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中封装特性的简单理解

初学Java的时候,一直不理解,为何必需要使用getter/setter来访问private属性?直接赋值给一个public修饰的属性不是很方便吗?不管哪一种作法,不都是为了修改属性的值吗?编程

由于标准的面向对象程序不容许直接访问类的属性信息的,是要经过方法来间接操做类的属性信息的。封装能够隐藏类的实例细节,方便修改和实现;同时用户只能经过规定的方法去访问数据。eclipse

由于咱们在使用一个类的时候,只是关注它如何去用,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关注它是如何实现的。学习

封装的实现

  1. 修改属性的可见性对象

    经过使用private修饰符修饰属性,使其变为私有属性。ip

  2. 建立getter/setter方法get

    经过建立getter/setter方法,用于对私有属性进行读写操做。编译器

    eclipse编译器可以自动检测属性并生成getter/setter方法:Source->Generate Getters and Setters。编译

  3. 在getter/setter方法中加入控制语句cli

    经过在getter/setter方法中加入控制语句,对用户的输入进行判断。这又引出了一个疑问:“难道只能使用getter/setter方法吗?”其实否则,使用getter/setter方法是一种编程规范和标准。程序

以上的解释可能太书面化了,以我我的粗鄙的理解:

面向对象中,只能经过方法对类的属性进行访问,而不能直接的对属性值进行读写。至于其中的妙处,除了学习书面理论,剩下的只能靠编程的时候体会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