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之OSI模型及TCP/IP协议栈

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连所创建的通讯功能分层模型。其目的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这里所说的开放系统,实质上指的是遵循OSI参考模型和相关协议可以实现互连的具备各类应用目的的计算机系统。算法

一. OSI模型七层结构 网络

网络基础之OSI模型及TCP/IP协议栈

1.物理层 位 bit框架

二进制传输,为启动、维护以及关闭物理链路定义了电气规范、机械规范、过程规范和功能规划。ide

2.数据链路层 帧 frame加密

访问介质,定义如何格式化数据以便于进行传输以及如何控制对网络的访问,支持错误检测计算机网络

3.网络层 数据包packet/packageblog

数据传输,路由数据包、选择传递数据的最佳路径、支持逻辑寻址和路径选择。排序

4.传输层 网段segmet进程

传输问题,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创建、维护和终止虚拟电路、经过错误检测和恢复信息流控制来保障可靠性。路由

5.会话层 message

主机间通讯,创建、管理和终止在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6.表示层

数据表示;确保接收系统能够读出该数据、格式化数据、构建数据、协商用于应用层的数据传输语法
、提供加密

7.应用层

网络进程访问应用层;为应用程序进程(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提供用户身份验证。

TCP/IP 协议栈

标准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讯的一组协议,一般被称为TCP/IP协议栈,以它为基础组建的互联网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正由于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使得TCP/IP成为了事实上的网络标准。

TCP/IP和OSI模型对比图

网络基础之OSI模型及TCP/IP协议栈

TCP特性:

工做在传输层面向链接协议

全双工协议

半关闭

错误检查

将数据打包成段,排序

确认机制

数据恢复,重传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

拥塞控制,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