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经理小陈,新入职了一家公司,部门总监老王很重视产品质量,但愿小陈的加入,能给产品质量带来提高。小陈呢,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满怀期待地走立刻任了。过了三个月,老王就问小陈:小陈啊,最近产品质量怎样啊?提高了没有啊?小陈呢,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我擦,老板查岗了,没有数据告诉老板质量提高了,是否是证实我来和没来,没啥区别哈。我也好歹兢兢业业干了三个月呀,总不能让老王以为我没有价值啊,必定想办法告诉老王,产品质量提高了,即便没有提高,也得告诉他,我已经定位到问题了已经调整中了不是。数据库
小陈苦思冥想啊,怎样证实产品质量呢?老板关心什么呢?通过灵魂的几大拷问之后,明白了,老板关心的是 产品是否会出问题?测试
那我得证实,我来了之后,产品出问题的次数少了呀,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是:怎么证实呢?spa
小陈想到,若是上线之后发现的bug比之前更少了,是否是能够证实呢?小陈巴拉巴拉翻出了近三个月,每次上线之后直接或者间接收到的 prod bug信息,发现,9月 4个,10月4个,11月居然5个。小陈脑子瞬间蒙了,尼玛,不但不能证实本身质量好了,岂不是证实本身更坏事了?可是本身进来之后三个月愈来愈忙了啊,有时候都加班到10点11点才能回去。开发
小陈是一个矜矜业业的小陈,通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之后呢,以为,不能这样,咱们仍是要看看每月迭代的工做量的。小陈就翻出了,这几个月开发过程当中bug总数,发现,9月份 210;10月,320;11月,570。开发这几个月的开发质量,怎么辣么差,我得和老板说道说道。小陈转念一想,一来盲目告状,不利于团队协做,第二个,开发的质量真的会连续几个月忽高忽低吗?咱们不能以开发过程当中的数听说明问题。他琢磨着,若是开发中bug总数多,是否是出现prod bug的几率也就高呢,小陈仍是一个理智的小陈。团队协作
月份 | 9月 | 10月 | 11月 |
prod bug数量 | 4 | 4 | 5 |
开发过程当中bug数量 | 210 | 320 | 570 |
prod bug/开发过程当中bug数量 | 1.9% | 1.25% | 0.88% |
因而乎,小陈罗列了以上的一个表格,算了下prod bug/开发过程当中bug数量,按照每月的这个趋势,这个结果,小陈仍是挺满意的。他心满意得地给这个公式取名为:bug逃逸率。产品
所谓bug逃逸率,就是迭代过程当中,未发现的bug的几率。table
bug逃逸率=prod bug/开发过程当中bug数量。devops
小陈,志得其满地想,终于能够和老板汇报了。这个时候,有同事反馈,产品访问出现50X错误。影响线上全部用户了,小陈的心啊,翻江倒海,数听说不上话,事故是真的啊,别想了,先解决问题吧。和devops的同事一块儿一顿研究,发现数据库磁盘满了,没有及时扩容,devops那里也没有提早收到告警。赶忙的吧,devops的同事一顿骚操做,问题解决了。看来,光看bug数量也是不行的,事故频率也得考虑进来哈。看来,质量工做光靠我一我的的力量是不行的……bug
小陈再次陷入了沉思,脑子盘算着几个问题:统计
小陈,仍是个想作事情的小陈,咱们未完待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