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网络编程 chapter 2:传输层

传输层: TCP、UDP 和 STCP

2.1 概述

UDP : 全双工、无链接、 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
TCP : 全双工、 面向链接、 可靠的字节流协议
ICMP :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处理在路由器和主机之间流通的错误和控制消息(应用 : traceroute ping)
ARP : 地址解析协议 将一个IPv4地址映射成一个以太网地址(MAC地址)算法

RTT(round-trip time): 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往返时间,TCP有动态估算RTT的算法, 持续估算一个给定链接的RTT
TTL ( time to live): IP包被路由器丢弃以前容许经过的最大网段数量
MSL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报文最大生存时间,他是任何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报文将被丢弃。服务器

2.6 TCP 链接的创建和终止

2.6.1 三路握手

Q : 为何须要三路握手
A : 假设采用二路握手, 可能存在以下场景:
client发出的一个链接请求报文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至延误到链接释放之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原本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链接请求报文段后,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链接请求。因而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赞成创建链接。网络

2.6.2 TCP选项

MSS选项 : 本选项通告对端它的最大分节大小(maximum segment size),TCP分节中愿意接收的最大字节数,出如今syn分节中spa

2.6.4 TCP 状态转换图(简化版)

clipboard.png

2.7 TIME_WAIT状态

Q : TIME_WAIT状态存在的缘由
A : 1. 可靠地实现TCP全双工链接的终止
A : 2. 使得老的重复分节在网络中消失server

有关TIME_WAIT的进一步分析,见TCP/IP详解(卷一,第二版)Page 442-445ip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