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非一日建成,软件系统也不是一天可以写出来的,在经年累月的编码生活中,总会那么些个不经意的瞬间暴露出来,而这些不经意的外在表现日积月累,犹如水滴石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副作用于程序员的成长。我简单列了几条,看一看,兴许就在你我身边实实在在发生过。
拿到开发任务后,直接上手写代码。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设计,返工的机率极大。先后端数据的交互格式,功能潜在的关联点不清晰,接口调用方功能是否完备,存储结构的设计,复杂业务的流程设计等等,都须要事先沟通肯定好,再动手写代码才能游刃有余,否则会走一步卡一步,进展缓慢,甚至倒退。程序员
在逻辑混乱的地方加入新东西,而不是去重构。因为功能的新增或变动,须要在旧有的代码逻辑中添加新功能,本是一个很好的重构机会,但不少的作法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填填补补,结果一片混乱。特别是在本已混乱的地方还要加入新代码逻辑,运行起来确实没有问题,但对自身代码质量的保证零意义。后端
不肯意与别人分享技术成长。教是学习最快的一条路,将本身所学传播分享给他人,并使他人能消化吸取,是对本身知识掌握一个最好的检验。同时在分享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更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若是你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想法,会显得很落伍。互联网时代下,还有什么知识技能,是你独有而别人历来没有的?不如拿出来分享,你们共同成长。一个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走的远。学习
遇到BUG首先否认是本身的问题。这是一个普适性的问题,也是程序员遇到BUG时的第一反应。究竟是不是别人的问题呢,每每是问题转了一圈又回到本身手里。耽误了你们的时间,同时下降的解决问题的效率。正解的姿式应该是当即检查自身,肯定是否是本身的问题,是就当即改正,若不是,能找到问题所在最好,交由他人去处理,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测试
缺少验证条件时,开发的功能不经测试直接交付给测试人员。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表现,还有一种是懒惰的表现。有自信是好的,但若是能通过实际的场景来检验,双重保险,对本身对团队都是保证。懒惰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些功能确实测试起来很复杂,但为了保证功能的可用性,没有条件去创造条件也要完成,这也是一种态度。编码
修复某BUG时,夹带其它问题。一个未被测试人员发现的BUG,自我发现后私自修复,并提交源码。这在测试阶段比较常见,但后期若是还出现这种问题,对产品/项目的稳定性是个极大的隐患,特别是生产环境。这是一个流程规范问题,也是一个职业素养问题。spa
先简单写到这里,以上这些都不是大问题,但若是不注意,长此以往会演变成大问题。程序员是个特殊的物种,物种的进化依赖咱们自身的知识结构、思惟层次,更依赖于平常工做生活的三省其身,常常复盘总结回顾,才能发现问题,近而解决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