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相对论|深度对话Qtum量子链帅初:关于公有链的再思考



Qtum的团队依然专一作有长远有价值的事, 今年Qtum主干网络上线两周年之际,将发布 全新 Qtum 2.0。 咱们相信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会给Qtum带来长期的价值。


5月30日,Qtum量子链联合创始人帅初应邀参加第22期金色相对论之掌柜调查署——公链·战国,就行业目前技术生态,技术行业热点等与嘉宾一同进行深度对话,Qtum量子链联合创始人帅初在这次采访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公链将来的“再思考”独特技术观点:行业技术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Qtum量子连接下来会有怎样的技术探索、如何看待当下的区块链市场等问题,让咱们一块儿来回顾原文。node



采访实录


行业技术观察git


金色相对论:目前整个公链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公链间的竞争激烈吗?若是要分“战国”七雄的话,大家认为目前发展较好的公链有哪几个?github

帅初:2015年,公有链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 概念的兴起应该是IBM 搞了 Permission Blockchain 后,慢慢发展起来。其实在行业的最先期是没有人称呼BTC是一条公有链的,由于BTC除了实现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并无实现太多的功能。2016年 2017年以太坊取得了很是大的发展,以太坊的目标并非取代BTC,而是经过把BTC计算能力有效的脚本,换成计算和灵活性更强虚拟机,致力于成为一个Dapp和Smart Contract Platform,所以以太坊的目标早期是实现一个全球的可验证的计算平台,只是到今年愈来愈多人的意思到,这样的一个计算平台由于全部的全节点必须执行同步的逻辑,面临着巨大的初始设计框架的制约,其将来的可拓展性也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号安全

2018年,EOS的出现从设计思想上,依然沿着实现智能合约和分布式应用的想法来设计的,并无对行业的技术进展或者设计思想带来本质的变化,经过Dpos机制来缩减了记帐节点的数量和用硬件能力更强大的小型机取代了以前BTC,ETH 所使用的家庭普通计算机,来取得了更好的性能,从而知足了部分开发者的需求。网络

目前来看大部分上线的公有链,依然沿着以太坊的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可是也许这并非一个好的方向。我以为行业对于这一个根本问题须要更多的反思,并探索一些新的方向,也许想经过追寻原有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框架,指望实现行业的突破,自己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架构


金色相对论:做为公链,大部分后期出现的公链项目采用混合共识、多链结构等都是对性能要求的“妥协”,但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快的实现应用,而某些更大规模的公链一直在尝试在保证不改变原有的开发共识同时达到高性能,例如以太坊,各位对此如何理解?为何?你支持哪种?app

帅初:不少平行链,基本上是对单一链性能的复制,可是如何保证每一条链的安全性依然是一个挑战。我我的以为 目前沿着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意识形态之争,对加密货币的属性是有意义的。可是若是是面向应用的话,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关于如何实现软件设计中的 trade off 和折中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是基本上都要平衡需求和工程实现的复杂度,以Qtum 为例:目前对于公有链,其实行业里面弥漫着一股技术崇拜的迷思,这也是行业依然处于早期阶段的特征之一。“不重复造轮子”应该是开源软件的开发原则之一,也是Qtum开发实践中的体会。框架

恰如其分的设计应该是带来最好的工程价值。综合来看BTC生态系统依然有500名左右的全球开发者活跃的贡献代码,也有最安全和最可靠设计,所以Qtum量子链在早期是基于BTC的代码,并经过分层的设计,来实现了智能合约的功能,而不是本身从新作一遍实现,从新作一遍实现是没有太多意义的。Qtum项目也在一直关注比特币全部的更新迭代,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惟一一个持续关注和合并比特币全部迭代的项目,底层的代码库一直与比特币的最新版本保持兼容。生态的协同,也保证了项目的安全性,由于底层与BTC相似,Qtum的团队曾经协助Bitcoin Core 发现了一个不被大众所知的,致命的比特币源代码漏洞,该漏洞能够实现BTC的增发,让BTC的总量再也不是2100万个。幸亏Qtum团队自发及时发现,并通知Bitcoin Core 团队修复以前,没有人利用这个漏洞实现攻击。less


所以,综合来看,我以为应该在区块链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二者进行权衡,作到“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Just Enough Software Archetecture)。分布式


金色相对论:通常而言,当咱们期待公链足够开放,通证能够相互兑换时,就将采用跨链技术,但这无形中将公链自己的形态定位成了一个一个的区域业务的载体,用户在各个公链之间游走,而非沉淀成为某一公链的固定用户。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足够大、性能足够好的公链生态的发展而言,跨链是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呢?

帅初:针对跨链的问题,我我的以为如今从行业来看,公链依然处于很是的早期,公链上面的业务还很是的单薄,除了公链token的加密货币属性被常用外,公链上面并无长出原来在中心化环境下没法生长的应用。目前公有链上面的Dapp,更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我的感受依照现有的公链设计框架,来推进Dapp的发展,多是一个错误的赛道。

所以,若是跨链想致力于解决公链本位币之间的价值交换的话,例如想在BTC ETH 之间实现跨链,那我以为这是一个伪需求和伪命题,由于大部分价值交换的需求均可以经过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来实现。可是若是跨链想解决将来大量区块链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逻辑交换的话,我以为这也许是可行的一个方向。综合感受,公有链自己发展就很是早期,也受到各类制约,跨链那就更早期了,其发展的基础生态还不具有。


金色相对论:在你看来,评价公链的主要维度是什么?

帅初: 我以为公有链的是区块链领域的基础设施,做为基础设施,对其要求也是最高的。我我的以为从技术角度有几个简单的评价指标:


  1. 共识机制是否是开放性的——是否是任何人均可以加入这个网络,并成为一个全节点。相似比特币的网络,虽然全网算力很是高,可是做为个体,你依然有机会solo 挖矿比特币,而且几率上,依然有挖出一个区块的可能性。我以为这种几率上的开发性对公有链的共识来讲很是重要,由于这种几率性杜绝了连续的可能性。


  2. 全节点的数量——全节点的数量是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来衡量公链的去中心化程度,例如 Qtum 网络节点数量在高峰时期成为全球第三,仅次于比特币、以太坊,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全节点的数量是公有链很是重要的一个指标。

  3. Global TPS——是我以前提出的一个概念,定位为:全局TPS。目前行业流行的TPS的概念其实没有太多意义,若是一个网络只有3个全节点,和一个网络有3000个全节点,来对比TPS, 那么这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Global TPS = Full nodes Amount * per node TPS, 我以为这个指标更能综合衡量 一个公有链网络的性能。好比虽然BTC ,的 tps 只有4 左右,可是加上1万个全节点, 4*1万= 4万 的全局tps , 其性能也是很是好的。


  4. 无限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一个面向的应用的公有链,须要智能合约来提供无限的灵活性。无限的可拓展性,Qtum也在规划相应的方案,目前行业里面没有一个平台实现无限的可拓展性。


  5. 资金绝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个须要代码经历长时间的考验和审计和迭代,这个是公链的根基,并非一种新的共识机制或者一个新的虚拟机就是好的,对于涉及用户的资金的设计,须要长时间的考验,某种意义上 BTC 的一部分的价值来源 正在于,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沉淀出来的价值。


  6. 公有链并无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和体系,须要行业一块儿推进来创建一些有效的评价指标。


金色相对论:从时间上划分,咱们能够将Qtum量子链划分为老一代公链,你如何评价本身的项目?

Qtum在BTC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智能合约,底层是人人能够参与的POS机制,应该是目前POS全节点数量最多的一个智能合约平台。在去中心化程度和性能上作了最好的折中处理,在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也作了折中处理。 Qtum项目2016年就发布了,沿着加密货币领域最核心的理念,一路走到如今,中间起起伏伏,可是不变是咱们对于技术创新和迭代的追求

截止今天,接近3年过去了, Qtum的团队依然专一作有长远有价值的事,并计划今年9月15日,Qtum主干网络上线 2周年之际,发布全新的 Qtum 2.0。后续会推进基于智能合约的全新POS共识机制和X86虚拟机的发布,以及隐私资产 confidential asset 的发布。咱们相信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会给项目带来长远的价值。


社区建设


金色相对论:公链社区该如何沟通来提升去中心化沟通的效率?

帅初: 软件开发有其开发流程,遵循其开发流程和管理流程,每每能够按时按量安全的实现软件的需求。并不能由于是加密货币行业,软件开发的固有流程就会自然的发生本质的变化。目前来看,依然公链的核心技术团队在主导项目的进展,只是如何高效的协同各个开发者之间的分歧是比较有挑战的。

目前也有一些能够借鉴的开发者模式,例如比特币提出的 Bitcoin Improvement Proposals (BIP)的模式,经过提案加投票的模式,来部署一些技术改进意见。可是这个属于链下治理的范畴。

在Qtum上面,受BTC分叉和路线之争的启发,咱们设计了 Qtum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也即分布式治理协议Qtum DGP,来实现链上的治理设想。具体细节可参考:连载:Qtum量子链设计文档(五):分布式自治协议DGP应该是行业内,首次利用智能合约来实现链上的治理。好比能够对区块大小,区块奖励和gas price 等参数实现投票后,网络无需分叉自动升级,后面tezos 也沿着相似的方向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所以综合来看,对于公有链项目而言,须要链下 项目的高效管理和遵循软件开发的流程,并引入一些链上治理的机制,让社区普遍参与,提升决策效率和迭代速度。


金色相对论:Qtum量子链社区沟通作的如何?

帅初: 目前海外社区 主要经过 Twitter 和telegram 沟通,Qtum 的海外Twitter 大概有18万的真实社区粉丝,也是咱们发布消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一些平常的讨论,基本上都在telegram 上进行。目前来看,Qtum项目获得了社区用户的承认和支持,而且有不少自愿者在telegram里面回答平常的一些问题,和海外的一些大使计划,也帮助Qtum在海外的社区得到了很大的认同。

Twitter是咱们最有效的和社区用户沟通的渠道, 另外对于开发者的社区,主要是经过 Qt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来吸引广大的开发进行技术性的提议,并参与开发工做中。这个主要在github上面完成。



金色相对论:在您看来不停的设计变化中维护的公链核心是什么?为何?

帅初: 核心是链上计算的可验证。这一核心既是区块链的主要特色,又是制约目前区块链性能的关键因素。能够看到为了对区块链进行扩容,主要的作法都是将计算的验证过程从全部全节点转移至部分节点。不管是分片,仍是layer2 的扩容,都是减小了参与验证节点的数量来实现了效率的提高。


技术塑造长远价值


金色相对论:公链该如何去使用募资来保证二级市场表现、团队开发进度、社区发展的?

帅初:优秀的公链团队能够保证开发进度和必定的社区发展,可是很难对二级市场有太多的影响力。另外公链的团队的资金,更多的应该应用于公链自己的技术实现和社区建设,并探索可能的商业化模式,只有经过技术突破和创新,实现了基于公有链的健康的商业模式,才是对二级市场最大的支持,不然最终依然会沦为过眼云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所以Qtum的团队依然专一作有长远有价值的事,并计划今年9月15日,Qtum主干网络上线两周年之际,发布全新的 Qtum 2.0。后续会推进基于智能合约的全新POS共识机制和X86虚拟机的发布,以及隐私资产 confidential asset 的发布。咱们相信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会给Qtum带来长期的价值。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