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 过后诸葛亮(团队)


所属课程 软件工程1916|W(福州大学)
做业要求 Alpha 过后诸葛亮(团队)
团队名称 待就业六人组

1、团队信息

  • 团队名称:待就业六人组
  • 团队描述: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 队员信息:
队员学号 队员昵称 我的博客地址 备注
221600306 XRK http://www.cnblogs.com/XR-K/
221600307 Yellye http://www.cnblogs.com/CloudLong/
221600315 黎焕明 http://www.cnblogs.com/lihuanming/
221600319 Litm http://www.cnblogs.com/litm/
221600327 oirving http://www.cnblogs.com/oirving/
221600329 supermingjun http://www.cnblogs.com/supermingjun/ 组长

2、设想和目标

  1. 咱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认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html

    软件想要解决的问题:想要改变目前福州大学校园招聘信息只能经过网站单项发布,传播不广,缺少互动的现状,提供一个对等的信息发布平台,企业能够发布、审核招聘相关信息,用户能够获取信息、报名应聘。一个平台,把以前繁杂的步骤化繁为易,让招聘变得更加高效、快捷。git

    团队对于软件定义清楚,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充分且清晰的描述:详见选题报告之真实用户调研和用户场景分析github

  2. 咱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作到了几个?)算法

    原计划Alpha阶段完成功能:详见需求规格说明书博文之预期计划,在十天的Alpha冲刺中,咱们完成了原定计划中全部功能。团队合格的完成了Alpha冲刺。数据库

有什么经验教训?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整个冲刺阶段进展还算顺利,若是历史重来一遍,咱们会把项目文档写得更加详细。编程

3、计划

  1.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作计划?后端

    alpha冲刺以前,通过了选题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原型设计、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阶段,咱们对alpha作了详细的规划。服务器

  2.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一样意见的?数据库设计

    举手表决ide

  3. 你原计划的工做是否最后都作完了? 若是有没作完的,为何?

    作完了,毕竟五一假期团队成员,牺牲了假期,全程在开发。

  4. 有没有发现你作了一些过后看来不必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

  5.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没有

  6.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何没有估计到?

    因为明确的分工,合理的计划安排,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了。

    没有什么风险是前期没估计到,后面才发现的。

  7.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做用么?

    冲刺的十天里,前六天都在上课,白天基本没时间用于开发,后四天在五一假期,部分组员回家,往返学校都须要时间。这些应该都是缓冲区。

  8. 未来的计划会作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每一个人都应明确缓冲区的具体时间段,不要在缓冲区之外的时间仍在休息

咱们学到了什么?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咱们会让安卓开发的组员,更早的对安卓开发进行学习。

4、资源

  1. 咱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硬件资源充足,团队成员开发环境冲刺第一天所有完成搭建。

    人力资源充足,团队成员基本擅长Java,其中有3我的开发过安卓应用。咱们团队是为数很少的有女生的团队(并且有两个),女生在UI开发方面比较有优点。

    学习资料:github上有不少开源的项目能够学习和借鉴,另外助教也很热心提供各方面的解答。

  2.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余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咱们将每一个功能划分为UI,交互和接口三个部分,分别由UI设计人员,安卓开发人员,后端开发人员进行开发。根据每一个任务的难度和类型分配给每一个人,最后肯定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及其资源。

  3.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须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测试时间不足,此次的alpha冲刺过程,由于一大半时间在上课,一大半时间在假期,每一个组员都有本身的事情,全部对于项目的开发,团队几乎全程在赶进度,在测试时间上时间并不充分。

    美工设计和文案很重要,在原型设计的时候,咱们没有特别的重视,此次的alpha冲刺,界面主要是根据原型开发,在答辩的过程当中,广泛被评论UI能够继续美化。

  4. 你有没有感到你作的事情可让别人来作(更有效率)?

    此次团队分工主要是:

    221600307 负责原型UI设计和测试

    221600306 和 221600327 负责学生端APP开发

    221600329 负责企业端APP开发

    221600315 负责Java后端接口开发

    221600319 负责Java后端算法设计

    虽然221600307 和 221600327 没有安卓开发经历,可是我仍是把他们放在了安卓开发上,由于每一个组员的能力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擅长的也不一样。但不能由于一我的作事更有效率,就把每件事都交他作。并且原本Learning by doing 这个思想就贯穿在咱们此次软工实践当中,这样的安排可能会促进他们学习。

有什么经验教训?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团队继续增强沟通,增强互助,任务分配明确且尽可能均等,避免有人任务太重,有人悠闲。

5、变动管理

  1. 每一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动的消息?

    沟通的渠道很是多,天天的会议,QQ群及时聊天等,并且咱们团队成员四个男生宿舍邻近,两个女生也在同一个宿舍,若是变动的消息,都能及时通知到每个人。

  2. 咱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根据实现难度和每一个功能相互的关系,好比没有登陆注册功能,那其余功能有什么用?没有岗位信息发布功能,那对岗位的简历投递功能有什么用?而后经过开会讨论共同商议决定的。

  3.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作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4. 对于可能的变动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没有,紧急状况全靠加班。

  5. 员工是否可以有效地处理意料以外的工做请求?

    在alpha冲刺阶段没有遇到意料以外的工做请求

咱们学到了什么?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提早制定好变动应急计划。

6、设计/实现

  1. 设计工做在何时,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是在需求分析作完以后开始的。由组长牵头,全组人共同完成的。

    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选。

  2. 设计工做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状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没有遇到这种状况,团队开会以后都能肯定下来方案。

  3.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余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备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如今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团队运用了单元测试、UML等工具帮助实现。

    有效。单元测试有效地帮助验证了程序中的每一项功能的正确性,UML经过用例驱动,帮助咱们把现实中的问题抽象成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案,以便进一步的编码。

    在需求分析以后,根据老师和助教的建议,咱们更新了部分的UML类图。

  4.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何?在发布以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何咱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状况?

    在简历建立和投递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主要是由于数据库对时间的数据类型,接口返回的时间的数据类型,安卓APP中所使用时间的数据类型,不一样,致使频频出现类型转换等错误。

    在答辩的时候,发现学生端获取的岗位信息中的标签和企业发布的岗位信息的标签有出入,缘由是企业端和学生端所使用的的标签数据版本不一致,致使部分标签序号没有对应上。后面将统一从服务器获取最新的标签表,来解决这个问题。

  5.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代码复审由审查者评审代码的格式、风格、命名是否符合规范。
    由于咱们的代码规范是根据阿里巴巴Java编写规范制定的,因此咱们给idea装上阿里巴巴的规范plugin,进行检测。

咱们学到了什么?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咱们学到了如何用测试工具辅助设计和实践。
若是历史重来一遍,咱们会多应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代码的测试和复审。

7、测试/发布

  1.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何没有?

  2.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3.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有。具体使用工具可在测试篇博客查看。

  4.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做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开发时在Android Studio上进行了实时的性能监测,开发完成后也使用Jprofile对代码性能进行了测试,itest对手机安卓端应用进行了性能测试。

  5. 在发布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发布最新版本后因为一个日期解析错误因此点击求职意向模块就闪退,后来加急抢修了。有惊无险。

咱们学到了什么? 若是重来一遍, 咱们会作什么改进?

实时对模块进行测试和最终进行集成测试很是必要,可少走不少弯路。若是重来一遍会更早开始制定测试计划,提早开始进行测试工做。

8、团队的角色,管理,合做

  1. 团队的每一个角色是如何肯定的,是否是人尽其才?

    此次团队分工主要是:

    221600307 负责原型UI设计和测试

    221600306 和 221600327 负责学生端APP开发

    221600329 负责企业端APP开发

    221600315 负责Java后端接口开发

    221600319 负责Java后端算法设计

    在分工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团队成员每一个人的优点,好比221600319喜欢爬虫,221600315热衷Java,22160030六、221600329都有安卓开发经历,221600307有美工基础等等。

  2.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由于部分红员对一些技术是新学习的,团队一些大佬会常常为他们解惑。特别的,咱们有一个小组成员221600315,较熟悉github相关操做,出现github相关问题,他都会热心帮助,做为组长,我感受现阶段咱们团队的氛围良好~

  3.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做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没有出现相关问题,若是出现,会开会集体讨论解决。

  4. 每一个成员明确公开地表示对成员帮助的感谢 :

    221600329 : 我感谢K哥对个人帮助,由于他是咱们组的中流砥柱,一我的撑起了后端的一片天。

    221600306:我感谢K哥对个人帮助,在写先后端交互的时候有不懂的地方均可以问他。而后Git版本控制本身不是很熟悉,对于有冲突的地方就很手足无措,都是K哥教的好,如今均可以本身解决冲突分支 了!

    221600307:和其余队友同样,我也要感谢K哥对个人帮助,做为团队中名副其实的大佬,他在团队中起到了很大的做用,对个人帮助也不言而喻。另外就是个人室友小榕,咱们俩常常在一块儿,遇到困难一 般都是问她,总能帮我解决问题。

    221600315:和你们同样,我也要感谢K哥,感谢他给个人帮助,以及感谢各位团队成员齐心合力,才能完成本次做业,但愿你们在β冲刺依旧可以齐心合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221600327: 首先仍是感谢K哥,他教会了我不少,基本有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跟他探讨。还有就是感谢团队成员的一块儿努力和理解,团队氛围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很幸运能跟这么棒的同窗在一个团队。

    221600319: 我感谢k哥对个人帮助,github以前几乎没有用过,这一次开始用的时候

9、总结

1.你以为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一个档次?

输入可重复级(Repeatable)档次。

2.你以为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个阶段?

磨合-->规范

3.你以为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团队成员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和协做。

10、讨论的照片

11、队员交换状况

任务交接

  • 此前我(221600307)在组内负责的工做是客户端UI设计和测试,原计划是β阶段优化界面,在队员搭建的界面结构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UI原型,使页面更加美观,并继续完成测试工做。所以对于新队员的学习建议是:
  • 学习简单的测试和Android开发,对Android界面编写尽可能熟悉,并仔细查看以前的文档和原型。
  • 组内不少同窗对于Android开发很熟悉,因为不清楚新成员对Android的掌握程度,因此但愿比较擅长的同窗能带着新成员一块儿学习。

培养计划

  • 原成员是UI设计和测试人员,因此咱们对新成员制订了下面的学习计划。
  • 学习基本的安卓六大布局。
  • 带领新成员阅读文档、编码规范和原型设计。
  • 让新成员了解接下来的Beta阶段的功能需求,使其加快融入小组
  • 原成员带领新成员学习简单的测试,使其可以作好原成员的测试工做。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
本站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