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义:Electron 是一个使用 JavaScript, HTML 和 CSS 等 Web 技术建立原生程序的框架,它负责比较难搞的部分,你只需把精力放在你的应用的核心上便可. 简单的说既为 使用前端HTML,CSS,JS+Node.js+chrome浏览器内核构建的跨平台桌面端应用,你只须要关注页面逻辑的实现,便可快速构建跨平台桌面应用前端
vue create pc
//启动项目,看是否能够正常跑起来
npm run serve
复制代码
我以为仍是是不选Linter的好哈,我的见解 vue
vue add vue-cli-plugin-electron-builder //推荐安装方式,具体为啥? 不着
复制代码
有关 介绍,请关注 www.npmjs.com/package/vue… 这一步安装会很是慢,且可能安装失败,多试几回啦,而且这一步会改变咱们的目录结构哈chrome
安装完成之后,以下图,表示安装成功 由于是装过了,全部成这样子了,哈哈,只要不报错,既表明安装成功 vue-cli
![]()
yarn electron:serve
复制代码
yarn electron:build
复制代码
打包结果:npm
通常在不进行任何配置的状况下,打包完自动存在dist_electron文件夹下,默认名字为pc setup 0.1.0json
嗯 你已经成功的运行并打包生成桌面端了浏览器
通过第一步,虽然能够打包完成一个桌面端应用了,但你会发现 你打包的应用双击安装后,不会让你作任何自定义安装选择,既进行看快速安装服务,这样是很不任性化的,下面咱们进行自定义的安装配置:bash
在根目录新建 vue.config.js,也就是俗称的vue 的配置文件,内容以下(功能请看注释)微信
module.exports = {
pluginOptions: {
electronBuilder: {
builderOptions: {
"appId": "com.example.app", //ID 不用解释吧?
"productName":"APP",//项目名,也是生成的安装文件名,即aDemo.exe
"copyright":"Copyright © 2019",//版权信息
"directories":{
"output":"./dist"//打包后的输出文件路径
},
"win":{//win相关配置
"icon":"./favicon.ico",//图标,当前图标在根目录下,注意这里有个坑
"target": [
{
"target": "nsis",//利用nsis制做安装程序
"arch": [
"x64"//64位
]
}
]
},
"nsis": {
"oneClick": false, // 是否一键安装
"allowElevation": true, // 容许请求提高。 若是为false,则用户必须使用提高的权限从新启动安装程序。
"allowToChangeInstallationDirectory": true, // 容许修改安装目录
"installerIcon": "./favicon.ico",// 安装图标
"uninstallerIcon": "./favicon.ico",//卸载图标
"installerHeaderIcon": "./favicon.ico", // 安装时头部图标
"createDesktopShortcut": true, // 建立桌面图标
"createStartMenuShortcut": true,// 建立开始菜单图标
"shortcutName": "APP", // 图标名称(也就是应用建立后的桌面快捷方式名称)
},
}
}
}
}
复制代码
若是项目运行或者打包过一次之后,再进行打包的时候,会报以下错误: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