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看到中国高铁走出去,在世界各地拿订单,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工控行业有了些想法。linux
在工控行业外企厂商拥有明显的优点,其竞争力主要是高可靠性,如何理解可靠性,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见过不少国内厂家不乏大厂,推出的一些产品功能也很完备,可是总感受算不上高可靠。好比我曾在某集团公司开发的控制系统上,参数输入完成后没有点击肯定和取消,也没有点击退出按钮,而是直接切到主屏幕,看了下文档而后再次切回刚才的设置页面,居然全部的输入都没了,这但是一个linux PC软件啊。另外还见过不少软件,若是你不按照他的说明书一步一步点鼠标,随便跳一个步骤或点其余软件就强退,在嵌入式设备上,一些产品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就只提供按照说明书一步步列出的步骤,没有其余的选择和设定接口,不管这些步骤是多么繁琐和不合理。性能
1、对于高可靠性的一些见解测试
1) 稳定的性能设计
测量稳定,长期如一的稳定表现。精度高的同时偏差不会大起大落,机器也不会耍小脾气,犹如一个让人放心的老伙计。接口
2) 不弄虚做假,用料扎实,指标真实开发
用料扎实便是利益因素也是企业价值观,好东西不乏市场,好产品自有人买单。文档
指标真实是诚信的表现,外企广泛好于国内企业。产品
文档上说负30度能够工做,那么外企厂商通常都会在负45度如下作过长期测试,这是与国内一些厂商最大的区别,国内一些厂商在实验室作出一次负30度就会标称负30,实际上多是去认证了屡次,恰巧成功了一次,而后就拿证书和贴牌了,根本没有裕量一说,长此以往坏了商业环境,广泛认为国产低人一等,到头来自食苦果。软件
3) 对异常的处理,尽力保证未知情况下的响应互联网
对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异常考虑的比较周到,好比温漂、老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有用户的很是规操做下不死机等。达到这一点通常须要两个条件,一是设计和开发团队里有高手在行业浸染不少年,设计的合理、开发的高质量。二是有完备的测试流程,测试很是充分,不会为了赶客户、赶工期而削减工做量。
2、进口设备高可靠性的缘由
高可靠性的设备对工业意义重大,因此不少工业用户都倾向于选购国外的产品,性能指标是一方面因素,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毕竟工厂一旦投产,一条线生产同一个产品可能不少年,期间即便技术突飞猛进可是对这条线来讲,老老实实干好十年前设定的步骤才是最主要目的,因此稳定压倒一切。国内的中小公司很难在高可靠性领域分得一杯羹,外企之因此能作到高可靠性产品,我认为主要缘由有三:
1) 严格的开发流程和执行流程的条件
严格的开发流程,有人写设计书,有人写代码,有人review,有人跟着测试,一切都是时间堆出来的,换就话说这都是人力财力的大投入。相对于互联网行业,工控行业反而没有那么大更新迭代的压力,而保持一致性高稳定是其头等大事,见过不少工业设备一辈子产就是十几年。工控设备很难靠低价走量取胜,市场就那么大,基本上都是高品质高利润,作别人作不了的,或作别人作很差的,卖越贵产品的企业活的越好。
2) 对生产流程的严格管控
从供应商到自有工厂或者代工厂,对零部件的生产批号都有严格规定,甚至要求一线芯片大厂为本身提供10年供货保障,这是中小公司没法比拟的,因此中小公司投入开发出一款一流的产品时,即时技术能够搞定,生产也没法保证,万一某个器件供货紧张,本身就成了二等公民,只能换一家供应商或者换个器件,结果产品一致性如何保障,测试认证再次重来?相反,大公司有谈判资格,甚至要求工厂储备将来几年的预期产量的备货,以预防短时间的供应链风险。
3) 团队的稳定性
完备的福利制度和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保证了大企业人员的稳定性,人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几年的打磨没法诞生一款优秀的产品,没有核心员工的稳定性,就没有人长期专注的对产品进行研究和改善,有经验的走了,高手也走了,话说没有行家怎么混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