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是身边全部人里面效率最低的一位。我看了很多关于提升效率的书,好比「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好比「如何高效学习」,但始终作不到书里的要求,常常无疾而终。程序员
最近一段时间,尤为是天天上午Slack机器人向我追踪进度,我都会感到有点心慌,是啊,我到底如何管理本身的生产效率? 个人时间到底都花在哪里? 为何我很难找到生活中真正的充盈感(哪怕「看起来」真的很忙)? 我意识到这层焦虑可能来自两方面:算法
理清这两点,我才可能用正确的方式面对生产效率这个话题。微信
生产效率的定义是 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产出:网络
分子是有效产出的集合,分母是时间的跨度。这意味着要提升生产效率,要么作事的「质和量」更高,要么缩短花费的时间。机器学习
那些真正有利于让本身向目标靠拢的事,每每质的纯度更高。学习
好比,高强度间歇锻炼(HIT)就比自由训练高效。而一个广泛被你们忽略的事实是,没有到达特定心率的锻炼,每每是效率极其低下的。 正常一我的的最大心率(心跳/分钟)是 220 -(你的年龄),而要顺利达到减脂或提升心肺能力的目的,锻炼强度心率要达到至少**70%。对于一个30岁的青年人,135以上的心率才证实你的锻炼「有效」。加密
另外一个切身观察是,若是你在作一件事前,将逻辑通篇理过,每每返工的几率会大幅减小,而且完成质量更高。我过去买过宜家的家具,其中有个沙发,在商场里看造型很简单,无非是几块硬板和填充的布料。零件送到家后,我根本没有去看说明书,而是直接开始装,结果等到螺丝拧到手酸,快装完了才发现少了一块部件。回头去看说明书,第一页就标明了拼装的顺序,原来我第一步就装反了。因而我只能从新把沙发肢解,从头至尾再装一遍。设计
那说明书,分明第一页就写清楚了啊。但我没有花时间看,结果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事件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诚不我欺,这点在作计划、写代码、思考作事方向时,都格外重要。it
有些心智的转变要靠本身「悉得」,就像佛宗里说的醒悟,外力不能促使它发生,只能在某个事件驱动下,忽然领会到。而更多的心智提高,是能够经过「习得」来作到的。「习得」这件事说白点,就是走量。
网上有篇雷军写的文章,叫「给程序员的几点建议」。说到程序员必需要写够十万行代码才能成为高手,不要心存侥幸。在武汉大学,雷军两年学完计算机系四年的课程,大二完成毕业设计,汇编语言更是武大30年以来的惟一两个满分之一。大三开始写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等等。他写的一款杀毒软件「免疫90」3个月卖出去了1万多套,21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那仍是1991年。
程序员真的是一个熟能生巧的工做,来不得半点虚假。 雷军如此,况且其余人。
从某些层面说,人才的确是分一流和二流的,一流的人才聪颖勤奋,履历光彩,学历傲人,去的都是顶尖的外企大公司。二流人才履历平平,可能在简历阶段就被刷掉,只能去小一点的民营公司。
但市场环境是会变的,人也是能够经过积累经验成长的。
2012年百度如日中天,顶尖人才挤破头要进去,同年8月张一鸣带着久久房的原班人马转型作今日头条,没有人看好,没有一流人才,连投资人都说张一鸣作算法推荐是异想天开。2018年的今天,头条最新一轮估值750亿美金,逼近百度市值。如今国内最好的机器学习人才在头条,不在百度。
现实社会里,的确有不少如雷贯耳的大商贾引人瞩目。但也有不少小团队勤勤恳恳,在商业环境里能找到本身的一席之地,他们也会长大,也会开花。
这些都须要量的积累。
iOS12更新后,我才意识到我在社交网络上浪费了多少时间。这是前一周的屏幕时间统计:
排名 | 软件 | 使用时长 |
---|---|---|
1 | 微信 | 16小时30分钟 |
2 | 微博 | 4小时51分钟 |
3 | 抖音 | 3小时40分钟 |
4 | 王者荣耀 | 1小时27分钟 |
5 | Kindle | 1小时3分钟 |
.. | .. | .. |
我平均天天打开手机5小时59分钟,要知道除去8小时的睡眠和2小时的饮食,我剩余的可用时间,有接近一半都贡献给了手机。
因此从上周起,我有意识的减小使用手机的时间,而且把杀时间的行为都留给了Kindle和纸质书的阅读,我明显感到睡眠质量开始提升,思惟也更清晰。下面这些方法,都是我本身在遵照,而且对于效率提高明显有用的方法。它们对我适用,但不见得适用于全部人:
1)过滤你的信息源,微博和微信群(包括朋友圈)的信噪比很低。Hacker News是我看的最多的信息站,它足够简单,同时跟个人兴趣重合度高。我不喜欢追热点,由于内容的时效性明显。
1)控制糖(和淀粉)的摄入,稳定的血糖能让我保持平静,减小情绪上的波动。这在须要持续集中注意力作事时颇有益。若是能够的话,把饮料戒掉。
2)睡觉前30分钟不要看手机,若是入睡缓慢,能够吃褪黑素之类的助眠药。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助眠药物对身体的影响极小,比起睡眠质量差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吃点药彻底没问题,不要有心理负担。
3)买一张午休床,中午睡30分钟,下午的工做状态有明显提高。
4)不喝咖啡,我对咖啡不耐受,每次喝完都会心慌心悸。
5)使用主动降噪耳塞(非耳机)来屏蔽低频噪音,索尼或Bose或任何你喜欢的品牌。我目前在用的是WI-1000X,工做期间放巴赫的曲子能让人集中注意力,实际上,任何曲调规律明显、且无人声的曲子均可以加入工做时的歌单。 我不喜欢耳机,由于罩着耳朵很闷热。
7)不要相信碎片学习的说法,那都是卖「付费知识」者的说辞。学习是连续的,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哪分什么碎片不碎片。若是坐地铁无聊,你能够闭眼休息,或者把家搬到离公司更近的地方,这好过在地铁上刷抖音。
8)补充维生素B1,B6,B12。
9)找到本身最高效的工做时段,我在早上9-12点的工做效率最高,下午6-9点工做效率最差,晚上9-11点工做效率提升。观察一下你本身天天的工做效率周期,把最难的事放在效率最高的时候作,通常效率最低的时候我会选择补充行业内的知识而不是工做。
10)抽出专门的时间回复微信,能够在天天上午11点和下午5点集中回复,其实不少事情没有那么急,很急的事电话联系便可。
11)不要使用桌面端的微信和QQ,Slack设置成只有@的时候才推送提醒,其余软件的推送都关掉,你会发现工做时一会儿清净了,少了不少分心的事。
祝你生产效率,再也不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