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Redis,就不得不说下NoSQL(Not Only SQL),具体细节建议直接百度查看。redis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这句话摘抄自百度,已经充分的介绍了Redis,那么Redis主要用来作一些什么呢?在之后咱们会有适当的介绍。shell
在macOS下面安装Redis,咱们须要如下几步:数据库
首先咱们在浏览器中打开官网并下载Redis,拿到Redis的压缩包后,咱们直接在访达中打开路径/usr/local
。浏览器
我我的喜欢将版本号中的·换成下划线_。因此我建立了redis_4_0_10
文件夹来存放Redis安装压缩包里面全部内容。缓存
先进行编译测试,终端中切换到Redis目录,而后执行命令sudo make test
。我这一步出现了一些报错信息主体信息是:(file "tests/helpers/bg_complex_data.tcl" line 10)] [lindex $argv 3]"
,具体的信息就不贴了,毕竟体量太大。百度了一下,你们说这个报错没有影响(本人10.13.5黑苹果)。安全
接着开始安装,在终端输入命令sudo make install
,通常来讲这里会安装成功。若是安装失败请对应错误信息Google。bash
在redis目录下创建bin,etc,db三个目录。网络
//使用这几个命令的前提是你还在这个安装目录中,不然你须要再次切换到这个redis目录
mkdir bin
mkdir etc
mkdir db
复制代码
把/usr/local/redis/src目录下的mkreleasehdr.sh,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rdb, redis-cli, redis-server拷贝到bin目录。拷贝 redis.conf 到 /usr/local/redis_4_0_10/etc下。app
修改redis.conf以下:异步
#修改成守护模式
daemonize yes
#设置进程锁文件
pidfile /usr/local/redis_4_0_10/redis.pid
#端口
port 6379
#客户端超时时间
timeout 300
#日志级别
loglevel debug
#日志文件位置
logfile /usr/local/redis_4_0_10/log/log-redis.log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链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做,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能够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若是为了节省CPU时间,
#能够关闭该#选项,但会致使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路径
dir /usr/local/redis_4_0_10/db/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做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状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若是不开启,可能
#会在断电时致使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由于 redis自己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因此有
#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
appendonly no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做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做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复制代码
这个配置文件也是网上找的。-_-!
接着咱们使用这个配置来启动redis。
这里我写了个脚原本运行,省得每次都要输入命令。
#先切换到咱们的redis目录,再使用配置文件启动redis
cd /usr/local/redis_4_0_10
./bin/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复制代码
这样咱们完成了基本的redis安装和配置。 剩下的redis命令适当百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