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旅行者,喜欢自助游的旅途中接触不一样的人群。有幸在2006年和2009年两次登录香港,也就是港人眼中的大陆自由客。ide
2006年那次香港行不温不火。去了趟迪斯尼,发现港人的普通话很很差。在湾仔买张明信片,我用英文问才能获得正确的回复。不过并未见港人有何歧视性行动,亦可能当年175公分的笔者在三亚晒成“黑人”的缘故。学习
2009年换了工做单位,第二次前往香港旅行。此次居于山顶的青年旅社,对床的哥们儿为一香港土著。普通话尚可,但亦需夹杂一些英语才能完整沟通。此行过程当中发现港人普通话水平提高较明显,在大部分地方无需再用英语解释。blog
但,倘若你用英语沟通,能得到较高的尊重。事件
国人需多学习get
此次事件只是诸多矛盾的爆发点。在港期间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媒体业的发达,固然八卦恶搞的事件就更多了。普通之港人平时忙于工做,走路上地铁都犹如上战场冲锋,哪有闲情雅致去管一小童在地铁内吃喝。(现现在的北京亦如此,生活压力所致)。it
而我等国民,能自由获取护照仍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初出国门的咱们还不知道旅行过程当中皆需知晓哪些必备知识。假若你们出行前能购买相似Lonely Planet之类的书籍,详细了解诸如在马来西亚不能触碰他人头部、吃饭不要用左手等习惯后。想必发生此等文化冲突的事件会减少。class
国人讲究入乡随俗,那咱们应尽力照顾当地人之习惯。书籍
港人落差感从何而来im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国门缓慢敞开。做为最接近大陆的香港,港商和各类掮客纷纷进入内地。依靠语言、政策和资金的优点在大陆得到超国民待遇。英文
香港人在当时的中国是第一等国民。
随着97回归,中国经济无论怎么诟病仍是有了极大的发展。后来出现亚洲金融危机而诞生港澳自由行,大陆居民能够很方便的去看看香港到底长什么样子。到底铜锣湾有没有陈浩南?这种交流必然让北上广深的居民感受与香港的差距愈来愈小,天然大陆居民对于港人的“仰视”慢慢变成了“平视”。
以港元兑人民币跌破1比1开始,香港人的负面情绪开始上升。这是一种忧虑,对大陆人优越感丧失的忧虑。举个例子,就是你家邻居大毛忽然有一天找到一份IBM高级经理的工做,月薪一下和你不相上下了。而大毛之前就是一个修自行车的。
因此港人由此爆发的排斥情绪能够理解,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能够预见,将来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越加紧密,香港的地位将进一步下降。这一点,咱们从大陆自由客一开始在香港抢购奢侈品,到如今抢购纸尿片就看得出来。
等哪天大陆客奔赴台湾,海外抢购纸尿片的时候。恐怕港人又要抱怨中央不帮忙进一步放开自由行了。
如今的大陆人去香港还要费力签注或只能做为去第三国的跳板,但不少国家之国民进入香港直接免签30天。其实这已是很大的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