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缓存篇(四)缓存异常

这一节,咱们来学习一下缓存异常。缓存异常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缓存雪崩、缓存击穿和缓存穿透。html

下面经过了解这四种缓存异常的原理和应对方法。前端

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

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包含两种状况:数据库

  • 缓存中有数据,缓存的数据值须要和数据库中的值相同;
  • 缓存中没有数据,数据库中的值必须是最新值。

数据不一致是如何发生的?

第1讲中关于缓存的类型那节,介绍了缓存有两种不一样类型,分别是只读缓存和读写缓存。不一样类型的缓存数据不一致的发生状况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后端

读写缓存:有两种写回策略,同步直写和异步写回。若是要保证数据一致,就要采用同步直写策略。但须要保证缓存和数据库的更新具备原子性,即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数组

只读缓存:分新增数据和删改数据两种状况说明。缓存

新增数据异步

数据直接写到数据库中,不对缓存作任何操做,符合一致性的第2种状况。函数

删改数据学习

发生删改操做时,既要更新数据库,也要在缓存里删除数据。由于缓存和数据库是不一样的系统,这里分两种状况:指针

  •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失败,致使请求再次访问缓存时,发现缓存失败,再读数据库时,从数据库中读取旧值。
  •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缓存删除失败,致使请求再次访问缓存时,发现缓存命中,并从缓存中读取到旧值。

如何解决数据不一致?

使用重试机制,指把删除的缓存值或者是要更新的数据库值暂存到消息队列中(例如使用Kafka消息队列)。

当应用没有可以成功地删除缓存值或者是更新数据库值时,从消息队列中从新读取这些值,而后再次进行删除或更新。

若是成功删除,就从消息队列中删除,以避免重复操做。不然就要进行重试,若是重试超过必定次数,就要向业务层发送报错信息。

具体状况以下图所示:

image

总结一下,对于只读缓存来讲,建议优先使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缓存雪崩

缓存雪崩,指大量的应用请求没法在Redis缓存中进行处理,而后应用将大量请求发送到数据库层,致使数据库层的压力激增。

致使缓存雪崩的两个缘由:

1. 缓存中有大量数据同时过时,致使大量请求没法获得处理。

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避免给大量的数据设置相同的过时时间,增长一个较小的随机数(例如,随机增长1~3分钟)。

另外一个是服务降级,服务降级指发生缓存雪崩时,针对不一样的数据采起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 非核心数据,暂时中止从缓存中查询,直接返回预约义信息、空值或者错误信息;
  • 核心数据,容许查询缓存,若是缓存缺失,继续经过数据库读取。

2. Redis缓存实例发生故障宕机了,没法处理请求。

有两个建议,一是在业务系统中实现服务熔断或请求限流机制

服务熔断是指在发生缓存雪崩时,为了防止引起连锁的数据库雪崩,暂停业务应用对缓存系统的接口访问。

具体点,就是业务应用调用缓存接口时,缓存客户端并不把请求发给Redis缓存实例,而是直接返回,等Redis缓存实例从新恢复服务后,再容许发送。

服务熔断会暂停了整个缓存系统的访问,对业务应用的影响范围大。而请求限流相比服务熔断形成的影响没那么大。

请求限流是指业务系统的请求入口前端控制每秒进入系统的请求数,避免过多的请求被发送到数据库。

二是事前预防,经过主从节点构建Redis缓存高可靠集群。

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指针对某个访问很是频繁的热点数据的请求,没法在缓存中进行处理,大量请求发送到后端数据库,致使数据库压力激增,影响数据库处理其余请求。

解决方案是,对于访问特别频繁的热点数据,不设置过时时间

缓存穿透

缓存穿透,指要访问的数据既不在Redis缓存中,也不在数据库中,致使请求在访问缓存时,发生缓存缺失,再去访问数据库时,也发现没有数据。

若是有大量请求访问数据,就会同时给缓存和数据库带来巨大压力。

发生缓存穿透有两种状况:

  • 业务层误操做:缓存中的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被误删除;
  • 恶意攻击:专门访问数据库中没有的数据。

为了不缓存穿透,有三种应对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缓存空值或缺省值

一旦发生缓存穿透,就针对查询的数据,在Redis中缓存一个空值或是和业务层协商肯定的缺省值。

第二种方案是,使用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数据是否存在,避免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是否存在,减轻数据库压力

布隆过滤器由一个初值都为0的bit数组和N个哈希函数组成,能够用来快速判断某个数据是否存在。

经过三个操做完成标记:

  • 使用N个哈希函数,分别计算这个数据的哈希值,获得N个哈希值
  • 把这N个哈希值对bit数组的长度取模,获得每一个哈希值的位置
  • 把对应的位置的bit位设置为1

这样一来,即便发生缓存穿透,大量请求只会查询Redis和布隆过滤器。

第三种方案是,在请求入口的前端进行请求检测

例如对请求进行合法性检测,把恶意的请求(例如请求参数不合理、请求参数是非法值、请求字段不存在)直接过滤掉

总结

image

另外还有三个建议:

  • 针对缓存雪崩,合理地设置数据过时时间,以及搭建高可靠缓存集群。
  • 针对缓存击穿,在缓存访问很是频繁的热点数据时,不要设置过时时间。
  • 针对缓存穿透,提早在入口前端实现恶意请求检测,或者规范数据库的数据删除操做,避免误删除。

参考资料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