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性能测试总结

1、性能测试问题记录:html

Ⅰ、秒杀的失败率了在96.45%,缘由 Query对于 活动的秒杀采用的是0.5秒,刷新缓存的策略在活动中优惠券被秒杀一空redis

下架前,短暂的时间内仍可以查询到 这个活动架构中采用了CQRS模式只保证了最终结果一致性,并不能保证明时一致性。shell

Ⅱ、日志级别为Info,致使CPU很大一部分的是用来处理日志相关的功能,数据库

Ⅲ、异步输出日志能比同步输出的方式下,提高了接近100%的吞吐量浏览器

Ⅳ、代码中存在大量数据库链接使用未关闭的状况,致使后续事务没法获取数据库链接缓存

Ⅴ、logstach配置错误,致使redis数据没法及时导出,2G存储量很快被占满报错服务器

Ⅵ、MQ队列使用错误,为每次事务单独创建了队列,且这些队列没法自动清除架构

Ⅶ、网关配置有误,致使限流发生;对接ERP方式代码有误;数据库配置错误,致使性能缓慢运维

Ⅷ、数据库出现死锁异步

Ⅸ、QPT(请求数)增长↑,TPS(吞吐量)没有上去,是由于当时服务器能处理就这么多

Ⅹ、服务器的配置确实偏弱,1核8G,须要同时跑网关、外卖等多服务,且此时并未分多节点部署

 

2、jmeter使用技巧点记录:

一、因为变量 没法在不一样的线程组中共享和传递,这时候 Beanshell postprocess组件就排上用场了,它的做用将当前线程组中目标变量转换为全局变量

二、jmeter集合点:经过添加定时器来完成,只能做用于JVM中 

三、硬件服务器不足时,可采用Jmeter的分布式集群,远程启动测试

四、性能测试数据,除了.cvs、txt等通常模拟数据外,还可使用 脱敏后的线上数据

 

3、性能测试经验小结:

一、性能测试通常都是须要进行多轮测试,所以,性能调优是一个循环过程

二、代码质量过关,性能测试就只是走个过场

三、性能测试可能找出开发编码不合理,同时也能 帮助运维找出更合适的系统应用部署方案

四、在性能测试过程当中,系统架构图做用就很明显了,在日志报错信息不明确状况下,能够查看每部分的监控信息,

查出报错缘由,若是没有架构图,则只能东一榔锤西一棒头,效率很低。

 五、log4j2的吞吐量相对于log4j1而言大幅提升了约40%,内存使用量也更少了。所以,推荐使用性能更佳的log4j2替换掉陈旧的log4j1。

4、性能需求指标项和指标值二八原则:

eg:,每日派件量1000W,按照2:8原则推算:

  (1000W*80%)、(8*3600*20%)=1388.8,取整为1389笔/每秒

  每一年按照业务量增加50计算,一年后系统处理能力指标约等于:1389*(1+50%)=2083.3,取整为2084笔/每秒

  按照稳定性交易量推导:取系统处理能力的80%计算:

  80%*2084*8*3600=36011520≈3601W笔/天

 

 

5、性能工具引入:

一、Jmeter:用于进行负载和压力测试

二、jProfiler:用于进行性能测试分析

三、nmon:用于监控系统负载

四、zabbix:用于监控服务器硬件信息

五、pinpiont:分布式系统监控工具

六、Jmeter的PerfMon插件

七、固然也能够用云智慧的监控宝和透视宝协同工做,监控宝能够监控网站/网页性能/Ping/DNS/FTP/UDP/TCP/SMTP等IT基础设施的性能指标,透视宝能够发现主机资源、Web应用、浏览器、APP等应用的性能瓶颈,

监控宝监控页面:

6、性能实施流程:

一、性能测试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需求调研阶段】→【测试准备阶段】→【测试执行阶段】→【测试报告阶段】→【测试总结阶段】。

二、性能需求提供者:通常为产品人员/业务方/研发人员

需求调研:需求调研工做由性能测试实施人员牵头负责,产品经理、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配合完成;

需求调研的主要内容为:系统线上环境的性能需求,例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可维护性需求等;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