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一个去中心化的文学故事

啊,SCP并非某个币种的简称。SCP基金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该组织受全球各主要国家政府的受权和委托,不受司法管辖权干涉,主要职能是处理可能危害到人类种群生存和发展的超天然事件和个体。SCP指的是基金会的主要任务:Secure(控制),Contain(收容),Protect(保护)。网络

固然,以上都是虚构的。SCP基金会实质上是一个小说故事集,只不过和其余文学做品不一样的是,SCP基金会是一个群体创做做品,任何人均可觉得SCP基金会添加新的档案内容。区块链

2007年,一个ID为“Moto42”的网友在美国匿名论坛4chan上发布了一篇帖子,以机密档案的形式虚构了SCP基金会这个组织,并添加了SCP的第一篇档案:SCP-173。这篇档案描述了一个危险神秘生物,当人类与SCP-173同处一室时,必须时刻与SCP-173保持目光接触(即便是眨眼也不行),不然会遭到SCP-173的瞬间攻击而死亡。所以如需进入SCP-173的收容房间,人数不得少于3人,并须要在眨眼前相互给予提示。加密

 

(网友创做的SCP-173萌化形象(右为173),图为173进行攻击的瞬间。173的造型源自日本艺术家加藤泉2004年的雕塑做品《无题》)blog

“须要时刻保持目光接触“这种特别而新奇的设定,加上机密档案式的文体,以及SCP-173略带诡异的造型,使得很多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人也开始创做其余的SCP项目档案。11年间,SCP的档案数量已经超过4000份,影响力遍布全球,拥有包括中文在内的13种语言的子社区。事件

 

(SCP基金会中文站)文档

看到这里你或许明白了,为何说SCP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文学故事“。Moto42虽然创造了SCP,但现在他对于SCP来讲已经无足轻重,任何一个做者都没法对SCP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做用,就像早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中本聪同样。get

SCP基金会是文学创做中一个特殊的例子,纵观文学创做史,这样的群体创做例子很是少见,达到SCP这种规模的更是百里挑一。由于文学自身的特性,去中心化的精神彷佛很难在文学领域获得贯彻。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在如此困难的土壤中也能成功,SCP彷佛能够给一个去中心化网络的建设提炼出一些要点。社区

1. 标准化class

SCP的内容大部分是以档案形式存在的,所以每一篇SCP文档的结构都是基本固定的,而具体的写做格式也有着详细的规定。一方面,这下降了创做者的门槛,做者能够直接按照固定结构来填充文档,这显然比彻底本身构思来得简单的多。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有利于文风的统一,不一样做者的做品文风大异,从而产生割裂感和违和感的这种状况就不那么容易出现了。效率

 

(SCP关于写做风格的统一说明)

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其功能和目的可能存在很是大的差别,但不管如何,标准化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思路。尤为是智能合约,经过标准化来实现效率的提高,如何作到逻辑完整、方便使用,将会是影响实际参与度的重点。

2. 质量控制/生态建设

创做者的水平良莠不齐,SCP怎样保证其档案的质量呢?一方面,SCP的题材有着自动筛选功能,有着必定的门槛,看热闹的路人做者和搞破坏的低素质做者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SCP有着社群投票机制,每一篇新的SCP文档都会接受投票,若是文档得分达不到标准,这篇文档就会被删除。

 

(若是一篇文档在发布30天内得分仍低于+10分,就极可能会被删除。能够看到这个标准仍是比较高的)

对于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来讲,生态建设也是很是重要的。资金融通的网络,须要控制底层资产;社区型的网络,须要控制社区成员的组成。而SCP的投票机制,则与DAO有着殊途同归之妙,是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应对变化,解决分歧的主要手段。

3. 全球化

若是SCP只在美国传播,基金会确定不会有今天的魅力。一个全球性的神秘组织,固然比一个偏居一隅的机构格局更大,更具备拓展性和吸引力。拥有全球的拥趸,也让SCP基金会看起来更真实,参与者的代入感也越强。

全球化也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精神。一方面,全球化可让去中心化网络的参与者更加多元,更容易造成网络效应;另外一方面,全球化也能够加强网络抵抗风险的能力,尤为是目前政策还不明朗的状况下。

4. 坚持

SCP发展至今,用了11年。部分场景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固然用不了这么久,可是坚持自身的价值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所必须作的。SCP会被人嘲笑是“一群无聊者的自嗨“,区块链也会经受无数“骗子”“传销”的质疑。面对这些,不光是说两句“坚持”,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网络的参与者创建信心,增强他们对于网络价值的理解,并对外作出正确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

群体创做文学发展至今,还是举步维艰。曾经风靡一时的九州,仍是由于去中心化程度不够,已经成为历史;后起的十华录,也面临着中国传统仙侠题材拓展性不强的自然限制。而更多的群体创做做品,每每散落于网络的角落,留下一个个“1999圣战”“749局”“507所”的传说,只待有兴趣的人的发现。

 

(曾经九州读者的共同口号。不过现在,九州早已不在)

毕竟,SCP基金会只是个个例。而发展中的区块链技术,虽然和群体创做有着一样的精神,但彷佛却并不能有助于群体创做的发展。不过,咱们仍但愿两者都能在将来取得长足发展,也期待区块链技术能被用于著做权维护、反抄袭等领域,让咱们看到更多的优秀的文学做品。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