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边缘化的“卓越亚马逊”

被边缘化的“卓越亚马逊”
宏毅
据传,卓越亚马逊公共关系总监高超已于日前正式离职。这样一个消息让我对这家B2C网站从新关注了一下,我发现,对于卓越亚马逊中高层变更来讲,这是第二次,以前走的是分管图书业务的副总裁石涛(6月份)。另外听说不久前,卓越亚马逊公关部的一名公关经理也被腾讯挖走了。
曾经做为B2C模式表明的卓越网,自从被亚马逊收购后彷佛一直表现不佳,反而像当当、Vancl,甚至乐淘网、走秀网等都表现得可圈可点。收购后成为跨国公司的身份改变,让它也沾染了诸多IT跨国企业的通病—水土不服。业内有目共睹的是,被亚马逊收购及更名以来,卓越亚马逊在市场份额的拓展、品牌影响力的提高、用户体验的改善等方面,并未有较大改观。卓越亚马逊的现状让人一会儿想到的是曾经的“易趣”。
一、跨国公司的流弊
据闻,“卓越”变成“卓越亚马逊”,采用的是跨国公司玩法,好“大”而无“功”。试想一下,凡事都采用最好的后台系统,最豪华的团队,管理和运营成本都成倍激增了,而在本土的采购上却并没有明显优点,又要跟进当当网等的价格战,因此致使卓越亚马逊一度夹在当当跟淘宝之间疲于应付,迄今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流弊之深能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小事例足以说明一切。例如“卓越的图书排行榜已经好久没有更新。据悉这是由于相关数据须要首先传到美国,那边审核经过后再传回来,才能开始更新。”所以媒体评价说,隔海遥控给卓越带来了决策链沉长、执行力欠灵活等流弊。这点跟当年的易趣类似,据报道,易趣当年就曾为了办公桌椅的购置问题而向美国总部请示。
二、“卓越亚马逊”带来了什么?
曾经MySpace进军中国的时候,咱们觉得其会再如今国外的无限风光。结果呢?1年的时间,其掌舵人去了139,成了移动旗下的大将,而国内是kaixin001与kaixin打得热闹。对于“卓越亚马逊”,咱们问“它带来了什么?”。
其实这些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并无带来什么。他们引觉得傲的创新,早在他们尚未进入中国的时候,就已经被中国的同行模仿、复制过来了,当他们大张旗鼓地来到中国的时候,其本土的同行早已经把根深植入中国的互联网土壤里。精髓被人家学去了,优点不如人家,在浪费金钱和缺少执行力上等方面又无一例外地沾染通病,最后,被边缘化成为必然。就卓越来讲,有分析称,卓越的百货品类不少集中在毛利低、占库存且运输成本高的3C数码,与京东商城比起来,并不占优点,反而成为了其亏损源。
三、咱们是否还须要新的“卓越亚马逊”?
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国内互联网,彷佛再也不须要早期的那种跨国公司复制照搬成功国外模式的作法。简单地地说,国外有的,咱们基本都有了,谁让互联网的世界是平的呢!
可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国内的互联网并不是是拒绝这种跨国公司式的发展,而是拒绝低执行力和缺少变通、创新的团队,也就是说,它拒绝的并不是是“外国公司”,而是落后的竞争者。这是咱们国内互联网的进步。
附录:卓越亚马逊 卓越网创立于2000年,为客户提供各种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2004年8月亚马逊全资收购之,此后新公司称“卓越亚马逊”。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