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场地和资金支持充分状况下,优选自建。安全
二、安全性要求高,优选自建。自建机房方便控制管理,可方便按照等保测评要求进行整改。服务器
三、从长期计算,自建成本较低。长期使用,优选自建。短时间使用,可租赁。网络
四、大城市的机房逐渐会变成稀缺资源,之后审批和供电难度会愈来愈大。当前错过机会,之后想再建可能就困难了架构
@庐州大师兄 系统工程师:app
一、对于金融行业, 核心业务仍是要掌握在本身手里,毕竟牵涉到最直接利益-金钱。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运维
二、租赁机房每台设备平摊下来,成本并不低,企业也一样还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运维管理。分布式
@王巧雷 sino-bridge 系统工程师:ide
1.初期或者规模小的时候租赁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租赁会把一部分工做转移到运营商那里,他们自己也很专业。工具
2.就算有本身的自建数据中心,有时候也免不了再次租赁,好比业务扩张致使设备增长过快,须要构建灾备数据中心,新自建数据中心建设期间的过渡等等。布局
规模起来了有条件仍是自建数据中心好,自主规划可控,成本平摊下来也颇有优点。
@赵海 技术经理:
金融行业相对特殊,安全方面要求较高,业务连续性有指导性要求,不管是银监局仍是人民银行都有要求:
自建,能够按照相关要求标准设计基础设施以及IT基础架构,可是后续运营比较耗费成本,团队配备要求高;
IDC机房,一方面安全要求不达标,隔离程度不太好,很难知足监管标准。
行业云,数据中心的标准是同样的,所以基本能够知足监管标准以及安全要求,并且运营成本比自建低,对中小金融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鹏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灾备服务中心 高级技术主管:
1、明肯定位,用途,综合投资成本效益分析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简称DC),即一个组织或单位用以集中放置计算机系统和诸如通讯和存储这样的相关设备的基 础设施;也多是之外包方式让许多其余公司存放它们的设备或数据的地方。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 简称IDC)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 管理、完善的应用的服务平台,与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有网络的接入,且对外提供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是指可适应云计 算的数据中心,经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并对外提供弹性服务。由于狭义的IDC产业只出租到机柜层级,而服务器和存储 由客户本身提供,所以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差别主要体如今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上,以知足云计算数 据中心内部流量(东西向流量)大于外部流量(南北向流量)的特色。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如下特色:①通常与大规模数 据中心相伴,所以细节的优化意义重大。②将软硬件资源所有抽象为服务,灵活、弹性、可扩展。③加速了基础设施的技 术演进。金融机构首先须要明确本身的需求,评估自身适合自建仍是租赁,例如应用大规模云计算,自建不如租赁。
2、看规模,用量
数据中心规模,按标准机架数量,可分中小型(n<3000)、大型(3000≤n<10000)和超大型(n≥10000)。数据中 心可用性,可按《GB50147-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分为A级、B级和C级,业内也常按TIA-942标准分为T一、T二、T3和 T4。金融机构评估自身的用量,建设不一样规模的数据中心,评估自身业务要求,建设不一样等级标准的数据中心,因为供电,通信线路,地理位置等制约因素,自建数据中心的难度可能会高于租用已有的专业化数据中心提供商的数据中心。
3、从建设,运维管理的能力来评估
数据中心按自身的生命周期能够分为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均有不一样的产业链上下游,其中, 建设阶段涉及面较广,包含用地、用电、用水、用网、 IT 设备、非 IT 设备、土建及其余工程、软件系统等多个方面。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员和公司来作,是业界最佳实践,金融机构自己没有专业的能力,能够采用租赁的方式来补充。
4、紧跟政策趋势
我国数据中心的布局渐进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尤为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 深圳市周边的城市转移。截至 2018 年年末,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的 3 个数据中心汇集区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下降到 31% ,中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接近 39% 。截至 2018 年年末,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 226.2 万架,规划在建数据中心机架的规模超过 180 万架。从分区域状况看, 国内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有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2019 年测算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 288.6 万架。投资、外贸和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受制于美国单方挑衅,一段时间内外贸具备较大程度不肯定性。受新冠疫情影响,内需短时间内也难以大幅提高。投资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仍是在抗疫中对云和 数据的应用,国家已享受到早期新型基础建设的红利,这也客观上促进了政府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在 2020 年 4 月,官方明确给出了新基建的范围,其中包括数据中心。这对数据中心总体利好,但也带来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以 及更多国企的高举高打,原有小型且低端的数据中心不只难以吃到红利,并且会加快淘汰出局。数据中心已经被写入“新基建”,将来将有更多“国家队”加入建设大军,若是是大型金融机构,确实是享受政策红利的好机会,若是中小金融机构在资金,技术,人员各方面条件欠缺的状况下,不如采用租赁的方式,坐享专业机构的资源成果。
5、电是数据中心永远跨越不了的鸿沟
金融自建数据中心必定要考虑电的问题。数据中心 2020 年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2.7% ,随着数据中心投产规模的增长,这一占比将持续上升。数据中心能 耗主要包括四部分:IT 设备能耗、制冷系统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照明及其余能耗。总能耗比 IT 设备能耗,即为 PUE 值。即便采用相同技术,数据中心在各地的能耗也不相同,年平均气温较低区域,用于制冷系统的能耗大幅下降, PUE 值较低。另外,各地的 PUE 要求也不一样,一线城市和东部地区更为严格。除 PUE 外,不一样地区电价也不相同。对数据中心约束性最 强的是用电指标,一线城市的新规划数据中心每每难以拿到该指标,无论 PUE 多低、电价多高。所以,从电力单要素考虑, 向一线城市周边区域、边远区域发展是大势所趋。除大型互联网公司外,传统 IDC (尤为是零售型)向外布局仍有阻力:客户上架、运维都更复杂,客户与其余数据中心联动复杂,政务客户等受不出省限制,等等。
6、网络覆盖,网络延时,一样是数据中心的命门
试问在中国大地,除了运营商,谁还能有更好的网络覆盖能力呢。试问大中城市还能进行基础官网建设吗。答案都是否认的。因此谈网络资源,金融机构须要依托现有的运营商或者专业机构来进行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
网络延时,就是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下降延时只能减小距离,经过金钱和技术都没法改变。数据的传送时延包括传输时延和传输节点时延,而传输节点时延与单根据节点时延和节点数量有关。根据自身业务敏感度,能够分为高时延敏感业务、中时延敏感业务和低时延敏感业务。对于中低时延敏感业务,能够从 成本出发,选择创建在边远地区的大规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对于高时延业务,则选择位于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数据 中心,或选择离用户侧更近的边缘数据中心。
7、成本,须要综合考虑
数据中心总体成本( TCO )分为建设支出和运营支出两部分。建设支出指前期必要的建设投资及一 段期限折旧后的再投资,通常指一次性投入。运营支出指的是每个月运行设备的实际花费,主要包括电费支出、折旧、房租、 设备租赁,以及现场工做人员的工资等。对于数据中心而言,电力成本占总体运营支出中的一半以上。
综述, 随着新基建政策的出台,互联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均加码在数据中心产业的布局,数据中心产业将进入整合期。首先,随着 一线城市禁限令的相继出台,以及 REITs 等金融工具的试点,老、旧、小数据中心将难以适应将来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必 然进入大鱼吃小鱼的横向整合期。其次,随着公有云的不断发展,云厂商和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的竞合关系愈来愈明显, 很多数据中心运营商寻求专有云、混合云的转型之路。再次,数据中心产业链自己,也呈现出更明确的分工(如建设和运营分工)和大厂商向上游延伸(如云计算厂商开始研发芯片、白盒交换机、电源设备等)两种不一样的现象。更多的金融机构会把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做交给专业的机构来作,金融机构自身更多的关注于业务赋能的领域投入。
以上均为我的观点。
@运维小工 网络工程师:
你在问题里写得很全了, 优缺点都说得对。
我是从财务角度来看的,你这个金融行业是指哪一个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期货,放贷公司?若是是银行和保险,我以为自建比较合适,现金流充裕,设备多,安全要求高。其余的租赁合适,尤为是机柜租赁。按需付费按年付费,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
@ggffss 某银行 安全工程师:
要根据自身业务规模和将来的规模,以及人员配备支持状况来肯定:
(1)若是规模较小,机柜使用量不超过50台,互联网业务特别是面向互联网我的业务有限,业务系统数量多,但单应用系统分布式部署数量少,资源需求膨胀速度不快,资源需求可预见,基础维护人员配置较少,这种状况下,租用机房更合适,减小基础设施维护人员,不用关心风火水电的事情,只要预留好足够的冗余机柜就行。
(2)若是规模较大,业务膨胀很快,我的业务大量上线,资源需求上升速度快,银行及科技领导对基础环境重视,有知足建设A类机房的建筑及供电,由于运营商的空间是有限的,租用的空间可能很快不能知足须要,租用的空间又没有扩充的空间,须要让运营商另外找地方,会弄得多个机房,反而很差管理。规模越大,对建设成本摊薄的越多。建议自建。
(3)能够考虑初期把生产部署在租用机房,在自身建筑建设一个小规模的开发测试及大楼办公类的机房,当规模到必定程度后,再把系统迁到自建机房。自建和租赁 。
(4)下一代数据中心在建设成本上反而会比如今的建设成本更高,但维护成本会下降。
@陈炼 某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工程师:
建议充分分析现有业务规模及将来5年+发展评估,可结合自建和租赁灵活搭配。
好比:根据业务权重进行机房选择;自建生产, 租赁灾备等。
@潘延晟 系统工程师:
对于金融行业,我仍是更倾向于我的自建机房。
金融行业,首先信息化的运行仍是以稳定为主,在这个前提下机房的成本我以为是能够接受的。
从自建机房开始培养本身的运维部门,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全部的业务。未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信息化的扩展和运维也更容易一些。
至于租赁,我以为除非规模很是小的企业,实在没有资金创建本身的运维部门,独立机房,业务设备在将来3-5年也不多会有扩展的状况下才会考虑。
并且从安全角度上讲,租赁机房也不能彻底避免风险的产生,虽然将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数据中心。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一旦发生事故,每每不是赔钱就能够解决的,因此不管是租赁机房仍是自建机房,对于企业特别是金融这样的行业,不管信息化放在哪里,都要作到了如指掌,又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