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组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补充reduce、filter、flat...】|内附思惟导图

在ES6中新增了不少有利于快速开发的内容,好比咱们的箭头函数、解构赋值、拓展剩余运算符、class建立类、模版字符串......等等;javascript

同时数组和对象也新增了一些较为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以前写的数组中的16种经常使用方法说过还有一些方法后续补充,但一直到如今尚未兑现承诺,今天小芝麻就先把欠下的还上😄java

思惟导图

1、reduce

一、定义:

  • 接收一个函数做为累加器,数组中的每一个值(从左到右)开始缩减(是个数递减,不是值),最终计算为一个值。数组

    (通常用于求和;计数,本次返回的结果会做为下一次的上一次进行计算。)app

二、@params:callback,初始值

  • callback(必须):给数组中的每个元素依次执行传入的回调函数,不包括数组中被删除或从未被赋值的元素;
    • 回调函数的形参:接受四个参数:
      • 初始值(或者上一次回调函数的返回值),(必须)
      • 当前元素值,(必须)
      • 当前索引,(可选)
      • 调用 reduce 的数组。(可选)
  • 初始值(可选):做为第一次调用 callback函数时的第一个参数的值。
    • 若是没有提供初始值,则将使用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
    • 在没有初始值的空数组上调用 reduce 将报错。

注意:

  • 一、回调函数第一次执行时,accumulatorcurrentValue的取值有两种状况:若是调用reduce()时提供了initialValueaccumulator取值为initialValuecurrentValue取数组中的第一个值;
  • 二、若是没有提供 initialValue,那么accumulator取数组中的第一个值,currentValue取数组中的第二个值。
  • 三、若是没有提供initialValuereduce 会从索引1的地方开始执行 callback 方法,跳过第一个索引。若是提供initialValue,从索引0开始。

三、@return:

函数累计处理的结果函数

四、是否改变原数组:

不改变post

五、使用方法:

数组.reduce(callback(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index, array】), 【initialValue】)测试

  • 用【】表示能够省略

六、应用

应用1:求和

  • (不设置初始值时)
[0, 1, 2, 3, 4].reduce(function(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return accumulator + currentValue;
});
复制代码

callback 被调用四次,每次调用的参数和返回值以下表:ui

reduce返回的值就是最后一次回调返回值 10

  • (设置初始值时)
[0, 1, 2, 3, 4].reduce(function(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currentIndex, array){ 
    return accumulator + currentValue; 
}, 10 );
复制代码

callback 被调用五次,每次调用的参数和返回值以下表: this

应用2:累加对象数组里的值

要累加对象数组中包含的值,必须提供初始值,以便各项正确经过你的函数。spa

var initialValue = 0;
var sum = [{x: 1}, {x:2}, {x:3}].reduce(
    (accumulator, currentValue) => accumulator + currentValue.x
    ,initialValue
);

console.log(sum) // logs 6
复制代码

应用3: 将二维数组转化为一维

var flattened = [[0, 1], [2, 3], [4, 5]].reduce(
  function(a, b) {
    return a.concat(b);
  },
  []
);
// flattened is [0, 1, 2, 3, 4, 5]
复制代码

关于reduce暂且说这些,更多内容可参考MDN,Array.prototype.reduce(),里面写的很详细,小芝麻也是参考的MDN整理的😄

2、filter

一、定义:过滤

返回数组中条件成立项,把不成立的过滤掉,若是回调函数返回true,就把这一项放到新数组中返回

二、@params:callback,thisArg

  • callback(必须):用来测试数组的每一个元素的函数。返回 true 表示该元素经过测试,保留该元素,false 则不保留。
    • 回调函数的形参:它接受三个参数:
      • 元素的值,(必须)
      • 元素的索引,(可选)
      • 被遍历的数组自己,(可选)
  • thisArg(可选):改变this指向
    • 执行 callback 时,用于 this 的值。

三、@return:

一个新的、由经过测试的元素组成的数组,若是没有任何数组元素经过测试,则返回空数组。

四、是否改变原数组:

不改变原数组;

五、使用方法:

var newArray = 数组.filter(callback(element, 【index, array】), 【thisArg】)

  • 用【】表示能够省略

注意:

  • 一、filter 遍历的元素范围在第一次调用 callback 以前就已经肯定了。
  • 二、在调用 filter 以后被添加到数组中的元素不会被 filter 遍历到。
  • 三、若是已经存在的元素被改变了,则他们传入 callback 的值是 filter 遍历到它们那一刻的值。
  • 四、被删除或历来未被赋值的元素不会被遍历到。

六、应用:

应用1: 筛选排除全部较小的值

下例使用 filter 建立了一个新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由原数组中值大于 10 的元素组成。

function isBigEnough(element) {
  return element >= 10;
}
var filtered = [12, 5, 8, 130, 44].filter(isBigEnough);
// filtered is [12, 130, 44] 
复制代码

应用2: 在数组中搜索

下例使用 filter() 根据搜索条件来过滤数组内容。

var fruits = ['apple', 'banana', 'grapes', 'mango', 'orange'];

/** * 基于搜索条件(查询)的数组筛选项 */
function filterItems(query) {
  return fruits.filter(function(el) {
      return el.toLowerCase().indexOf(query.toLowerCase()) > -1;
  })
}

console.log(filterItems('ap')); // ['apple', 'grapes']
console.log(filterItems('an')); // ['banana', 'mango', 'orange']
复制代码

参考自:MDN,Array.prototype.filter()

3、find

对应的findIndex方法,与find用法都相同,只不过返回的第一次知足条件哪一项的索引,就不单独介绍啦😄

一、定义:

从左到右循环,直到找到知足条件的那一项,把这项返回;若是没有找到,那么返回undefined;

二、@params:callback,thisArg

  • callback(必须):在数组每一项上执行的函数,
    • 回调函数的形参:它接受三个参数:
      • 元素的值,(必须)
      • 元素的索引,(可选)
      • 被遍历的数组自己,(可选)
  • thisArg(可选):改变this指向
    • 执行 callback 时,用于 this 的值。

三、@return:

数组中第一个知足所提供测试函数的元素的值,不然返回 undefined。

四、是否改变原数组:

不改变原数组

五、使用方法:

数组.find(callback(element, 【index, array】), 【thisArg】)

  • 用【】表示能够省略

注意:

  • 一、在第一次调用callback函数时会肯定元素的索引范围,所以在 find方法开始执行以后添加到数组的新元素将不会被 callback函数访问到。
  • 二、若是数组中一个还没有被callback函数访问到的元素的值被callback函数所改变,那么当callback函数访问到它时,它的值是所访问到的当前值。
  • 三、被删除的元素仍旧会被访问到,可是其值已是undefined了。

六、应用:

寻找数组中的质数

下面的例子是从一个数组中寻找质数(若是找不到质数则返回undefined

function isPrime(element, index, array) {
  var start = 2;
  while (start <= Math.sqrt(element)) {
    if (element % start++ < 1) { return false; } } return element > 1; } console.log([4, 6, 8, 12].find(isPrime)); // undefined, 没有找到 console.log([4, 5, 8, 12].find(isPrime)); // 5 复制代码

参考自:MDN,Array.prototype.find()

4、some

一、定义:

在数组中只要有一项条件成立就返回true,若是都不成立就返回false

二、@params:

  • callback(必须):在数组每一项上执行的函数,
    • 回调函数的形参:它接受三个参数:
      • 元素的值,(必须)
      • 元素的索引,(可选)
      • 被遍历的数组自己,(可选)
  • thisArg(可选):改变this指向
    • 执行 callback 时,用于 this 的值。

三、@return:

  • true
  • false

四、是否改变原数组:

不改变原数组

五、使用方法:

数组.some(callback(element, 【index, array】), 【thisArg】)

  • 用【】表示能够省略

注意:

  • 一、some() 遍历的元素的范围在第一次调用 callback. 前就已经肯定了。
  • 二、在调用 some() 后被添加到数组中的值不会被 callback 访问到。
  • 三、若是数组中存在且还未被访问到的元素被 callback 改变了,则其传递给 callback 的值是 some() 访问到它那一刻的值。
  • 四、已经被删除的元素不会被访问到。

5、every

用法基本与some 相同,与some 的区别就是:some是找到一个符合的就返回trueevery是找到一个不符合的就返回false

一、定义:

数组的每项都必须知足回调函数的条件(返回true),只要有一个不知足,就返回false

二、@return:

找到第一个返回false的值;就再也不向后继续查找;返回一个布尔值;若是全部的成员的回调都返回true,这个结果就是true

6、flat

一、定义:

按照一个可指定的深度递归遍历数组,并将全部元素与遍历到的子数组中的元素合并为一个新数组返回。

二、@params:

  • depth(可选) : 深度
    • 指定要提取嵌套数组的结构深度,默认值为 1。

三、@return:

一个包含数组与子数组中全部元素的新数组。

四、是否改变原数组:

不改变原数组

五、使用方法:

var newArray = 数组.flat([depth])

var arr1 = [1, 2, [3, 4]];
arr1.flat(); 
// =>[1, 2, 3, 4]

var arr2 = [1, 2, [3, 4, [5, 6]]];
arr2.flat();
// =>[1, 2, 3, 4, [5, 6]]

var arr3 = [1, 2, [3, 4, [5, 6]]];
arr3.flat(2);
// =>[1, 2, 3, 4, 5, 6]
复制代码

注意:

  • 一、使用 Infinity,可展开任意深度的嵌套数组
//使用 Infinity,可展开任意深度的嵌套数组
var arr4 = [1, 2, [3, 4, [5, 6, [7, 8, [9, 10]]]]];
arr4.flat(Infinity);
// => [1, 2, 3, 4, 5, 6, 7, 8, 9, 10]
复制代码
  • 二、flat() 方法会移除数组中的空项:
var arr4 = [1, 2, , 4, 5];
arr4.flat();
// => [1, 2, 4, 5]
复制代码

参考自:MDN

数组的方法补充就到这里了,还有一些不是很经常使用的方法,没有在这里一一例举啦~~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