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线程的状态分为6种。java
- 初始(NEW):新建立了一个线程对象,但尚未调用start()方法。
- 运行(RUNNABLE):Java线程中将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两种状态笼统的称为“运行”。线程对象建立后,其余线程(好比main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的使用权,此时处于就绪状态(ready)。就绪状态的线程在得到CPU时间片后变为运行中状态(running)。
3. 阻塞(BLOCKED):表示线程阻塞于锁。
4. 等待(WAITING):进入该状态的线程须要等待其余线程作出一些特定动做(通知或中断)。
5. 超时等待(TIMED_WAITING):该状态不一样于WAITING,它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后自行返回。多线程
- 终止(TERMINATED):表示该线程已经执行完毕。
这6种状态定义在Thread类的State枚举中,可查看源码进行一一对应。并发
实现Runnable接口和继承Thread能够获得一个线程类,new一个实例出来,线程就进入了初始状态。ide
线程调度程序从可运行池中选择一个线程做为当前线程时线程所处的状态。这也是线程进入运行状态的惟一的一种方式。函数
阻塞状态是线程阻塞在进入synchronized关键字修饰的方法或代码块(获取锁)时的状态。工具
处于这种状态的线程不会被分配CPU执行时间,它们要等待被显式地唤醒,不然会处于无限期等待的状态。性能
处于这种状态的线程不会被分配CPU执行时间,不过无须无限期等待被其余线程显示地唤醒,在达到必定时间后它们会自动唤醒。this
但不释放对象锁
,millis后线程自动苏醒进入就绪状态。做用:给其它线程执行机会的最佳方式。线程运行的过程会产生不少信息,这些信息都保存在Thread类中的成员变量里面,常见的有:
a.线程的ID是惟一标识getId()
b.线程的名称:getName(),若是不设置线程名称默认为“Thread-xx”
c.线程的优先级:getPriority,线程优先级从1-10,其中数字越大表示优先级别越高,同时得到JVM调度执行的可能性越大,JDK内置了三种常见的状态:spa
`//最小优先级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IN_PRIORITY = 1; //通常优先级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NORM_PRIORITY = 5; //最大优先级 public final static int MAX_PRIORITY = 10;`
通常不推荐设置线程的优先级,若是进行设置了非法的优先级程序就会出现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异常。线程
继承Thread类。
步骤:
1,定义一个类继承Thread类。
2,覆盖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3,直接建立Thread的子类对象建立线程。
4,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并调用线程的任务run方法执行。
能够经过Thread的getName获取线程的名称 Thread-编号(从0开始)
主线程的名字就是main。
class Demo extends Thread { /** *线程名称 */ private String name; Demo(String name) { //父类构造函数,改线程的名称 super(name); //this.name = name; } //***run方法中定义就是线程要运行的任务代码。***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x=0; x<10; x++) { //for(int y=-9999999; y<999999999; y++){} System.out.println(name+"....x="+x+".....name="+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class Thread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1 = new Demo("旺财"); Demo d2 = new Demo("xiaoqiang"); d1.start();//开启线程,调用run方法。 d2.start(); System.out.println("over...."+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当该类有本身父类的时候,经过实现Runnable接口,覆盖run方法。(经常使用)
步骤:
1,定义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覆盖接口中的run方法,将线程的任务代码封装到run方法中。
3,经过Thread类建立线程对象,并将Runnable接口的子类对象做为Thread类的构造函数的参数进行传递。
为何?由于线程的任务都封装在Runnable接口子类对象的run方法中。
因此要在线程对象建立时就必须明确要运行的任务。
思想:将线程的任务经过Runnable接口封装成了对象。
4,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开启线程。
实现Runnable接口的好处:
1,将线程的任务从线程的子类中分离出来,进行了单独的封装,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将任务封装成对象。
2,避免了java单继承的局限性。
//extends Fu //准备扩展Demo类的功能,让其中的内容能够做为线程的任务执行。 //经过接口的形式完成。 class Demo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 show(); } public void show() { for(int x=0; x<20; x++)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x); } } }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 = new Demo(); Thread t1 = new Thread(d); Thread t2 = new Thread(d); t1.start(); t2.start(); } }
实现Callable接口
与使用Runnable相比, Callable功能更强大些
1 相比run()方法,能够有返回值
2 方法能够抛出异常
3 支持泛型的返回值
4 须要借助FutureTask类,好比获取返回结果
Future接口
1 能够对具体Runnable、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取消、查询是
否完成、获取结果等。
2 FutrueTask是Futrue接口的惟一的实现类
3 FutureTask 同时实现了Runnable, Future接口。它既能够做为 Runnable被线程执行,又能够做为Future获得Callable的返回值
//1.建立一个实现Callable的实现类 class Stu implements Callable { //2.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须要执行的操做生命call()中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int sum=0; for (int i = 1; i <=100; i++) { if(i % 2 == 0){ System.out.println(i); sum += i; } } return sum; } } public class Ban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建立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 Stu stu = new Stu(); //4.将此Call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做为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建立FutureTask的对象 FutureTask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stu); //5.FutureTask的对象做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的构造器中建立Thread,并调用start()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try { Object sum = futureTask.get(); System.out.println("总和为"+su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使用线程池
背景:常常建立和销毁、使用量特别大的资源,好比并发状况下的线程, 对性能影响很大。
思路:提早建立好多个线程,放入线程池中,使用时直接获取,使用完 放回池中。能够避免频繁建立销毁、实现重复利用。相似生活中的公共交 通工具。
好处:
1提升响应速度(减小了建立新线程的时间);
2下降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线程,不须要每次都建立);
3便于线程管理;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建立并使用多线程的第四种方法:使用线程池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100; i++) { if(i % 2 ==0){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i); } } } } public class Thread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提供指定线程的数量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设置线程的属性 ThreadPoolExecutor service1= (ThreadPoolExecutor) service; //service1.setMaximumPoolSize(15); //service1.setCorePoolSize();*/ // 2.将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做为形参传递给ExecutorService的submit()方法中,开启线程 // 并执行相关的run() service.execute(new MyThread());//适用于Runnable //service.submit();适用于Callable // 3.结束线程的使用 service.shutdow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