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介绍web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相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与memcached同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做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而且在此基础上实现master-slave(主从)同步。redis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分场合能够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做用。它提供了Java,C/C++,C#,PHP。JavaScript,Perl,Object-C,Python,Ruby等客户端,使用很方便。数据库
●简单比较Redis与Memcached的区别:缓存
一、Redis不只仅支持简单的k/v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服务器
二、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网络
三、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能够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能够再次加载进行使用。session
●在redis中,并非全部的数据都一直存储在内存中,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Redis只会缓存全部的key信息,若是Redis发现内存的使用量超过了某一个阀值,将触发swap的操做,Redis根据“swappability = age*log(size_in_memory)”计算出哪些key对应的value须要的swap到磁盘,而后将这些key对应的value持久化的磁盘中,同时在内存中清除。这种特性使得Redis能够保持超过其余机器自己内存大小的数据。固然,机器自己的内存要可以保持全部的key,由于这些数据是不会进行swap操做的数据结构
●当从Redis中读取数据的时候,若是读取的key对应的value不在内存中,那么Redis就须要从swap文件中加载相应数据,而后再返回给请求方并发
█如何保持session会话app
●目前,为了方便web能适应大规模的访问,须要实现应用的集群部署。集群最有效的方案就是负载均衡,而实现负载均衡用户每个请求都有可能被分配到不固定的服务器上,这样咱们首先要解决session的统一来保证不管用户的请求被转发到那个服务器上都能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即须要实现session的共享机制。
●在集群系统下实现session统一有如下几种方案:
一、请求精肯定位:sessionsticky,例如基于访问ip的hash策略,即当前用户的请求都集中定位到一台服务器中,这样单台服务器保存了用户的session登陆信息,若是宕机,则等同于单点故障,会丢失,会话不复制。
二、session复制共享:sessionreplication,如Tomcat自带session共享,主要是指集群环境下,多台应用服务器之间同步session,使session保持一致,对外透明。若是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根据负载均衡的原理,调度器会遍历寻找可用节点,分发请求,因为session已同步,故能保证用户的session信息不会丢失,会话复制。
★上述方案的不足之处:
①必须在同一种中间件完成(如:Tomcat-Tomcat之间)
②session复制带来的性能损失会快速增长,特别是当session中保存了较大的对象,并且对象变化较快时,性能降低更加显著,会消耗系统性能。这种特性使得web应用的水平扩展受到了限制。
③session内容经过广播同步给成员,会形成网络流量瓶颈,即使是内网瓶颈。在大并发下表现并很差
三、基于cache DB缓存的session共享
即便用cache DB存取session信息,应用服务器接受请求将session信息保存在cache DB中,当应用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调度器会遍历寻找可用节点,分发请求,当应用服务器发现session不在本机内存时,则去cache DB中查找,若是找到则复制到本机,这样实现session共享和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