将会逐步扫射更多的币种,如上所述,算力设备的通用性很高,不须要重复投资,彻底能够屡次利用,没有消耗性成本,加上技术储备的加强和方案的完善,以及这次顺利得手后的获利,使黑客团体没有收手的理由。接下来的攻击将会层出不穷,由于这是一个好生意,可持续性发展。blog
不少小币种技术实力薄弱,就是简单地拷贝代码,从新写的代码也漏洞百出,在之前没有专业攻击以前,就这么活着,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出现专业化流水线式的攻击,也就是早晚的事。市值排名100名以后的币种,由于算力不足都有可能被专业团队碾压式地攻击(这次被攻击的BTG市值排名27),随着攻击做业流水线的建成,范围和频度会还会加快,各类血洗。过去至关长的时期,你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搞几台电脑就能够创造并稳定运行虚拟货币,不少极小算力的币种好像也一直安然无恙,挖矿玩着,最终等来了一个炸弹。随着攻击事件的泛滥,这会向市场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不要觉得复制了比特币代码就有资格成为一种币,代码能够复制,价值没法拷贝。事件
如今第一批目标无疑是PoW币种,不论市值大小,就好像一种生意刚开始只有一家作,赚了钱以后可能就是几百家作,这个模式被开创出来,获利颇丰,那么大团队搞大币种,小团队搞小币种,全面开火,全面扫荡,不断血洗100遍,虽远必诛。一旦被攻击成功由于币价的下跌(这次BTG攻击初步跌去1/4),对矿个吸引力降低致使算力也流失,进一步下降攻击门槛,能够多刷,大中小团伙轮番上阵,只要有利可图,刷到归零方可罢休。这并不须要很复杂的逻辑推理,社会上各类生意都是这么铺开的。部署
接下来第二批目标就是PoS/DPoS或其余组合共识币种,我相信已经在研发当中,这些共识的代码稍为复杂,但所以潜在漏洞概率也更高,不少奇奇怪怪的规则,无利可图的状况下,没人有兴趣去研究它而已。一旦这个攻击造成产业化,谁先拿出可行的定制化方案,谁就能够先吃第一口。同样,模式走通后,很快就会全面开花,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比特币
这对整个虚拟货币市场而言,是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引起的洗盘动做,淘汰弱势公链币种,发币寄托于强势公链的头部效应会被加强,算力汇集化,加速技术分层的趋势。硬件
可是咱们要知道,这就是产业生态进化过程当中的一个残酷的景象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