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求 50 - 100 之间的质数python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ide
#第二个:把else的位置与if处于同一缩进。函数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idea
#第三个:在else后加一个break语句。对象
import math
for i in range(50, 100 + 1):
for j in range(2, int(math.sqrt(i)) + 1):
if i % j == 0:
break
else:
print i
breakfor循环
###idea###import
for语句是python中的循环控制语句。可用来遍历某一对象,还具备一个附带的可选的else块,主要用于处理for语句中包含的break语句。循环
若是for循环未被break终止,则执行else块中的语句。遍历
break 在须要时终止for循环程序
continue 跳过位于其后的语句,开始下一轮循环。
for语句的格式以下:
>>>for <> in <对象集合>:
... if <条件>:
... break
... if <条件>:
... continue
... <其余语句>
...else:
... <>
...
#关于第一个程序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导入math模块:导入math模块就是为了开方。
若是导入了math模块,而后对 i 进行开方,能够减小运算次数。
求一个数是否质数。只需对它进行这样的运算:
将这个数n,循环与 2 到 这个n的开平方 进行相除
若是这个区间内的全部整数不能整除n,则n为质数。
这样,就节省了运算 ‘大于n的开平方 小于n’ 之间这段运算的时间。
第二,我解释一下那‘+1’:
int(math.sqrt(i)) 输出的是比 i的开平方 小 的最大整数。
好比说:math.sqrt(51) 结果比7大一点,而 int(math.sqrt(51)) 输出的是7
并且在range(m, n)这里,range()函数产生的是一个从 m至n-1的整数列表,于是须要‘+1’,使运算完整。
顺便提一下range()函数。
range([start,] stop [, step])
# start 可选参数,起始数
#stop 终止数,若是 range 只有一个参数x,则产生一个包含 0 至 x-1 的整数列表
#step 可选参数,步长
#第二个程序
else那行不对,若是else放在那个地方的话,一旦有某个数遇到不能整除本身的数,就会输出i,直道找到一个整除本身等于0的数。那样就会连续输出这个数。
例如:i = 77,他不是质数,可是也会连续输出5次77,懂不?
只不过,只是本身不明白当else与if位于同一缩进的话,它是怎样运行的。 你解释得很详细,用‘茅塞顿开'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度。 并且,我必以为画图是理解循环一个很是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