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做系统下是做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的。RAID能够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点,能够提高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确保数据安全性,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状况下均可以继续工做,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RAID能够分为软raid和硬raid,通常中高档的服务器多使用硬件raid控制器,硬件Raid基于Raid卡,软件Raid基于操做系统。 算法
单位新到一台IBM X3650 M3服务器准备作测试用,有一段时间没有亲自作RAID了,因此本身动手实践一下。看一下机器配置参数单,能够发现RAID卡支持RAID 0, 1, 5, 10。通常当硬盘链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做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所以须要建立RAID,这样系统才可以正确识别它,而后进行安装系统。根据须要准备对这台机器作RAID10 ,具体步骤以下:
1、启动机器,自检过程当中会有<CTRL>+<H>的提示,同时按下这两个键再点击START,就能够进入WEBBIOS的图形设置界面。如图示:数据库
2、点击Configuration Wizard,进入阵列设置向导。
安全
Clear Configuration(清除配置):清除已有的配置信息,注意会丢失全部的数据。
New Configuration(全新配置):清除已有的配置信息,而且全新建立新的配置。
Add Configuration(添加配置):保留原有配置信息,而且添加新的硬盘到原有的配置中。(该配置一般不会引发数据丢失,但该操做有风险,建议先备份数据!)
注意:若是选择前两个选项(Clear Configuration 和New Configuration),会丢失全部
数据!请先备份全部数据!若是是新机,就不用担忧此项了。
接下来,咱们选择 New Configuration,在左侧单击选中磁盘,而后选择addtoarray把它添加到右侧diskgroups中,一个组中添加两块磁盘,建立完第一组后点击accept dg。服务器
配置raid10 须要建立两个物理硬盘数量相同的Disk Group,以下图所示。ide
选择相应硬盘,配置完Disk Group 以后,点击Accept 按钮。而后点击Next 按钮进入配置Span 的界面,选择已有的Disk Group 点击Add to SPAN 按钮加入到Span 中。而后再点击Next 按钮。性能
进入配置RAID10 参数界面,根据需求修改相应参数。如Strip Size 和RAID Level 等参数。(一般建议选择默认设置。)配置完成以后,点击Accept 按钮。测试
进入Virtual Disk 预览界面,确认无误后,点击Accept 按钮。优化
提示保存配置信息。点击Yes 按钮。
spa
提示会丢失全部数据,确认后,点击Yes 按钮。
操作系统
配置完成后进入的界面。
点击Home 按钮返回主界面时,能够看到目前全部硬盘的状态。
点击Exit,保存退出。重启机器,放入系统引导盘就能够正常安装系统了。
补充:
RAID的几种工做模式
一、RAID0
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能够把多块硬盘连成一个容量更大的硬盘群,能够提升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成本低,要求至少两个磁盘,通常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状况下才被使用。
(1)、RAID 0最简单方式
就是把x块一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经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做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块儿,造成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容量是单独硬盘的x倍,在电脑数据写时被依次写入到各磁盘中,当一块磁盘的空间用尽时,数据就会被自动写入到下一块磁盘中,它的好处是能够增长磁盘的容量。速度与其中任何一块磁盘的速度相同,若是其中的任何一块磁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是单独使用一块硬盘的1/n。
(2)、RAID 0的另外一方式
是用n块硬盘选择合理的带区大小建立带区集,最好是为每一块硬盘都配备一个专门的磁盘控制器,在电脑数据读写时同时向n块磁盘读写数据,速度提高n倍。提升系统的性能。
二、RAID 1
RAID 1称为磁盘镜像: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外一个磁盘上,在不影响性能状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具备很高的数据冗余能力,但磁盘利用率为50%,故成本最高,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RAID 1有如下特色:
(1)、RAID 1的每个磁盘都具备一个对应的镜像盘,任什么时候候数据都同步镜像,系统能够从一组镜像盘中的任何一个磁盘读取数据。
(2)、磁盘所能使用的空间只有磁盘容量总和的一半,系统成本高。
(3)、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使用,甚至能够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均可以正常运行。
(4)、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再也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不然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5)、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须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降低。
(6)、RAID 1磁盘控制器的负载至关大,用多个磁盘控制器能够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三、RAID0+1
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一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容许一个如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备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创建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四、RAID2
电脑在写入数据时在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一样的位运算获得的海明校验码保存另外一组磁盘上,因为海明码能够在数据发生错误的状况下将错误校订,以保证输出的正确。但海明码使用数据冗余技术,使得输出数据的速率取决于驱动器组中速度最慢的磁盘。RAID2控制器的设计简单。
五、RAID3:带奇偶校验码的并行传送
RAID 3使用一个专门的磁盘存放全部的校验数据,而在剩余的磁盘中建立带区集分散数据的读写操做。当一个无缺的RAID 3系统中读取数据,只须要在数据存储盘中找到相应的数据块进行读取操做便可。但当向RAID 3写入数据时,必须计算与该数据块同处一个带区的全部数据块的校验值,并将新值从新写入到校验块中,这样无形虽增长系统开销。当一块磁盘失效时,该磁盘上的全部数据块必须使用校验信息从新创建,若是所要读取的数据块正好位于已经损坏的磁盘,则必须同时读取同一带区中的全部其它数据块,并根据校验值重建丢失的数据,这使系统减慢。当更换了损坏的磁盘后,系统必须一个数据块一个数据块的重建坏盘中的数据,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RAID 3最大不足是校验盘很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对于常常大量写入操做的应用会致使整个RAID系统性能的降低。RAID 3适合用于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等。
六、 RAID4
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象,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色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并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
七、 RAID5
RAID 5把校验块分散到全部的数据盘中。RAID 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能够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能够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做都会在全部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通常,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 5提升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很差,并且控制器的设计也至关困难。
八、RAID6
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因此须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很差,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形成了没必要须的负载,不多人用。
九、 RAID7
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全部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能够分别控制,这样提升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一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做系统可使用任何实时操做芯片,达到不一样实时系统的须要。容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能够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升效率。能够链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若是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所有丢失,所以须要和UPS一块儿工做,RAID7系统成本很高。
十、 RAID10
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能够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