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业正文
- NABCD模型
- N(Need ,需求)
- 对用户给定论文列表进行分析操做
- 经过论文列表,爬取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原文连接;
- 可对论文列表进行增删改操做(今年、近两年、近三年);
- 对爬取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
- 可对论文属性(oral、spotlight、poster)进行筛选及分析;
- 造成如关键词图谱之类直观的查看方式;
- 可进行论文检索,当用户输入论文编号、题目、关键词等基本信息,分析返回相关的paper、source code、homepage等信息;
- 可对多年间、不一样顶会的热词呈现热度走势对比(这里将范畴限定在计算机视觉的三大顶会CVPR、ICCV、ECCV内)。
- 可进行数据统计,例如每一个国家录用文章的分析、每一个学校录用文章的分析、哪一个学校哪方面的研究方向比较强等。
- A(Approach,作法)
- 设计web页面来实现预期功能
- 由于如今的论文查询大部分也都是以网站的形式来实现,为了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将平台设计为网站形式,这样子也方便不一样网站在同一PC上访问
- 共享校园的论文库
- 向学校图书馆申请论文库的使用,这样子减小了版权方面和整理论文存入数据库的时间,校园现成的论文查询系统也更加健壮成熟,咱们要作的就是将搜索范围减小而且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化处理
- B(Benifit, 好处)
- 使用web端
- 使用web端不须要下载app,能够减小推广的成本。同时拥有很强的跨平台性,同时也符合论文查询者的习惯,虽然没有推陈出新,可是我以为这个才是比较符合使用者过去的习惯,移动端的开发并不意味着更加方便
- 针对性
- 过去的论文查询每每是面对所有论文库的查询,当你想要查询相关文章时,不擅长检索方法的人每每会检索出许多无关的文章,并且也很容易就找不到想要的论文。而本平台针对三大顶会进行检索分析,对特定的用户而言,这种针对性无疑减小了他们的操做,使他们相对简便的操做就能找到本身想要的文章。
- 数据分析
- 过去的论文检索每每没有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只是给你一片干巴巴的论文。而咱们的平台却自带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对论文的一些热词,出处,做者等等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信息更好更直观的展现给用户。
- C(Competition,竞争)
- 劣势
- 相比于大型的论文检索系统,咱们的检索库可能还略小用户只是针对小部分群体,收入不知道可否支撑正常的运维
- 优点
- Web更加方便,不须要像移动端同样下载app和不断的更新。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知足用户的很大一部分需求
- D(Delivery,推广)
- 创建一条百度词条
- 刚出来的项目产品在网络上确定是一片空白,创建一个关于项目产品的百度百科,能够增长更多的潜在用户,当有用户搜索相关信息时,就有机会了解咱们的产品。固然不必定是百度,还能够在相关平台上创建词条。
- 联系学校图书馆和相关论文搜索网站达成协做
- 学校图书馆和论文搜索网站的用户也是咱们的主要用户,咱们能够经过联合这两方面来宣传咱们的产品。
- 社交媒体推广
- 现在社交媒体很是的多,并且免费。咱们能够创建本身的微博,微信,豆瓣等等。联合粉丝较多且与咱们软件项目相关的营销号来为咱们定制文章来进行推广
原型设计
创建模型使用工具:墨刀
- 原型设计
- 经过问题的秒速抽取出将要实现的功能
- 设计大体界面来完成基本功能
- 考虑未来用户可能须要的功能来增长界面的功能
模型展现
结对过程
两人是同宿舍隔壁床的,正好同时选了汪老师的课就瓜熟蒂落的结成了对,在交流和完成做业时也比较方便。
做业完成流程:数据库
- 1 对题目进行分析,截取出咱们须要完成的基础功能

需求分析,列出想要完成的功能点
2 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为用户拓展可能用到的实用功能
编程
拟定界面布局(两个没有什么美感的男生。。。体谅体谅Orz)微信
- 3 实用墨刀进行原型设计
4 将原型结果和学习过程发布到博客园
网络
结对照片
电脑被我肥大的面包服挡住了..........app

结对心得
许林瑜运维
- 结对心得
将来所面对的工做再也不是单兵做战,不像之前作做业时只要一我的埋头苦干就完事了,一个真正的软件工程项目是须要不少人共同的努力才能作好,经过此次结对懂得了如何去分享本身的意见,在设计过程当中不断的磨合,经过共同的想法来慢慢完善原型的设计。
- 项目总结
首先是对《构建之法》的阅读感觉,刚开始对读书再完成做业蛮抗拒的,预想之中的《构建之法》应该是和课本同样阐述深奥难懂的书,可是经过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举了许多的例子来来让咱们明白做为软件工程师该了解的东西。之前一直好奇界面是怎么作的那么好看,就要java的swing或者awt吗 那也太笨重太不方便了。后来学习了C#懂得了图形界面编程,可是仍是觉构思出那么精致的界面。经过此次原型设计,学会了如何用墨刀来完成本身想要的原型设计,那种曾经那么遥远的精美界面也能够经过和结对对象的手来实现了。总的来讲,此次做业让我对软件工程项目,甚至是这对这个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经过此次做业收获了一些新的技能和感悟。
杨吉
- 结对心得
刚开始用墨刀的时候不太会,在与队友的不断讨论中作了又删,删了又作,最后发现就用了一个模板,在它的基础上改,在拆卸它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组建也都熟悉了,在讨论中慢慢把原型作了出来。
- 项目总结
通过此次做业,了解到了竟然还有墨刀这样作模型的软件,同时掌握了墨刀的使用。刚开始接触墨刀的时候就以为这个好神奇,后来慢慢的学会使用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墨刀比较适合作移动端的软件模型,作pc端的组件太少了;效果切换用的是连线的方式,容易给使用者形成错乱的感受。
困难
-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作这个做业的时候因为没有使用过相关的工具和参加过相似的项目,显得是那么无力。
解决
- 可是经过助教在群里面分享的墨刀使用教程跟往届学长学姐们的做品,经过类比知道了该怎么去完成这个项目,在也队友的讨论中慢慢完成了这项做业。
效能分析及PSP工具
PSP2.1 |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
预估耗时(分钟) |
实际耗时(分钟) |
Planning |
计划 |
|
|
•EStimate |
• 估计这个任务须要多少时间 |
180 |
240 |
Development |
开发 |
|
|
• Analysis |
•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
60 |
120 |
• Design Spec |
• 生成设计文档 |
60 |
100 |
• Design Review |
• 设计复审 |
30 |
30 |
• Coding Standard |
•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
30 |
30 |
• Design |
• 具体设计 |
60 |
80 |
• Coding |
• 具体编码 |
60 |
70 |
• Code Review |
• 代码复审 |
30 |
40 |
• Test |
•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
60 |
40 |
Reporting |
报告 |
|
|
• Test Repor |
• 测试报告 |
40 |
50 |
• Size Measurement |
• 计算工做量 |
30 |
30 |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 过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
60 |
60 |
|
合计 |
710 |
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