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软件测试的流程):
1)需求分析:确认需求范围,功能点
2)测试计划:制定时间表(人,时间,作什么)
3)测试设计,测试开发:编写测试用例
4)测试执行:执行测试和缺陷管理
5)测试评估:结论(经过或不经过)、缺陷分析
缺陷的管理包括描述一个bug和缺陷的生命周期。
2.如何描述一个bug:
1)发现问题的版本
2)问题的出现环境
3)错误重现的步骤
4)预期行为的描述
5)错误行为的描述
6)其余(如:故障的分类:功能故障,界面故障,兼容性故障)
7)不要把多个bug放在一块儿
bug级别:崩溃,严重,通常,次要
例如:
缺陷标题:163免费邮箱注册提交失败
发现版本:v1.0.0.1
出现环境:win10+谷歌11浏览器
严重级别:严重
操做步骤:1)打开网易163网站,2)点击免费注册邮箱3)输入相关信息 4)点击提交
预期结果:页面提示“发送成功”
错误结果:页面提示“发送失败”
3.缺陷的生命周期:
缺陷的状态(流程图见课件):
1)New,新发现的bug(测试人员操做)
2)Open,由研发经理,开发人员确认是一个bug(敏捷省略开发人员确认这一环节)
3)Fixed,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后标识为修改状态(研发人员操做)
4)Rejected,若是认为不是bug,则拒绝修改(研发人员操做)
5)Delay,若是认为暂时不须要修改或暂时不能修改,则延迟修改(研发人员操做)
6)Closed,修改状态的bug经测试人员的回归测试经过,则关闭bug(测试人员操做)
7)Reopen,若是验证bug依然存在,则须要从新打开bug,开发人员从新修改(测试人员操做)
两个无效缺陷:new->Open->Closed和new->Open->Rejected->Closed
4.如何开始第一次测试(进入公司以后)
1)学习测试的研发的文档学习。
2)学习测试的要求和规范。
3)沟通最重要
5.如何发现更多的bug
1)软件测试一样存在二八原则,80%的故障集中于20%的模块,若是某部分问题较多,增强测试广度和深度
2)开发人员也存在二八原则,80%的故障集中于20%的开发人员,若是某些开发人员bug较多,增强他开发模块的测试广度和深度。
3)多进行逆向思惟和发散性思惟
4)不要局限于用例和需求文档
5)尽早介入项目
6.和研发人员产生争执怎么办?
1)先检查自身,是否bug描述不清楚
2)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
3)Bug定级有理有据
4)提升自身的技术和业务水平
5)找第三方介入(经理等)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