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平台集成实践

做者: 刘必渠小程序

咱们公司是国内第一批专业从事家庭智能化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以智能中央控制为中心,照明控制、门禁控制与电器控制三大入口硬件为基础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涉及智慧小区(智能家居)、智慧园区(智能办公)、智慧旅行(智能酒店)等多个领域。缓存

最初咱们的技术团队基本上是硬件开发与生产,与软件相关的部分都交由外包公司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是要么外包团队解散,要么代码没有提交后期维护不到位等等吃了不少亏。而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以及业务场景多变的性质,组建本身的研发团队成了必要,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研发团队的规模与成本。下面来分享一下咱们选择并使用 LeanCloud 的历程。微信

开发友好,成本和迁移风险可控

纯粹的云主机服务咱们确定不会选择,毕竟不想本身开发全部的基础功能模块,或是在解决性能问题上有技术投入。以前也考察过新浪和百度等大牌厂商的引擎平台,但它们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只是针对应用部署与管理,业务逻辑功能上没有太多的内容,基本也是须要自行开发部署验证,另外没有配套的 CDN 加速及更多的支持,所以不适合长久把平台的数据放在上面。LeanCloud 偏偏在这些方面都作得不错。性能

LeanCloud 平台采用按量付费的方式,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咱们预估在用户量低于 100 万的业务场景中使用 LeanCloud 平台会带来超高的性价比。另外在数据导出和迁移方面,LeanCloud 相较于其余的平台也更加开放一些。由于当后期平台使用成本增长须要考虑变动方案并迁移数据的时候,这个功能的可实施和可操做性对咱们来讲就变得很关键了。测试

以前我使用过七牛的存储服务,总体开发与性能都很简便,价格也不高,前期几个项目都使用他们的服务,后来了解到 LeanCloud 也是使用七牛做为底层的文件存储与CDN 加速,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受。设计

咱们产品的用户群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咱们要用尽量多的形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好比初级用户但愿经过微信或小程序快速接入体验,中级用户但愿能够经过手机应用提供更全面、功能更强大的支持,管理人员则要求经过 PC 端接入,方便平常管理与数据录入。基于以前我开发原生应用的经验,我不但愿所选的 BaaS 平台会有不少的限制,特别是应用交互体验这块内容,由于对于注重原生能力开发的人员来讲,限制太多话,碰到问题排查定位的难度相对较高。而 LeanCloud 丰富的 SDK 和 REST API 设计得都很是灵活,对二次开发限制少,用起来非常顺手。视频

多应用共享数据

最开始 LeanCloud 按每一个应用的请求数量进行计费的,因此我基本上按业务的模块单独切分不一样的应用。好比账号中心、商城、交易中心、设备管理、家居平台、酒店平台、社区平台等都是按独立的应用来规划的,这样子也方便按照不一样的应用来进行推送与实现权限判断。初期一共建立了15 个应用,应该之间的数据经过绑定的方式进行用户账号的打通,知足设备数据共享等业务需求。教程

2017 年初 LeanCloud 调整了收费模式,因为免费的开发版可供使用的资源基本上知足不了咱们已上线产品的需求,因此咱们面临着升级商用版而要增长费用的挑战。不过目前咱们的业务请求量还不太大,最终咱们把 15 个应用合并到两个应用中。商用版虽然要付费,但好处是咱们可使用到一些只针对商用版的功能,好比 LiveQuery、文件存储启用 https 域名等等。资源

云缓存减小了 90% 的请求量

每当 LeanCloud 推出新服务咱们都会关注,好比云缓存 LeanCache,咱们第一时间就用上了,其效果很是明显,部分应用的请求量降低了 90% 以上。咱们的智能开关在操做时会上报相关面板的状态,要实时维护面板状态就要频繁地读取数据,因此后来咱们把所有状态数据都存放在 LeanCache 上面,这样不只数据读写速度有提高,请求量也大大下降,费用也更少了。还有其余的服务,好比国际短信、推送服务、分析统计等,都是平常应用开发维护必备的组件。开发

小程序迁移一周搞定

2016 年微信上线了小程序,咱们也计划着把商户端的内容逐步迁移到小程序上,以实现更快速的版本迭代。2017 年初 LeanCloud 开始支持小程序开发与部署,咱们便借助其平台服务迁移现有的业务,步骤熟悉后,基本上一个小程序一周左右时间就能上线。固然因为小程序自己的限制,有部分推送的业务还没法实现,咱们最终经过公众号来配合解决的。

开源工单系统拿来就能用

随着咱们的技术支持团队服务的合做伙伴愈来愈多,团队绩效考核愈来愈规范,咱们须要对团队成员及其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咱们关注到 LeanCloud 本身研发并开源的工单系统 LeanTicket,咱们平时向 LeanCloud 提交问题也是使用这套系统,对于它的运行情况和能力已有了解,另外它能提供的分析报告也基本符合咱们的需求,因此就决定采用。测试部署完成得很快,但因为 LeanTicket 原本是设计运行于商用版的,还须要通过简单的修改才能够运行在开发版上,好在是开源代码,咱们能够自行搞定。

文档完善,视频教程更给力

每一个开发人员去了解一个平台的使用主要就是经过官方文档和示例进行的。LeanCloud 的技术文档不只内容全面规范,而且还提供了评论功能,读者能够在任意一段文字上留言进行反馈或与其余读者互动。近期 LeanCloud 还上线了不少的视频教程,对于想偷懒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以上为【玩转 LeanCloud 】开发者投稿内容。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